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祠归来记

晋祠归来记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华北原野上,晋祠以她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风光,处处似画卷,惹得人心动神摇,回味绵长。晋祠,离太原25公里许。相传晋祠是为纪念叔虞而建。称晋王祠,简称晋祠。在晋祠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圣母殿。不管何种说法,这些“金人”,为晋祠增添了阳刚之气。晋祠内,还有一贞观玉翰亭。此亭内置一碑,书“晋祠之铭并序”,为唐太宗李世民钦立。

晋祠归来记

“人说山西好风光”,这句令人怦然心动的歌词,使人对山西产生了不尽的遐想。有年冬季,来到山西太原。兴致勃勃地沿着迎泽大道,来到汾河边。裸露的河床,不见了那平时滔滔的河水;秃秃的山,也似乎是黄土一片。于是,心中不免嘀咕:“这就是好风光的山西?”直到来到晋祠,青山绿水,古典建筑,祠中瑰宝,琳琅满目。这才品味到“人说山西好风光”的韵味。华北原野上,晋祠以她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风光,处处似画卷,惹得人心动神摇,回味绵长。

晋祠,离太原25公里许。古典式的大门,背倚青山,面怀碧水。踏入大门,就如同进入一个国宝的世界。殿堂,彩绘,金人,飞梁,周柏,隋槐,圣碑,就像进入一个丰硕的博物馆。加上汩汩流淌的难老泉,令人目不暇接。

晋祠,史传建于北魏年间。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有记载。相传晋祠是为纪念叔虞而建。叔虞是周成王的次子。成王死后,长子姬诵即位。史载剪桐封侯的故事,记叙了同胞之间的一段趣事。因为君无戏言,结果叔虞就被封了唐王,后改唐为晋,治理晋国。叔虞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晋国泰民安,人民富足。叔虞死后,人们立祠以祭。称晋王祠,简称晋祠。

在晋祠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圣母殿。大殿廊上,八根巨柱上盘着八蟠,活灵活现。殿中央神龛中是披凤冠,着蟒袍的圣母邑姜。她温文尔雅,气质显贵。当然,最为生动的是立在圣母四周的四十多尊侍女像。她们表情丰富,各司其职,或笑或怨,极为传神。这些宋代彩绘,立体地展现了宫廷的生活情景,使人仿佛走进了后宫院内。

鱼沼飞梁是晋祠中又一特色建筑。圆为池,方为沼。沼内一泓碧水,水上飞架桥梁。只不过这飞梁,虽不算高,设计却极为独特。呈十字形,下有八柱桥柱,宛若现在的立交桥。桥前,有铸于北宋年间的雄狮,威风凛凛,这桥梁,连接献殿和圣母殿,别有风味。站在桥上,白玉栏下,难老泉水清澈,殿堂树木映入水中,周柏横卧,隋槐苍健,一派古朴的风貌,经久年而显清新,历沧桑而展风采。

晋祠内,圣母殿内都是粉脂气味儿的女性,而殿外,却铸造了“金人”武士的形象,说是金,其实是铁,铁为金也。这些威猛的武士,守卫三晋,庇护百姓。也许是委婉表达了人们的一种希冀。也传说靖康之变,金人掳走北宋二帝,途经此处,搭了金人台,弹冠相庆,故有了“金人”之说。不管何种说法,这些“金人”,为晋祠增添了阳刚之气。和宋彩绘一阴一阳,一柔一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柔情似水,阳刚如山。这和晋祠的危峰,难老的泉水,相映成趣,互为生辉。晋祠内,还有一贞观玉翰亭。此亭内置一碑,书“晋祠之铭并序”,为唐太宗李世民钦立。相传李世民东征高丽归来,率众将领重游晋祠,有感于叔虞之神恩,父子太原发兵,建立了唐王朝。于是亲自撰文,以笔力苍健的行书,刻下了此碑。所有这些,都彰显了晋祠深厚的历史文化,使晋祠这座以祠为主的园林,历经沧桑,弥久修新,始终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郭沫若先生早年游晋祠,留有一诗:

圣传原来是邑姜,

分封桐叶溯源长。

隋槐周柏矜高古,

宋殿唐碑竟炜煌。

悬瓮山泉流碧玉,

飞梁荇沼布葱珩。

倾城四十宅娥像,

笑语嘤嘤立满堂。

郭老的诗,精确地概括了晋祠的特色,内蕴丰富的典故知识。但对宋代彩绘侍女像,未免一以概之。因为四十宫女,并非个个都是“笑嘤嘤”。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不同的神态表情,展示得淋漓尽致,令人一咏三叹。

晋祠,美丽的小江南,无处不飞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