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前的东风老酒啊,那真叫醇厚

从前的东风老酒啊,那真叫醇厚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东风酒厂的黄酒酒味十足,不是现在的一些黄酒能比的。”曾经在东风酒厂工作了38年的谢国荣老人回忆说,当年,东风酒厂的黄酒不仅供应北仑,在整个舟山、宁波地区也是小有名气。1966年10月,正式定名为东风酒厂。1958年,当时年仅20岁的谢国荣,到东风酒厂上班。酒厂平时出售的老酒一般为14.5度,要三角五分一斤,陈酒卖三角六分。1987年8月,大学生汤黎明到东风酒厂报到,从事化验工作。

从前的东风老酒啊,那真叫醇厚
——忆柴桥东风酒厂

□记者 彭玲

很多北仑人也许还记得,现在柴桥街道芦北社区白云小区所在的位置曾经是北仑有名的东风酒厂。这个酒厂占地二十多亩,酿造的黄酒曾经香飘几十里。

老酒厂尽管已经不在了,曾经的繁荣,随着停产的脚步,封存在时间的酒瓮中。“我们东风酒厂的黄酒酒味十足,不是现在的一些黄酒能比的。”曾经在东风酒厂工作了38年的谢国荣老人回忆说,当年,东风酒厂的黄酒不仅供应北仑,在整个舟山、宁波地区也是小有名气。

很多北仑人是闻着东风酒厂的酒香长大的。

酒厂曾经盛极一时,1985年利税90.6万元

1956年公私合营,柴桥鼎丰酱油厂、永兴淀粉厂与酒厂合并,定名为永丰酒厂。1959年,酒厂变成地方国营,更名地方国营镇海县东风酒厂。1966年10月,正式定名为东风酒厂。1985年,全厂有正式职工72人,年产3500吨黄酒,年产值达201.53万元,利税90.6万元,固定资产达73.1万元。1998年,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东风酒厂停产,被阿拉酿酒公司收购。这家走了半个多世纪的酒厂走到了终点。

1958年,当时年仅20岁的谢国荣,到东风酒厂上班。“当时还是合同工,半年后才转正。”1961年,谢国荣入伍当兵,1966年复员回到酒厂。70年代中期,他调任酒厂副厂长,直到1996年退休。在酒厂前后38年,谢国荣对酒厂的一切记忆犹新,回忆酒厂的发展和变迁,他感慨良多。

当时,酒厂面积不是太大,只有十亩地左右。每年十月,酒厂开始酿黄酒。清明节后,端午之前,就不再酿黄酒了,剩下半年酿白酒。“一斤米,出两斤二两的酒,酒精度是16度,这是当时上等黄酒的标准。”

谢国荣说,黄酒质量的好坏,主要是“色、香、味”。当年酒厂的老酒,颜色透亮,喝起来很顺口;打开坛子,就有一股酒香扑面而来。酒厂平时出售的老酒一般为14.5度,要三角五分一斤,陈酒卖三角六分。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酒厂的生意都非常好,老酒经常卖脱销。很多供销社来买酒都买不到,陈酒也很少。第二年新酒上市,如果老酒还没卖光的话,陈酒就每斤涨价一分钱。

“以前,买酒都凭酒票,一户人家一年只能分到两斤酒票。逢年过节,大家都喜欢来厂里买上几坛老酒,来开后门的人特别多。后来不用凭票了,还是有人来走关系,想以批发价从厂里买几坛老酒。”谢国荣说。

1988年,酒厂开始机械化生产黄酒,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1989年后,随着啤酒的兴盛,东风酒厂开始走下坡路。

“酒厂的停产有很多原因,酒厂的营业额要缴税,再扣除成本,利润已经不多。早期物价低廉的时候,薄利多销还能盈利,后来生产一直处于亏本状态,加上啤酒流行,酒厂老的体制适应不了市场竞争,最后只能停产了。”谢国荣感慨。

土办法酿酒,全靠老师傅眼睛看、鼻子闻、嘴巴尝

对土法酿酒的各种步骤,谢国荣老人十分熟悉。“当时酿酒,就靠老师傅眼睛看、鼻子闻、嘴巴尝。”谢国荣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酒厂酿酒都是人工操作的。酿酒的第一步是浸米。第二天早上要酿酒,头天晚上就得先把米浸上。

