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禅,奇美的心灵风光

禅,奇美的心灵风光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禅,古老、奇异而神秘。不过,好在笔者只想从一个世俗凡人的角度,以一个凡人的眼光,来谈谈对禅的理解和感悟,谈谈禅宗特色,与大家一道领略禅者奇美的心灵风光,以期对人们认识自己的智慧“宝珠”,明心、养心能有所借鉴和启发。禅宗奉行“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按照禅宗的观点,禅是杜绝言说、思维的。

禅,奇美的心灵风光

禅宗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

禅是一片神奇、绝美的心灵风光。

禅,古老、奇异而神秘。它以特有的方式,引导人们开智生慧,认知人生真理。千百年,禅以其特有的魅力深深吸引了上至皇帝下到普通百姓的众人,让人们走近禅、感悟禅。近几十年来,禅还逐渐传至欧美,并形成了一股“学禅热”。欧美不少国家相继出现了很多禅寺、禅堂、禅宗学校、禅定中心、修禅兼研究中心,许多人热衷于习禅、修禅。

禅,是春日的莺飞草长、夏日的稻香蛙鸣、秋日的落霞孤鹜、冬日的白雪红梅,可以让我们欣喜愉悦;禅,是一把“金钥匙”,可以帮助我们开启尘封已久的心灵宝藏,让我们走进更超脱、自由的世界。禅,如同清凉的雨水,可以冲洗心灵迷妄的尘埃;如同温暖的阳光,可以融化禁锢心灵的冰雪,让心像天上的白云,随意飘游,自在逍遥,使人进入一个更真、更善、更美的心灵境界。

《法华经》中说了一个故事。从前,一个穷人去拜访富有的亲戚,受到了热情的款待,穷人很高兴,喝得酩酊大醉,在酒席上酣然睡去。很不巧,这时那个富者因为接到了要处理公务的通知,必须立即外出。

眼看着这个穷亲戚醉得人事不省,这个富者就把一颗价值非常昂贵的宝珠,缝在穷亲戚的衣服里,然后匆匆离开了。

穷人当时烂醉如泥,不知道这件事。酒醒之后,看见主人没在,就起身离去了。

几年以后,他仍然一贫如洗,流浪在街头,他并不知道自己衣服里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珠。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又碰见了那位富有的亲戚。对方看见他衣衫褴褛的样子,不禁流泪叹息道:

“你怎么这么可怜?你的衣服里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珠呀,你竟然还一直在街头流浪!”

穷人听了,非常吃惊。亲戚就告诉他宝珠缝在衣服的什么地方,穷人终于在自己的衣服里发现了宝珠。从此他便结束了流浪,过上了富有而快乐的生活。

在这个故事中,“宝珠”指的就是我们心灵深处的那颗“真心”。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在精神上都是富有的,可是人们并不都知道这一点,只是片面地将拥有外在的财富当成富有的标志。于是,在追求外在财富的同时,人们却迷失了内在的财富。

迷失了内在财富,就成了一贫如洗的精神“穷人”。而禅的目的,就在于完成生命的觉醒,就是要帮助我们认知、觉悟这颗“真心”,让这个价值无限的智慧“宝珠”充分体现、发挥其价值。

当代著名的星云法师说:禅是改善我们生活的,有了禅,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

禅对我们的人生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和价值,然而,禅似海洋,博大精深,玄奥神秘,以笔者这样一介凡夫来谈禅,也许会让人忍俊不禁,更不免贻笑大方。不过,好在笔者只想从一个世俗凡人的角度,以一个凡人的眼光,来谈谈对禅的理解和感悟,谈谈禅宗特色,与大家一道领略禅者奇美的心灵风光,以期对人们认识自己的智慧“宝珠”,明心、养心能有所借鉴和启发。如此而言,想必可以让自己释怀。

记不清是哪一年,读到一则非常有趣、耐人寻味的禅的故事。一位僧人在行路时,不小心一脚踏空,掉下山崖。幸好衣服挂在悬崖间的一棵小树上,绝处逢生,一会儿终于回过神来。正在庆幸之际,抬眼一番观察,心头不禁一紧,方知前途未可乐观。原来,小树在他身体的重压下,根部已开始松动;而他离崖顶有几丈高,绝对不可能爬上去;在悬崖的下面,又有一只饿虎正仰首等着呢!他心想这回死定了。移目四周,忽然发现就在不远的地方,崖壁上长了一颗鲜红的草莓,他便伸手摘下草莓放进嘴里,欣叹道:“这草莓好甜啊!”

