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朴内盈史诗手笔谈颂歌旗帜的艺术特色

外朴内盈史诗手笔谈颂歌旗帜的艺术特色

时间:2022-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旗帜》是一首难得的创新型优秀颂歌。歌曲别具一格,以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和新中国诞生的时空为起点,以党旗、军旗、国旗为线索,将三大主题并列,用《旗帜》贯穿起来,毫无牵强附会之感。所以这三面“旗帜”连在一起,显得顺理成章,自然和谐。《旗帜》的歌词最突出的特点是字字妥帖,句句着实,在极其平凡简练的文字中蕴涵了浓厚的底蕴。我认为《旗帜》做到了“大巧之朴”、“浓后之淡”。

外朴内盈 史诗手笔——谈颂歌《旗帜》的艺术特色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文艺评论家 许自强

《旗帜》是一首难得的创新型优秀颂歌。它突破了一般颂歌的常规模式,呈现出一种平中透奇、朴里蕴华、既豪迈雄健又平和深情的风貌。从审美视角看,主要有以下三个艺术特点。

一、构思新巧,分合相宜,展示出空前宏大的气魄。

歌曲别具一格,以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和新中国诞生的时空为起点,以党旗、军旗国旗为线索,将三大主题并列,用《旗帜》贯穿起来,毫无牵强附会之感。就形式看,“七一、八一、十一”的有序巧合,“党旗、军旗、国旗”的交相辉映,构成了简洁排比的美;就内涵看,三旗叠加,又完全符合它们内在的必然联系。这首歌把我党、我军和共和国的成长史浓缩在百十来字的篇幅里,形象地说明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所以这三面“旗帜”连在一起,显得顺理成章,自然和谐。

二、蕴情于理,外朴内盈,以平和朴实的语言和自然的宣叙说理方式,表达激情。

《旗帜》的歌词摒弃了那些华而不实的修饰,也没有使用颂歌里常见的诸如“崇高”、“辉煌”等泛美辞藻,而是以十分朴实的语言,通过叙事和说理方式,边叙边议,从容不迫,使强烈的激情内敛于内涵充盈的理念中,把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共和国的光荣历史及它们诞生的伟大意义娓娓道来,既保留了颂歌庄严宏大的气势,又不乏细腻亲切之感。

三、言简意赅,史诗手笔。

《旗帜》的歌词最突出的特点是字字妥帖,句句着实,在极其平凡简练的文字中蕴涵了浓厚的底蕴。其中,第一段歌颂党旗:“一九二七年七一,鲜红的党旗从南湖的红船上升起,东方巨轮盼来了领航的舵手,中华大典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后两句对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概括得准确深刻。它把中国比喻成“东方巨轮”,不但同上句“南湖红船”连接自然,而且喻义贴切,内涵厚重,使人联想无穷。

我一向以为,好歌应当做到“一听就懂,回味无穷”,对于为大众演唱的主旋律颂歌来说就更应如此,要做到“一听就懂”并不难,但听懂以后能够令人“回味无穷”就不容易了。清代袁枚曾说:“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淡。”我认为《旗帜》做到了“大巧之朴”、“浓后之淡”。它不但巧妙地蕴情于理,而且,把理说得如此朴素透彻,深入浅出,而又余韵不尽,真所谓“豪华落尽见真淳”,“平淡之中显奇崛”,这样的风格在以往的大型颂歌中实不多见。难怪它一经推出,便在由南京军区政治部和江苏省文联举办的“烽火八十年;党在我心中——全国征歌”中被评为一等奖;并被中国唱片总社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典歌曲”之一,收进《和谐中国颂——中国唱片典藏集》赠送给党的十七大代表。

(江西日报2009年5月15日B3版“五个一工程”作品展台栏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