首页 理论教育 以色列的最强对手

以色列的最强对手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正是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包含的哲理:人们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往往容易眼迷心乱,尤其容易为名所累,丢失人生的主要目标。看来,在目标管理、锁定目标这一点上,还是应该“咬定青山不放松”,保持头脑清醒,尽力避免被“乱花”迷了眼。

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生动描绘了西湖早春生机勃勃、风光明媚的美丽景致。其中有一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是说野外的花儿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纷繁争艳,让人目不暇接,看着看着,使人渐渐眼花缭乱。这句诗不仅情景交融,写得很美,而且还包含着一条哲理。

先看一则寓言故事

一匹骏马将要作一次长途旅行,准备驰骋万里,登上巍巍昆仑的顶峰。骏马想,需要换一副漂亮的马掌,脚上的旧掌踏出的声音实在难听,于是他用黄金打了一副新马掌,又大又厚,每一个有一斤多重。为了使脚步踏出动听的乐曲,边缘上都缀上了一串小巧的银铃。

骏马换上金掌,但回头一看,破旧的鞍鞯[1]上打着一块块补丁,心想身上的鞍鞯老远就能看见,脚下换了,背上也要更新才行。于是用上等锦绣制成新的鞍鞯,用金丝串上珍珠盘成舞凤飞龙。用雕花的白玉制成高大的鞍桥,上面刻着四个大字:马到成功。

骏马披上锦绣的鞍鞯后又想,这样大的举动,岂能仓猝起程?于是它挂了一副银光闪闪的马镫,又把犀牛皮制成的马甲披在前胸。

它前思后想,仿佛还缺点什么,就用丝线拧成一条五彩的缰绳。他左顾右盼,似乎还不够神气,又在脑门挂上一个斗大的红缨。

这一天,草原上召开了欢送会,三声炮响,骏马立刻踏上征程。可是它没有走多远就气喘吁吁,身上的东西压得它再也走不动,而千万匹神驹良骥却呼啸着从它身边跑过,像骤雨,像海潮,像猛烈的暴风。

它不明白,为何自己这样用心准备反而落到这个结果?它一边想,一边返回舒适的马棚。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正是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包含的哲理:人们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往往容易眼迷心乱,尤其容易为名所累,丢失人生的主要目标。

当然,我们也不妨用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对出现这种结局的原因作一番分析。

首先,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相反,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各项工作。“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换句话说,就是目标统领工作,所有的工作必须围绕目标开展。可是骏马在这一点上犯了错误。骏马的目标是登上昆仑之巅,它本应以此目标统领各项准备工作,然而实际却是骏马的每一项工作都与目标相去甚远,导致工作与目标分离,目标被落空。

其次,“目标管理”要求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反观骏马,却没有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没有把登上昆仑之巅的总目标进行逐级、逐个分解,形成方向一致、环环相扣、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而是今天一个新想法,明天又一个新想法,且与根本目标之间毫无关联。犹如一个团体,没有建立严密的领导组织体系,部门之间独立行事,各唱各的调,没形成实际的“纲”与“目”的关系。

再者,目标管理强调自我控制,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再看寓言里,骏马完全失去了自我控制,只顾自己的兴趣爱好、面子虚荣,想当然地钉金掌、换锦鞯、配玉鞍、挂银蹬、拴丝缰,早把远大的目标置之于脑后。

在被称为犹太智慧羊皮卷的《塔木德》一书中,有一句这样的话“在仔细权衡利弊得失之前,不可采取盲目的行动。”也就是说要抓住一个主要目标。这句话对犹太人的影响非常之大。

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前,以色列的高级间谍伊莱·科恩秘密地打入了叙利亚的情报机构,担任了顾问要职,能够获取叙利亚的许多军事机密。

有一次,科恩获悉老牌纳粹分子费朗茨·拉德马赫尔藏匿在叙利亚。由于在二战时,纳粹德国丧心病狂地灭绝犹太民族,因此,战后由犹太民族为主体的以色列以追捕逃脱的纳粹分子为己任,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费朗茨这个残害了600万犹太人的刽子手,却是个久捕不获的漏网分子,如果抓获了这个纳粹分子,将能大大振奋以色列国民的精神和官兵的士气。

科恩立即将这个情报发给以色列情报机构首脑摩沙迪,建议由他就近将这个纳粹刽子手除掉。这个建议确实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是摩迪沙却下令给科恩:“切勿行动,请放弃这个目标!”

因为摩迪沙十分清楚,除掉了费朗茨,势必要暴露科恩的身份,而当时中东形势非常紧张,科恩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叙利亚的军事情报。费朗茨虽然罪恶滔天,但现在对以色列已经构不成任何威胁,而叙利亚正虎视眈眈地准备和以色列进行战争。两者相比,摩迪沙当然宁可放弃一个次要目标,而要抓住一个主要目标。科恩接到了总部的指令,心犹不甘,所以再次请示:“让我给那个纳粹分子寄一枚炸弹去,恐吓他一下。”

摩迪沙仍旧指示:“切勿行动,请放弃这个目标!”

科恩终于明白了总部的意图,专心致志地搜集叙利亚的备战情报。后来,他发现叙军在戈兰高地修筑强大的工事,就把这个情报发给了总部。

不久,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根据科恩提供的情报很快攻占了戈兰高地,从而使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大获全胜。

看来,在目标管理、锁定目标这一点上,还是应该“咬定青山不放松”,保持头脑清醒,尽力避免被“乱花”迷了眼。

【注释】

[1]鞯:托鞍的垫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