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亭人闹元宵

华亭人闹元宵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写灯联、赏灯诗、吃汤圆、舞狮子,是华亭人的闹元宵习俗,如今民俗有了新变化。华亭人不再蹚泥赶集,文化设施遍及全镇11个村和1个居委。下午1时30分,随着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对红绿狮子相互嬉戏,身着古装的民间艺人相伴前行,拉开了华亭镇首届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新春闹元宵活动的序幕。

华亭人闹元宵

虎年迎元宵,熠熠灯生辉。

2010年3月28日下午,上海嘉定区华亭镇洋溢着喜庆、欢乐的气氛。在一条全长约5.5公里、连接“华亭人家”与“毛桥村”的景观大道——霜竹公路上,车流不息,人群穿梭,新扩建的华亭镇文化活动中心坐落其间,广场上丽日映照,灯笼高悬,3 000余华亭人新春闹元宵在此展开。

华亭属嘉定的“东北门户”,有“嘉定粮仓”之誉,秉承农耕文化。5年前,华亭镇是上海市九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先行区之一,取得现代农业建设的良好业绩,赢得上海市民竞相参观,中央与上海市领导多次来此巡察。写灯联、赏灯诗、吃汤圆、舞狮子,是华亭人的闹元宵习俗,如今民俗有了新变化。瞧,华亭镇加快新农村文化载体建设,扩建了约2万平方米的镇文化活动中心,拥有多功能影剧院、东方信息苑、图书馆、绘画室等文体活动场所,不少村民笑逐颜开:“伲有这个场所,在农村亦能享受现代文化!”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华亭人不再蹚泥赶集,文化设施遍及全镇11个村和1个居委。镇文化活动中心作为聚集地,集中展示近5万人口(包括外来务工人员)的华亭镇文化新貌。下午1时30分,随着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对红绿狮子相互嬉戏,身着古装的民间艺人相伴前行,拉开了华亭镇首届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新春闹元宵活动的序幕。广场四周,设立十多个活动比赛点,各式游艺吸引着男女老幼,比如猜灯谜、盯核子、踢毽子、抓牛尾、拉绳子、踩气球等,四周簇拥人群,一片欢声笑语;围得里外三层、满场爆豆般笑声的,是华亭最具特色的“吃哈密瓜擂台赛”,参赛者无论孩童还是青年,不时听到一阵助威声,那番紧张、窘迫的情绪,透出华亭人的淳朴;华亭的“黄草编织”、“嘉定大蒜”、“毛桥水蜜桃”、“巨峰葡萄”等土特产历史悠久,而今由中科院吴明珠院士培育的“华亭牌”优质哈密瓜名声远扬,“吃哈密瓜”赛实在情理中,亦演绎出一道新民俗的风景线。不过要论吃,“华亭嫂子”所做的汤圆和点心最地道,在现场小吃街,“元宵”、“馄饨”、“粽子”以及“千层饼”、“草头饼”等等,让不少人大饱口福!

下午3时,在多功能影视厅举行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华亭镇首届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市区镇领导共同推杆并揭幕,启动了文化艺术节开幕之门,随后的文艺演出,节目精彩,好戏连台,这是全镇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华亭人爱听戏,尤其沪剧、越剧,成为上年纪人的最爱,华亭镇为此致力于地方戏曲的开发,除了与上海专业团体“结对”外,这里已成为上海说唱的培训基地。华亭现有好几支业余文艺队,他们经常组织节目,下基层演出,并参加区和市里的文艺会演和比赛;原来的1支江南丝竹队,现增加到2支;还分别成立了老年人合唱队、腰鼓队、戏曲沙龙和风筝队,经常在各村老年活动室进行巡回演出。

元宵夜晚,气氛更浓。火树银花,流光溢彩,华亭文化活动中心成了灯的世界、灯的海洋。有道是:“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人们扶老携幼结伴来到社区活动广场,观赏元宵,华亭人闹元宵活动进入高潮,华亭文化活动中心顿时成了“不夜天”,村民高兴地说:“今宵难忘,好日子有盼头!”

注:本文与潘红芳女士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