“要酿好酒,米一定要选好。”谢国荣说,一开始酿酒都是用糯米,但糯米产量少成本高。后来主要采用粳米。“早稻米也试过,但早稻米出酒量低。最好的还是糯米。糯米含淀粉量高,酿出来的老酒最好喝。”

每天凌晨三点,酒厂就开工了。工人先把头天晚上浸好的米下锅煮。待米在锅里翻滚了,就用笊篱捞出。捞出后,再用冷水将饭淋凉,直至流出的水清澈了为止。把水沥干后,可以上蒸了。糯米蒸一次就行了,但粳米饭特别硬,要蒸两次。上汽后,再淋上一遍清水,再蒸;再次上汽,饭就蒸好了。

把蒸好的饭倒入大缸,然后倒入七八十摄氏度的开水。一斤米要放多少开水,一般老师傅都会提前配好。开水倒入后,把缸里的饭和水搅拌均匀。等到缸里的饭把水全吸收了,只见饭不见水。老师傅根据当天的气温,控制饭的温度。天冷,饭就稍微热一点;天热,稍微冷一点点。

然后把一定量的白药倒进缸里,拌均匀,用竹笋壳制的缸盖盖上。冬天还要盖上麻袋、稻草保温,酒厂的大缸都很大,一只大缸要盖六七只麻袋。夏天则要注意通风降温。院子里堆着的大缸就有三四百只。

发酵几天,等酒出来了。“如果老师傅说今年的白药发酵得特别好,那大家就能垫高枕头安心睡觉了。”谢国荣说,白药很关键,白药发酵好之后,再放入黄曲拌匀。两个月后,就可以榨酒了。榨出来的酒,过滤一遍。这个时候的酒还是半成品的,再熬成糖酱色,酒才算酿好了。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酒厂引进了蒸饭机、前酵罐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酒厂引进了蒸饭机、前酵罐等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最多时,一天能酿制15000斤大米

当时镇海有两家国营酒厂,一家是盛滋记酒厂(又叫骆驼酒厂),一家是东风酒厂。“同样都是生产黄酒,东风酒厂的黄酒特别好喝。”1987年8月,大学生汤黎明(现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到东风酒厂报到,从事化验工作。

“黄酒酿制,很重要的是控制温度。温度一高,酿出来的酒就容易酸败,就是大家说的老酒变酸了。”汤黎明说,老酒一酸败,就容易杂菌感染,一大批一大批的感染。曾经有一次,酒厂连续20多天,酿制的老酒都一直酸败,严重影响了厂子的效益。

“酿酒米一定要浸酸,米有点酸度,PH值低了,就可以在发酵的过程中抑制杂菌的产生。当时是用PH试纸测量的,酸度到了,就能上蒸饭机蒸了。”

饭蒸好后,夏天用冷水淋,冬天用鼓风机鼓风把饭吹冷。然后把饭倒进大缸里或前酵罐,加入黄曲(可以将纤维素变成葡萄糖),加酵母。倒入大缸的开始搭窝,把米饭搭成倒锥形,中间留个洞。一般来说,温度不能超过35、36摄氏度。高了要酸败,温度低了,不能发酵。前酵大概三天时间,三天后,酒就从洞里冒出来了。那个时候酒酿是很甜的。

连米带酒就灌到发酵罐里,让其自然发酵,叫做后酵。后酵一般需要二十天。温度过高,还要在发酵罐夹套内通入深井水,控制温度。后酵后,连米带酒打入压滤机里,榨干。酒榨出来后,存到储酒室,再通过棉饼压滤机过滤。“这个时候酒的颜色还是黄的,就像龙井茶泡出来的样子。还需要加饴糖酱色,把这种天然色素加到酒里面,就成了红色透亮的老酒了。”汤黎明说,最后一道工序,是煎酒,通过换热装置将酒加热到80摄氏度左右,起到杀菌的作用。最后灌坛,用荷叶、竹笋壳将坛口包起来,再用黄泥封坛。“这个时候的酒叫新酒,新酒口味比较辣一点。先存放一段时间,最好放几个月或几年,通过酯化反应,酒就比较醇厚了。”

“酒坛有肉眼无法看出来的缝隙,封坛的过程中,酒还是能继续陈化反应。”汤黎明说,现在玻璃制的酒瓶都是不透气的,没有灌在酒坛子里的酒好喝。“宁波地区的酒坛还是跟其他地方的不一样,我们的酒坛是30斤装,其他地方都是45斤装的。”

