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诚信及自信
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和快乐。从报上看到这样一个报道:一位中国公民在德国居住期间,邻居要外出旅游,请他帮忙照看家里养的热带鱼,并且把房门钥匙交给了他,直到一个月后女主人回来。在国内,这怕是难以相信的事。
被人信任,源于信任者对人知根知底的了解,源于双方的默契。王元是华罗庚的学生,“文革”中,华罗庚在劫难逃。批斗会上,造反派点名要王元上台批判。王元说我写不了发言稿,你们写好,我上台念。结果,王元“照本宣科”地“批判”了华罗庚。尽管这不是王元的本意,但他一直很愧疚。一天,王元接到华罗庚的电话。两人见面,王元并未对“批判”一事作出任何解释。华罗庚也没有显示出任何不悦,因为两人对此“心照不宣”。尔后,华罗庚拿出了一本国外的学术著作,书中把华罗庚和王元两人20多年研究的数论成果,推崇为数学界经典的“华王法”,这令王元感奋不已。晚年,华罗庚托付王元为他写传,按华罗庚设想,这个传三四万字就够了,但王元认为这不能表达华罗庚光辉的一生。于是,王元花了整整十年时间,写成了洋洋数十万字的《华罗庚传》。信任的力量,是多么巨大啊!
是啊,有人以为,和谐的环境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了。然而,信任人,首先取决于被信任者的诚信。想起明清时的徽商非常注重个人的品牌,讲究货真价实,而不是唯利是图。清末胡开文墨店发现有批墨锭不符质量要求,老板胡余德发现后立即下令停止制售,并将卖出的墨锭高价收回、销毁。之所以这样做,还不就是为了打造诚信品牌吗?诚信至此,又何不被顾客信任?又何愁生意不兴隆?
由此,笔者想到了邮票的缘起。美国1847年出现第一张售出的邮票,73年之后的1920年就推出了邮资机。有了这种机器,有大宗邮件需要处理的单位和个人就方便多了。邮局发给大家邮资表,哪一类邮件在什么重量范围该是多少钱,在表上一查就查得到。用户自己给邮件称分量后,用邮资机打出相应价值的邮资条,贴在信函上,就可以代替邮票。邮资机额定的邮资满额后,用户提着机器去邮局缴费并给机器清零。用户省去了动辄跑邮局的大量时间,邮局省去了大量工作人员,皆大欢喜。我国“大龙邮票”在1878年就问世,但是邮资机这么简单方便的东西,迄今也没有在中国推广,何故?邮局难以相信用户。难以相信用户,是因为有些用户缺乏诚信。
一个人要成为诚信之人,首先必须让自己成为自信之人。古往今来,有许多失败者之所以失败,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无能,而是因为不自信。当你不自信的时候,你难以做好什么,当你什么也做不好的时候,你就更加不自信。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若想从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重建自信心,你不妨先从诚信做起。要知道,你对别人有诚信,别人也会对你有诚信,而当你不断被人信任的时候,亦就是你不断取得成功的时候,如此,你的自信心也就逐步重新建立了。自信,是具有独立人格,具有明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一个标志,一个连诚信都可以随意舍弃的人,怎能是一个自信的人呢?
有人说,相信别人是自信,被人信任是诚信。这是一种合情合理的辩证,不是吗?当别人亦像自己一样诚信,当自己亦像别人一样自信的时候,相互理解、互相信任不就成为一种常态了吗?有了这般常态,和谐社会的建设不就有了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一前提了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