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威地市领导压制新闻批评大发武威

武威地市领导压制新闻批评大发武威

时间:2022-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威地市领导压制新闻批评大发武威》首先是一条有名的新闻报道,它记录了中国新闻界一场压制新闻自由的闹剧,可谓舆论监督的名篇。收报一事,本身荒唐,是当地某些官员对舆论监督的压制;中国青年报随即刊发《武威地市领导压制新闻批评大发武威》,加大监督力量进行反压制,否定之否定,呼唤民主之声。《武威地市领导压制新闻批评大发武威》只是“中青报”有关“收报事件”一组报道中的头篇。

武威地市领导压制新闻批评大发武威

马季元 孙 凯 马应珊 黎戈宁

《武威报》发表人民代表的心里话惹怒了地方官地委决定收回重印并要求人民自行销毁前期报纸

本报讯3月17日,甘肃省武威市爆出《武威报》记者手持地委宣传部的介绍信沿街收缴报纸的新闻。该报前一天发了篇《人民代表的心里话》,从而惹出了麻烦。

《人民代表的心里话》(见本报今日1版)是武威市部分人民代表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纪要。代表们在发言中反映了基层的一些问题,就政府工作和干部作风提了些批评意见,结果引起部分地、市领导人的强烈不满。

3月7日,武威市一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前一天,武威地区行署专员魏万进和副专员刘生荣召集14名基层人民代表座谈。两位专员开宗明义地说:“今天请大家来,谈谈想法,看法,谈谈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讲实际话、心里话。”“不要大家讲‘好’,要多提意见,发牢骚。对省、地、市人民政府的方针政策、办法措施、干部的工作作风,有啥意见,都可以提,横挑鼻子竖挑眼。”于是,代表们纷纷就农业生产、水利设施、粮食定购、农用物资、物价、教育、市政建设、干部作风等问题,反映了基层的情况,提出了批评意见。

《武威报》记者就此整理出一篇座谈纪要(据说为了使“读者”能够接受,还删去了一些“有棱角的话”),经有关部门负责人阅后见报。

看了《人民代表的心里话》,武威市市长柳宏克大为恼火,当即打电话给地委书记杨作林,说:“我是省上、地委派来的,不是自己要来的,如果不行我可以走嘛!”杨作林书记与其他几位地委领导就这篇座谈纪要提出了六条看法和五条建议,认为“报社处理方式不对”,“内容问题很多,涉及了许多敏感问题,如粮食定购合同、价格等”,“对领导作风的指责不准确,打击面太大”,等等。地委决定:扣发尚未发出的报纸,已发出的全部收回。

第二天,报社奉命派出8名记者,两人一组,沿武威市东西南北4条大街挨门收报。所到之处,听到的尽是责骂之声。许多群众说:你们说清楚,这张报错在哪里?说出了,就拿走。参加收报的一位记者说:“我跑了一整天,去了几十个单位,接触了上百人,都说这篇报道说的是实话,是人民的心里话。”8名记者奔波一天,只收回了110份报纸。事后,武威市满城风雨,人们争相传阅未被收走的报纸,纷纷给报社打电话、写信表示强烈不满。

3月19日,订户们收到重印的16日报纸,一条一般性的会议消息代替了原来的座谈纪要,上面还刊出一条启事,要求读者“自行销毁前一张报纸”。

《中国青年报》1988年4月1日

评 点

《武威地市领导压制新闻批评大发武威》首先是一条有名的新闻报道,它记录了中国新闻界一场压制新闻自由的闹剧,可谓舆论监督的名篇。甘肃省武威报因刊登《人民代表的心里话》,其中的批评意见触怒了当地领导,于是一纸荒唐令下发了:扣发尚未发出的报纸,已发出的全部收回。报社随即派人收报,8名记者奔波一天,只收报110份。收报一事,本身荒唐,是当地某些官员对舆论监督的压制;中国青年报随即刊发《武威地市领导压制新闻批评大发武威》,加大监督力量进行反压制,否定之否定,呼唤民主之声。

其次,时效性强。《武威地市领导压制新闻批评大发武威》只是“中青报”有关“收报事件”一组报道中的头篇。“收报事件”发生在十三大之后、七届人大召开前夕。中青报抓住这一涉及保护民主还是践踏民主的大主题,在人大会议期间一连发表5组报道。除了我们所选的第一篇外,其他均为“当日新闻”。

最后,与人为善,注意批评方式。在后续报道中,这组报道还注意与人为善,报道借用两位干部的话说:“某某同志平时民主作风还比较好,也善于团结人,工作也扎实、总的来说是个好同志。但这次收报事件不管他主观上怎么想,事实上压制了不同意见。”这段报道很注意批评方式,给被批评的同志留有一定的余地,没有将他一棍子打死,使被批评的同志很快就乐于接受和检讨错误。该报道1988年获全国好新闻评选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