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算题外话与“抬升、觉醒期”面面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特殊性。就电信事业发展来说,考量时代引起的深刻变化,需要追溯历史,把三十年前的薄弱基础交待明白。否则,便无法充分证实电信业三十年的辉煌业绩,无法全面认识时代的伟力。
电信,具体到电话,本属异地培植,知识产权在国外。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兄弟发明电话。将近一百年后(1970年)法国开通了世界上第一部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时分制),实现交换机的全电子化。晚清时期,经李鸿章和外国使臣几经请奏,慈禧才允许中国境内唯一的“津沪陆线”电报线在接至通州多年后,延入京城。
1948年12月29日,房山县城解放。接管后的旧政府电话室,仅有50门磁石电话、5名职员、4名夫役、1名通信兵;所使用机型在那个时期落后于世界差不多半个世纪。1953年成立的“房山县邮电局”,属河北省领导。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时期就曾书写了“人民邮电”,新中国邮电建设就在这样的基础上起步了。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房山县交换机总容量为2020门,实装1630户,磁石、共电、步进、纵横等多种制式的交换机并存。来去话由人工转接。1970年前后,全区大部分乡镇还使用兼作广播线的线路当作电话传输线。遇统一广播时间,电话线中断。前面已经提到,1970年前电信与邮政还在一口锅里淘饭,于此也可见时运之艰。就连毛泽东生前在中南海都使用“摇把子”,房山的情形也就可想而知。
这就是房山电信业繁荣前的悲凉情况。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提出以后,城镇及农村人口初步有了商品经济意识,初露端倪的先富村庄和从事商品经济的人,抢先占有财富使他们对快捷通信有了渴望。那时,尽管彩色电视机在农村还很稀少,但电话机数量有了增加。新装电话出现时,无论城乡,一部普通电话就是官员身份地位和平民夸富的象征。
这一时期,由于先前公共基础设施薄弱,通信资源非常有限。1986年5月,周口店乡率先实现村村通自动电话。1988年,北京城刚开始有了程控电话。此时窦店这个全国农业典型出现,又有望楚、白草洼村紧随其后汇入先进方阵,他们迫切要求安装程控电话。当时市里“小号”奇缺,一个“小号”不但收取三万元费用,另外还要额外加收“界外公里”费。小老百姓若想安装这样一部程控电话,并不比登天容易。
从1977年起,房山电信有了春风吹拂的气息:1977年6月,良乡支局6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开通(原200门磁石);1978年12月,房山电信局2400平方米机房楼动工;1979年6月,周口店支局由原200门区电制改400门纵横自动交换机开通;1979年,完成琉璃河支局237平方米机房建设;1984年6月24日,房山电信局212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在机房开通,1000门步进制自动交换机终止工作;1987年5月,周口店支局增容400门自动电话正式开通;1988年9月,良乡电信支局举行程控机房楼道奠基典礼;1989年,京郊第一个“一点多址”微波通信验收合格投产使用,解决了云居寺和华尔森啤酒厂通信要求。
这一时期,房山电信从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开始,逐步树立了基础管理和以经营为中心的思想。在以“增强通信能力、提高通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活动中,先后开展了增产节约、同工种一条龙、万张电报无差错、假如我是一个用户……多方面的劳动竞赛和服务竞赛。1989年开展的“以维护为中心,以基本建设为重点”的质量行动,房山在郊区局维护工作大检查中,荣获第一名。
话务和营业室是两个重要服务窗口,它折射房山电信服务的精神风采。于此工作岗位上,营业员代填电报、长话单,费尽心思代找收报人;报务组以“一张电报一颗心、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时代标准温暖万人心……
线务人员翻山越河,风雨无阻,积极查找检修话机下线、调垂度、查漏气;尽快解决因中继线障碍造成的电话错号、串音、无音等问题……
“三夏”麦秋,龙口夺粮,若保证小麦安全入仓,就必保电话畅通;防汛季节,更离不开通信支持……这些应急任务,房山电信全承担了。基于硬件设施已采取了行动,社会关注力增强,电信本身又有所作为,因此把1978—1990这一时段视为房山电信走向风光的“抬升期”。
1988年,窦店村在全区第一个安装了200门自动交换机。其后,西白岱、高庄、饶乐府、北正、南召5个村庄也都安装了50门共电或磁石交换机。以典型村窦店为标志,表明了农村的苏醒、农民的觉醒。姑且把这一时段称之为社会信息意识萌芽的“觉醒期”。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国家经济发展;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电信的发展。”时任房山电信局党委书记李新华说过的话,确是品评电信业发生变化的至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