接触禅,缘起就在这儿。以后,阅读那些禅门公案(禅宗故事),常常令我一头雾水。禅的奇异、古怪、神秘、玄奥及横生的妙趣,牢牢吸引了我。如以下两个公案。

其一:

百丈怀海为马祖道一侍者时,有一次,怀海陪马祖散步,听到野鸭的叫声,马祖问道:“是什么声音?”

怀海答道:“是野鸭的叫声。”

过了一阵,马祖又问:“刚才的声音哪里去了?”

怀海答道:“飞过去了。”

马祖忽然扭住怀海的鼻子,怀海痛得大叫起来。

接着,马祖道一又问道:“何曾飞去?”

怀海一听,立即醒悟。却转身回到房间里大哭起来。当时有僧问道:

“你想父母了?”

怀海答:“没有。”

僧又问:“是被人骂了?”

怀海:“也不是。”

僧不解:“那你哭什么?”

怀海答:“我的鼻子被马祖大师扭得疼痛难忍。”

僧问:“什么原因呢?”

怀海:“你去问马祖大师好了。”

于是,那僧便问马祖禅师:“大师,怀海师兄为什么在房里痛哭?”马祖答道:“这是他悟道了,你去问他吧。”

那僧回到僧房,告诉怀海:“马祖大师说你开悟了,叫我来问你。”怀海听后哈哈大笑,那僧感到很奇怪:“你先前哭,现在笑,是何道理?”

怀海自言自语:“先前哭,现在笑。”

那僧人更是莫名其妙。

其二:

金陵报恩院玄则禅师最初拜青峰传楚禅师参禅,一见面便急忙请教:“如何是学人自己?”

青峰禅师回答:“丙丁童子来求火。”

十天干中的丙丁,五行属火。青峰的意思是,本来是火还来求火。

玄则禅师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便将这话当作宝贝似的装在心中,还自以为已经悟道了。

以后,玄则禅师礼拜法眼禅师参禅。法眼问:“从何处来?”

玄则答:“青峰。”

法眼再问:“青峰有何言句?”

玄则禅师就把前面与青峰禅师的问答告诉了法眼禅师。

法眼禅师问:“上座是怎样领会的(指丙丁童子来求火这句话)?”

玄则很自信地回答道:“丙丁属火而更求火,如将自己求自己。”

法眼一听,哈哈大笑起来:“几乎放过去了,原来是错误的理解!”接着又说:“这样理解,又如何能开悟!”

玄则被法眼禅师这样一否定,心里非常疑惑,可是又不甘心承认自己的理解是错误的。退下之后,他左思右想,直想得头脑发胀,仍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于是他又谦恭地来到法眼禅师面前请求指教。他说:“我(对青峰禅师的那句回答)就是这样理解的。不知和尚作何理解?”

法眼:“你问我,我与你道。”

玄则便问:“如何是学人自己?”

法眼:“丙丁童子来求火。”

玄则这时一听,当下顿悟。

禅的故事非常奇异有趣,但它到底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却很不容易让人看破。这一个个谜团充满诱惑力,使我百思不得其解却又欲罢不能。我找了不少关于禅和禅宗方面的书和资料,即使看不懂也硬着头皮看下去。许多年读下来,加上经历了几十年的人生体验,便觉得对禅宗有了些许理解。久而久之,渐渐已能从中品出一些味道,时不时会有一些小“悟”,对禅似乎有了一点感觉,尽管这种感觉一时难以说清。

经过几年的感悟,我觉得一般人认为禅机奥秘,高深莫测,是出家人的“专利”,其实这是对禅的一种误解。禅并不神秘,离我们并不遥远。禅不是天边的地平线,永远可望而不可即,禅原本就是自家风光,不假外求,生活中自然中到处可见,俯拾即得。它所讲的不仅是出世的道理,也是世间的道理,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出家和在家修习禅宗的人们,能助人开悟,而且同样适用于我们世间的凡夫俗子,能使人心平、心安、心清、心静,有利于处事为人。

禅宗奉行“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之所以不立文字,是因“道”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禅宗里有句话,说禅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必须亲证亲悟才能获得。按照禅宗的观点,禅是杜绝言说、思维的。像我这样靠思考、理解和揣摩根本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彻底的“悟”。所以,我对禅的这些思考和理解,仅仅是一个凡夫的“解悟”,或者说只是一种“俗解”而已,只能作为闲聊的一个内容。不过,虽说禅杜绝言说,然而“道”又是“非言无以传”。就像要让人见到天上的月亮,需要用手来指示,而手指并非月亮一样。因此中国禅宗流行一千多年来,还是产生并保留了大量的禅门语录和公案(故事),来供修禅者参究,以利于人们“见月”。

在此之前,有必要先对禅和禅宗作一个简略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