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怀念徐铸成前辈

怀念徐铸成前辈

时间:2022-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新闻界前辈徐铸成先生离开我们倏忽十余年,最近于故纸堆中偶然发现这位前辈出版的文集中没有收入的遗文断简残篇,题名《通天教主》,署名“铸成”二字。徐铸成著作等身,难以尽述。徐铸成当即坚持要无条件复刊,谈判宣告破裂,他随即离开南京回上海。徐铸老的车票是当天由报社驻宁办事处记者郑永欣代买的,列车在零点以后开出,检票员认为徐老的车票过期无效。徐铸老的以上记载,引起我对往事的诸多回忆。

怀念徐铸成前辈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新闻界前辈徐铸成先生离开我们倏忽十余年,最近于故纸堆中偶然发现这位前辈出版的文集中没有收入的遗文断简残篇,题名《通天教主》,署名“铸成”二字。文章的后一部分写道:

解放以后,我曾和王瑶卿先生见过一面,一同造访的有谢蔚明同志和教我戏的老师莫敬一先生。那时王先生年已古稀,他的起居室,三面都是碰顶的高柜。他说,这里面全是几十年搜集的有关戏剧的文献资料,以及脚本、道具等等,可见他毕生在这上面花了不少心血。

他很健谈。我问:“梅先生当年是怎么跟您学的?”他说:“我和他是世交兄弟,他尊我称大哥,也不过随时指点,共同研究罢了。”接着他说,“兰芳的成功,我以为最主要的是由于他虚心好学。当年每演一场戏,下台后总要我提意见,听到旁人的议论,他都一一记下来,好的吸收,不完全对的也虚心倾听,经过反复琢磨,下一次演同一出戏时,又有了新的改进。”

谈到这里,他不胜感慨地说,“现在有些年轻人就不那么虚心了。比如,我有一个学生演《樊江关》,前一天我再三的问他,‘樊江关里的薛金莲你都有什么?’我指的是这里面的‘俏头’(精心而为观众欢迎的唱腔、道白),他却满不在乎地说:‘师父,我全有了。’您看,这样的自满,怎么能把戏唱好?”他所说的“俏头”,我体会是:每演一出戏,必须琢磨剧情,有几个特色,使观众击节称赏,仿佛师傅做菜,每一个菜,都有特殊的色、香、味,这就是他常说的“一着鲜”。这也许是这位“通天教主”的绝招吧。

徐铸成著作等身,难以尽述。我觉得“疾风知劲草”对他来说是当之无愧的。1947年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为加强统治,于5月24日查封上海《文汇报》、《新民晚报》、《联合日报》,进步的新闻记者上了黑名单,《大公报》记者高集避居黄苗子家,一时人满为患,高集的妻子高汾无法挤进苗子家,经友人建议由我护送她到上海亲人家以避突发的紧张局面。高汾早年是夏衍创办的《救亡人报》记者,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知道我虽是国民党官方报纸记者,但与中共南京办事处发言人范长江、梅益有密切联系,所以对我信任不疑。她提心吊胆的是到下关车站一路上的军警特务,幸而顺利地通过检票,登上特快软卧车厢(当时叫头等卧车),她特别高兴巧遇白杨、舒绣文一些熟人,与她们谈话去了。我不便打扰,就对号入座地找铺位坐下。车厢内还有几位新闻界知名人士,原来他们是被国民党勒令查封的《文汇报》、《新民晚报》、《联合日报》主要负责人,论资排辈,我是后生。我就是在这时和徐铸成认识的。

人生在世,聚散皆是缘。当时,《文汇报》拟在上海复刊,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约请上海文汇等三家报纸负责人到南京谈判,提出复刊的政治条件中有:一、《文汇报》副总编辑宦乡由官费资助出国留学;二、由官方派一人到《文汇报》任编辑主任。徐铸成当即坚持要无条件复刊,谈判宣告破裂,他随即离开南京回上海。徐铸老的车票是当天由报社驻宁办事处记者郑永欣代买的,列车在零点以后开出,检票员认为徐老的车票过期无效。列车启动时,列车员通知还有几个空额铺位,没买到铺位的旅客可以抽签购票,但要出示身份证件,徐铸老拿不出证件,我出于惜老之情,表示担保。

徐铸老1981年在《报海旧闻》一书中写道:“我已是无业游民了,还有什么可以证明的哩,感谢当时还是一位不相识的青年同业,抢着给我担保,这位青年同业,就是解放后参加文汇报工作的谢蔚明兄。”

徐铸老的以上记载,引起我对往事的诸多回忆。我后来在徐铸老领导下工作多年,但到1957年,我们都遭受雨打风吹,未能幸免,从此相隔40年。1979年,天日重开,龚之方从苏州到沪,我们相约到人民广场徐老住处看望他。当时这位著名老报人写作的桌子,等到开饭就是餐桌。随着国家情况好转,他的居住条件相应改善,最后在江宁路定居。有一天我走访他的新居,正值他老人家在看电视京剧。徐铸老是真正的戏迷,我记得有一次在华侨新村张文涓女士家饮宴,丁聪伴奏,徐铸老还有板有眼唱了一段。这就难怪他能写出《通天教主》那样的妙文了。

近日于乱纸堆中我还发现了徐铸老给我的两封信,抬头都是“上海辞书出版社”,下款分别在署名“铸成”二字下面,注有“13日”“十八晚”,但均未注年月。

为便于说明两信内容,均抄录全文于下:

蔚明同志:

早已写好的三张续稿,兹检出寄上。冬林(浦熙修之女)来访,益念故友。最近我拟写写两位杰出的女记者寄港,略抒怀念。

那天没有招待,谈的亦有未尽。哪一天,在她离沪之前,我想请她在“洁而精”小酌,也像你那次的规模,并请你和梅朵、芳藻、家树、叶冈、光华几位作陪。如果你同意,请你和“小沙”联系一下,并请代约冬林及其他各位。你那位苏同志如肯光临,尤为欢迎。

铸成 13日

蔚明兄:

嘱写的文章,已如限于三日前写好,本拟寄奉,因还有些书稿要交还。今得袁冬林同志来信,说我和二姐的事,胡耀邦同志已批了,还要书记处过场,并向民主党派打招呼,待机发表云云。

信上也提到你,特闻。专此,即颂

著祺!

梅朵、钦源、凤吾等同志均此。

铸成 十八晚

抄录毕,深感人事无常,徐铸老曾应允为上海新闻研究所《上海新闻志》写序,想不到一字未写就于1991年12月23日在寓所与世长辞。他信中提到的原《文汇报》编委陈钦源、高级记者叶冈均撒手人寰。刘光华在美国定居,两三年才回国一次。我年届九旬,来日无多,忆念师友凋零,更增感慨!

2006年1月1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