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为什么给《劫尘拾遗》作序

我为什么给《劫尘拾遗》作序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劫尘先生,别号仲桐,平阳县昆阳镇南门人。在他长逝近半个世纪之后,其子女惜秋和千里姐弟二人,整理出版了《劫尘拾遗》。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犯,华夏神州濒临灭亡边缘。在《劫尘拾遗》中,他崇高的爱国情怀,跃然纸上,光彩照人,充分表现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和祖国同命运、共呼吸的赤子之诚。《劫尘拾遗》的出版,可为故里增加一份有价值的信史,对我县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为什么给《劫尘拾遗》作序

陈劫尘先生,别号仲桐,平阳县昆阳镇南门人。他一生从教,勤于笔耕,留下不少遗墨。在他长逝近半个世纪之后,其子女惜秋和千里姐弟二人,整理出版了《劫尘拾遗》。我是该书序言的作者,局限于水平和时间,我还没有将先生的生平简要足够地反映出来,心中惴惴不安,感到歉疚。

我之作以不揣驽钝,给《劫尘拾遗》作序,是因为劫尘先生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缅怀。

他是我敬爱的师长,是我1936—1937年在平阳县小读六年级时的级主任;又是我大哥的好友,也曾是我家的近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的家在南门“春元”药店对面的“抚松庐”,劫尘先生就住在我家前面,往来频繁,情谊笃笃。她的女儿惜秋,是我省公、检、法系统久享盛誉的高级法医,同我在杭州有数十年的友谊。先生和我,有着不寻常关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犯,华夏神州濒临灭亡边缘。先生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励,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在《劫尘拾遗》中,他崇高的爱国情怀,跃然纸上,光彩照人,充分表现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和祖国同命运、共呼吸的赤子之诚。

他忠诚执教,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做一个恪尽职守的园丁,辛勤灌溉,培桃育李。甘为人梯。愿作红烛,对学生身教言传,春风化雨,融和平易。和蔼可亲,既教书,又育人,深受学生爱戴,不愧为我县的教界耆宿,杏坛贤师。

他谦和热情,淡泊敦厚。襟怀坦荡,情操高尚。解放前,中小学教师地位低,工作忙,薪俸薄,但他高洁自持,安贫乐道。他平时严于律己,掬诚待人,很合群,人际关系很好,梓里的乡亲父老,对他的立身处世,待人接物,莫不交口赞誉。

《劫尘拾遗》的出版,可为故里增加一份有价值的信史,对我县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不能让以往那些在平凡的岗位上耕耘不辍,劳作不息,挥洒着汗水,奉献出青春和热血的乡贤,永远无声无息,湮没无闻;劫尘先生在我县教育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曜灵急节,尘世沧桑,解放前夕,我是一个学生,还未走向社会,转眼届近垂垂老矣!然而春晖寸草,饮水思源,我永难忘怀自己少小时的师长。作为他乡游子,我也深情缅怀桑梓的许多乡贤。我有生之年义不容辞的责任是,竭尽绵薄,展尺寸之效,抒高山仰止之意和池塘春草之情,给故里的师长和乡贤留点信史,使乡亲父老,特别是我们的后辈,能更多地了解家乡的过去。

(原载《平阳报》2002年8月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