老酒在宁波、舟山地区曾经多年被评第一名

“当年,柴桥东风酒厂是镇海县最大的酒厂。”柴桥街道地方志工作人员孙兆钧告诉记者,他当年是柴桥的报道员,经常到酒厂采访。每次走近酒厂,就能闻到浓浓酒香。“家里一来客人,就会拿着空瓶子到小店里打上两斤黄酒,过年都是整坛往家里搬的。”孙兆钧说,东风酒厂的老酒,保持了酒的原汁原味,特别醇厚、芳香、爽口。

汤黎明告诉记者,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个宁舟酿酒协会,每年都会组织区域内的酒厂举行酿酒协作会议。宁波、舟山的近20家酒厂带着自己的产品参加评比,东风酒厂的黄酒基本上每年都是第一名。

“我们东风酒厂的黄酒,极易入口,喝一口,留在口中有种醇厚感,留舌的时间比较长。一杯下去,唇齿间还弥漫着浓浓的酒香,胃里就升腾起一股暖意,酒劲温和有力。”汤黎明说,现在市面上的一些老酒,酒体单薄,没有当年东风老酒的那种醇厚感。当时,舟山渔民特别喜欢喝东风酒厂的老酒。

“以前,家里招待客人,或者逢年过节,都会买上点东风酒厂的老酒。平时我母亲还会去酒厂买酒糟回来自己糟鱼。糟出来的带鱼特别香。”老家郭巨的赵师傅告诉记者,他很小的时候,东风酒厂的酒就很有名了。“村里年轻人定亲,男方都会挑上四坛或六坛东风酒厂的老酒到女方家中。摆酒席,喝的也都是东风酒厂的老酒。我哥哥结婚那年,酒席上老酒就喝了30多坛。”赵师傅说,上个世纪80年代,除了自己酿的米酒,几乎家家户户都喝东风酒厂的老酒。“冬天,把生鸡蛋搅匀,用烫热的老酒冲开,那味道真叫一个美呀。”

南风吹吹,老酒注注,东风酒提升了很多人的幸福指数

“当时酒糟也能卖1角多到2角一斤。很多当地人会到厂里买酒糟回来糟鱼,或者做喂猪的饲料。”汤黎明说,酒榨干后,就会剩下一个饼状的酒糟。每年酒厂都会用酒糟养几头猪。春节临近,就会请杀猪师傅来杀猪,全厂职工分猪肉当年货。

“有一年过年,刚好我值班,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加班工资。猪肉分完了,剩下猪头没人要。食堂就把猪头炖熟了,一人一碗发给我们几个值班的小年轻。”汤黎明说,杀猪师傅没有把猪头上的毛刮干净。晚上,大家为了解决猪头肉,就着厂里的老酒猜拳,谁输了就吃一块带毛的猪头肉。“肉顺着喉咙吞下去,像板刷刷下去一样。现在想想也还蛮有趣的。”

“从前家里打家具时,母亲总会炒盘花生米,煎两个荷包蛋,烫壶东风酒厂的老酒来招待木匠师傅,而木匠师傅也总是乐于享用。但他总是不多喝,半斤为止,因为吃完饭还要继续做活。这大概也是不成文的职业规范吧!”家住霞浦礁碶村的张师傅说,从前过年宴客时,用锡壶往一两花瓷杯里‘泻’东风酒厂的老酒,‘泻’得胖顶,酒面上氤氲着一层飘忽的白雾。看着辛苦了一年的舅舅、姨爹等,吸上一口,脸上漾出惬意满足的表情。作为小孩,一阵幸福、温馨感也充溢心头。“这大概是年味的组成部分。”

张师傅回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喜欢喝酒的乡镇工作人员,在食堂吃中饭、晚饭时,会打一盆菜,将东风酒厂的老酒倒在杯里,再将杯子“养”在盛着开水的大搪瓷杯里,边喝边聊,或自得其乐地小酌。那时生活艰苦,下酒下饭就一盆菜。南风吹吹,老酒注注,东风老酒给人们带来莫大的享受。按现在的话来说,东风酒厂的老酒提升了很多人的幸福指数!可惜现在很难买到正宗的宁波口味的黄酒了;绍兴口味的黄酒,不少人喝不惯。

(2010年12月31日2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