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鹅城札记·共剪西窗

鹅城札记·共剪西窗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听馆长介绍,孟今年58岁,丈夫去年去世,儿女也都成家离开鹅城或分开单过,老人目前独自生活。我初到此地时,已经听说2000年文化部曾将鹅城命名为中国民俗文化(剪纸)之乡。老孟为人低调、人缘特好,不会宣传更不会包装,是被我们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产业遗忘了的民间艺术家。在来鹅城的上任会上,县委书记给我一个任务,即力争让鹅城剪纸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鹅城札记·共剪西窗

凌霄

2011年12月2日,周五,晴。

上午身体略有不适,下午好转,即请山西静乐县(别称“鹅城”)文化馆长陪我去见一位早想拜会的民间剪纸艺人——孟仙凤。馆长带我在老县城七转八转到了一片平房区,那房子看样子有年头了,一问果然,这里原先是县政府的办公地,建于20世纪60年代,政府搬迁后成为民宅。听馆长介绍,孟今年58岁,丈夫去年去世,儿女也都成家离开鹅城或分开单过,老人目前独自生活。进了孟家,虽是平房,但明窗净几,炉子火旺,再看四壁,书画满墙,一看便知主人是有雅趣之人。再看老孟,着装干净素雅,微笑恬静,绝不是我先前以为的农村老太。老孟知我来意后把自己的剪纸作品拿来让我欣赏。我不懂剪纸艺术,但是再不灵的眼神儿也能看出老太太剪得好啊!她可以剪各种题材,花卉、虫鸟、人物、风景。看得出老人对自己的花卉剪纸尤其得意,因为此前都是默默地看我欣赏,只有在我翻看到花卉剪纸部分的时候才多介绍了几句。

我初到此地时,已经听说2000年文化部曾将鹅城命名为中国民俗文化(剪纸)之乡。说实话,多年前我对剪纸并不感冒,主要是觉得不就是窗花吗,农村里多了去了,都是农村老太太干的营生。也就这几年随着看的剪纸多起来,对这门民间手艺的了解也多了一些,才逐渐改变了怠慢的态度。我也想当然地认为,国家如此重视非遗,剪纸艺人们的日子肯定过得不错。但是,直到今天我近距离接触到真实的乡土剪纸艺人并目睹了她的艰难境遇才明白那不过是我天真的想象。

老孟的手艺是跟姥姥、母亲学来的,是典型的家庭传承。丈夫去世后她就失去了生活来源,基本靠儿女赡养,日子过得困难。老孟是县里有名的剪纸艺人,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览过,被故宫博物院收藏过,但是好手艺并没有为她带来多少经济收益。偶尔有人会出100块买走她的作品,可那是她一剪一剪花3~5天才能做出来的心血啊。老孟的手艺极传统,不愿用刻刀,全凭一把小剪刀,费工费时,但作品处处透着“真”字。老孟为人低调、人缘特好,不会宣传更不会包装,是被我们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产业遗忘了的民间艺术家。老孟说,她老了,不再指望剪纸给她带来钱财,只是可惜这门手艺,没人愿意学了,因为年轻人不再愿意吃苦,也不能耐住寂寞了。

在来鹅城的上任会上,县委书记给我一个任务,即力争让鹅城剪纸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但是,让寂寞的艺术不再孤独,让无名的艺人不再清苦,我认为这与申遗同等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