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牌不是名牌

金牌不是名牌

时间:2022-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昔日在全国显赫一时辽宁引为自豪的丹东手表、金笔、营口幸福牌钢琴、友谊牌洗衣机、沈阳的机床等,如今都坠入市场萎缩的困境。有金牌无市场,金牌大省的处境着实可怜。金牌并不等于名牌。辽宁人不善于把奖牌变为名牌。《金牌不是名牌》适时地揭露了沈阳这个金牌大省所遭遇的这样一个怪圈。金牌,本身就代表着顶级产品,代表着产品所达到的高度,然而沈阳这些获得金牌的产品却并不受人青睐,甚至无人问津。

金牌不是名牌

刘欣欣 何大新

几年前还为金牌大省而洋洋自得的辽宁人,如今却受到了市场无情的嘲弄:目前,在全国各省、市、区中,辽宁产成品资金占用“三角债”全国第一……

然而,许多辽宁人尚不知道悲哀。

闪光的金牌没市场

金银牌一直青睐着辽宁。几十年来,国家每年评比金银牌,辽宁的得数都排在前3名,目前其获奖金银牌总数已达520块之多,占全国金银牌总数近1/6。

然而,市场却不肯把她那媚人的秋波送向辽宁。

沈阳生产的沈乐满牌热水器与广东万家乐牌热水器同为国家银牌产品。论性能,“沈乐满”的安全可靠性和煤气燃烧率全国第一;看结构,“沈乐满”由500多个部件组成,属高档产品,而“万家乐”只有300多个零件,属中档货,二者的零售价又相差无几。然而,“万家乐”去年销售30万台,“沈乐满”只有8万台。

辽宁生产的雄狮牌美发器是全国第一家引进设备生产的,质量超过香港产品,国内称雄,可是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那群芳斗艳的美发用品柜台前,却难见沈阳的“雄狮”。

昔日在全国显赫一时辽宁引为自豪的丹东手表、金笔、营口幸福牌钢琴、友谊牌洗衣机、沈阳的机床等,如今都坠入市场萎缩的困境。

失去市场的直接后果是产品的大量积压;今年初,在沈阳市一轻局各工厂的仓库里,积压着18万辆自行车、72万只手表、1.2万台冰箱。流动资金压死了,生产难以为继。

机械行业是辽宁的支柱产业,光国家金牌就有73块,雄居全国首位。令人难堪的是,1990年,辽宁省机械产品竟在全国夺得积压第一的“桂冠”。

有金牌无市场,金牌大省的处境着实可怜。今年l至5月,全省60%的国营企业亏损。除鞍山、本溪、盘锦三市因有鞍钢、本钢、辽河化肥厂三个“盈利大户”支撑外,沈阳、大连、抚顺、丹东、营口、锦州等11个城市的工业全部亏损。

金牌大省成了亏损大省。

“上帝”为何不买账?

金灿灿、银闪闪,一块块奖牌货真价实,为何难博“上帝”的宠爱?

究其背后的原因,辽宁的金银奖牌有五大缺憾:

一曰:“杨贵妃”型——“养在深闺人不识”。金牌并不等于名牌。辽宁人不善于把奖牌变为名牌。在电视广告节目中,人们看到十次“万家乐”,也难见“沈乐满”一面,前者已成为消费者倾慕的名牌,后者却鲜为人知。

二曰:“模特”型——不能形成批量生产。这样的金牌于企业有何用?

