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作为仪式的写作

作为仪式的写作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然记得筚路蓝缕的日子,大家窝在黄老师的办公室学习排版、校对稿件,一切都显得格外生涩,是对文学的热爱将我们凝聚在一起,而《流石》又是我们对文学之热爱的凝结。而当我在对四中的回忆中搜寻着载体的时候,《流石》的形象便不可控地浮现出来。离开四中后再念起当年的写作生活和一直未灭的作家梦,当时的青锋意气已经淡退,对文字的热爱也凝结成平静的执着。那么写作便是一场神圣的仪式。

作为仪式的写作——从《流石》与我说起

张帆,北京四中2009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作为文学社最早的一批社员,我们见证了文学社的创生与发展。依然记得筚路蓝缕的日子,大家窝在黄老师的办公室学习排版、校对稿件,一切都显得格外生涩,是对文学的热爱将我们凝聚在一起,而《流石》又是我们对文学之热爱的凝结。“既见君子,并坐鼓瑟”,写作是一场仪式,文学社则是信徒的共同体。

四中的校园草木华滋,可爱者甚蕃。走出这里如今已是第四年,依然会回望那标志性的玉兰和路埂无名的小草,同样有令人驻足的魔力。回忆是个无从触摸的东西,我们总会因回忆的空洞虚无而生感伤之情,然后努力为回忆寻找一个载体,让曾经的画面寄寓在一个东西上,而得以经验性的把握。而当我在对四中的回忆中搜寻着载体的时候,《流石》的形象便不可控地浮现出来。米黄色封面一本本典雅的册子,现在之于我宛如一场神圣的祭典。

离开四中后再念起当年的写作生活和一直未灭的作家梦,当时的青锋意气已经淡退,对文字的热爱也凝结成平静的执着。重新捧起那个承负着最初梦想的册子,当年为文字而文字、为写作而写作的原始冲动,如今有了新的形态,这份心境一如焦灼后的会心,苍老后的年轻。

来自生活的文字

当时觉得,文字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世界。如同柏拉图所谓的理念世界,这是一个寓居方外一尘不染的世界。生活的浮沉与冷暖与文字无关,一切的书写都只是出于一种偏执的冲动,写成文的唯有风花雪月,却是没有情感没有温度的死灰。

文字当是凝结。文字的产生便是个凝结的过程,凭空造不出如此严密的符号,文字是上古之人在书写生活,生活与文字有着共同的底色。千年的岁月如流,文字也从来没有改变过它的意义,生活赋予心灵以色彩和温度,心灵赋予文字以灵性。文字负载着生活带给我们的每一次思想的激荡和情感的浮沉。生活的图景经由文字的凝结才得以清晰,文字承担着生活的重量。

而唯有文字才能承担着生活的重量,因为文字使那些无法用其他形式收集保留的碎片得以存活下来。生活道路上的每一个切实的脚印,都是一个人生命的一次升华;而待凝结成纸间一道道振聋发聩的墨迹,才成为我们真实可感的积淀。马尔克斯在《迷宫中的将军》里写到了一位披着华光从黑夜中走来的少女,她将黑夜中发亮的萤火虫粘在发带上;她随身带一截挖空的甘蔗,让萤火虫在里面延续生命。而文字不过就是这样一截挖空的甘蔗而已,真正赋予文字以生命的,则是里面存活下来维系着光芒的萤火虫。

作为仪式的写作

若文字不只是文字,那么写作也不仅是写作。

我们与我们所处的生活是有距离的。如果仅仅是生存,就像在一列疾驰的列车上,当窗外闪动的光跳进眼帘,急匆匆地凑到窗边去寻刚刚的风景,却已错过;或是独自行走在孤旷的远村,你的背影是广袤天地的一个小小注脚,但天地之于你则算不上一丝装点。而认真生活的人,想要弥合自身与生活的距离,将生活的片段定格收纳在记忆中,唯一的办法是赋予生活以意义。生活是追寻意义的过程,赋予生活以意义,生活才不再是偶然和不可理喻的。火车上闪过的风景被命名为怅然若失,独自行走的背影被命名为孤独,心灵为生活建构起意义才是我们与生活连接起来的唯一可能。

写作也是有意义的。写作不是逞言辞之利,也不只是文人消遣,对生活的梦与想象、思维的成果都需提起笔来才能尘埃落定。庄周逍遥方外,一支笔使得尘世喧嚣不敢作声;东坡酾酒临江,一支笔写尽世间人情冷暖;鲁迅傲骨铮铮,一支笔直刺黑暗召唤光明——写作不为人而为己,将心灵托付给文字,将声音灌注在笔墨间,意义得以确立,而主体也在写作中确证了自身。

那么写作便是一场神圣的仪式。基督徒饮葡萄酒而得与基督神性的交流,因葡萄酒隐喻耶稣的血而有了意义,成为膜拜的仪式。宗教仪式在他人看来是无谓的事情,之于信众则是感知神启的途径,即是因为仪式是一个超越的意义系统;写作亦是如此,并非为了他人的认同,在笔下定格生活、追寻意义的过程中得到的使命感才使写作的人得到自我确证。当然,仪式与意义也未必如宗教一样神圣而崇高才可,提起笔来,为呐喊是写作,为缅怀也是写作。

而如今的这篇文字,便是我回忆四中、怀念《流石》的一场仪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