三曰:“铁拐李”型——生产腿长,销售腿短,销售渠道少,网点更少。获国家味素行业第一块金牌的沈阳红梅牌味精早就名扬大江南北,而今却因销售乏术,在市场上不得不拱手称臣。

四曰:“皇帝女儿”型——价高无人攀。据介绍,辽宁省的名优产品价格普遍比外地高。功能过剩是价格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沈阳一家新型建筑材料厂生产的石棉瓦质量之好可用50年,因此荣获同行业唯一的一块银牌。可是时代进步了,现在人们只用石棉瓦盖暂设房。一家建筑单位表示:“能挺两年足矣,50年不坏,有什么用呢?”于是用户都转而去买乡镇企业生产的寿命短但价格低的产品。

五曰:“老面孔”型——沈阳某大机床厂一种获得银牌的车床生产20多年,直到去年销售不出去了才大吃一惊。

曾使辽宁人引为自豪的金牌产品,如今却又给人们带来苦涩的疑惑:这样下去,金银牌产品还会闪耀出当初那迷人的光彩吗?

市场呼唤“制造商”

记者在大连、沈阳时,发现不少企业的金银奖牌或奖杯不是摆在销售科、展销室,而是供奉在荣誉室、贵宾会客厅。有人曾问:金牌是什么?一些辽宁人答:是政府给的荣誉,是上级的褒奖!可一位南方厂长则,它首先是市场通行证!

重生产、轻流通,这是金牌大省悲哀的症结所在。

目前,辽宁省一些领导部门最关心的自然是“产值”,每个月,不少企业都要收到以“必得产值”为首的生产调度令。一些地方、一些企业仍在积极扩大生产规模,然而,对其产品能否走上市场变为商品却不甚关心。辽宁的许多企业,精兵强将、优秀人才集中在生产上,销售人员过少,有的上万人大厂竟然没有开过订货会,且不知产品市场在何方。

行家说辽宁,感触最深的一点是这里的生产组织结构落后,生产结构刚性化,调整适应性差,大批量生产单一品种容易,干那些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难上加难。沈阳的标准件厂、铸造厂、低压开关厂等企业均号称亚洲最大,人才、技术、设备、资金都占优势,可面对市场的新变化、新需求却是“磨盘身子——转不动”,拿不出适应用户需要的产品来。沈阳某大机床厂生产的普通车床大量积压,而眼看着一叠叠轴承车床、管子连床的用户订单,连连叹气:咱这“母鸡”不会下这种“蛋”。

难怪有人出言入木三分:“辽宁多的是生产者,少的是制造商。”

事实最有说服力,向以豪爽著称的辽宁人在花钱做广告上显得格外小气。

今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国际广告研讨会暨展览会设置的300多个广告摊位中,多数是南方企业,其中福建省的3个市就占32个摊位。而偌大的东北三省只有三席。更使辽宁人丢面子的是,自己家门口的广告媒介也成了外地人的天下。1990年,沈阳共发布3.4万条广告,其中当地企业的只占1/3。据一位广告界权威人士介绍:沈阳市共有5400家企业,到目前,做过各种广告的只有540家,占1/10,而广东省轻工行业做过广告的企业则占总数的9/10。

难堪也罢,不服气也罢,现实无情地告诉人们:“金牌现象”是一面镜子,它从一个侧面映照出,面对新的市场格局,辽宁人无论在经济机制和思想观念上都是不适应的。

补上市场这一课已成为摆在辽宁人面前的重要课题。给人们希望的是,辽宁省许多有识之士已开始认真地思考,他们开始承认自己的不足和落后,他们开始探求新的出路。

《经济参考报》1991年8月24日

评 点

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前夜,金牌大省沈阳却在为金牌寻找市场而发愁……《金牌不是名牌》适时地揭露了沈阳这个金牌大省所遭遇的这样一个怪圈。金牌,本身就代表着顶级产品,代表着产品所达到的高度,然而沈阳这些获得金牌的产品却并不受人青睐,甚至无人问津。原来,这些产品都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不是“人不识”,就是“模特型”,金牌产品无从销售,无从走向大众。该报道带着一种揶揄批判的精神,对金牌怪圈进行披露,对这种尴尬的矛盾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补上市场这一课已成为摆在辽宁人面前的重要课题”。思考是深刻的,也是超前的。这就是《金牌不是名牌》给我们的启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