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汉族的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之一,这一故事不仅在广西汉族地区而且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都很流行。苗族《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大意是:柳州城外的女子祝英台巧扮男装去庐山求学,在途中一凉亭遇到同乡书生梁山伯,二人结伴而行。等山伯从诗中得知真情实况并赶到祝家时,英台父母已收下马家的彩礼。从汉、壮、苗、侗的梁祝故事看,壮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比较出色的。

(一)《梁山伯与祝英台》

广西各族民间文学从汉族或邻近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文学中吸收养分以丰富自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汉族的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之一,这一故事不仅在广西汉族地区而且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都很流行。这里且把广西汉族、壮族、侗族、苗族的“梁祝故事”来介绍,从中既可看出汉族民间文学对广西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影响,也可以看出原从中原汉族地区传来的“梁祝故事”已经“广西化”了。

广西汉族的“梁祝故事”是这样的:梁(山伯)祝(英台)同窗三年,一日英台接到家书要回去,与山伯依依惜别。山伯从师母口中得知英台是女子后,便前去追赶,一路上问山鸡、斑鸠和燕子,它们都说没有看见什么书生走过。山伯大怒,把自己的麻外衣向山鸡打去,山鸡变成了麻色;抓起泥土往斑鸠身上扔去,斑鸠变成了灰鸟;捡起石头向燕子打去,燕子吓得把家搬到人们居家的屋梁间。山伯从孔雀处知道了英台的去向,高兴地脱下身上的花袍给孔雀披上,孔雀从此有了美丽的羽毛。经过了三天三夜赶路,终于到了英台的家门口。他顾不得歇口气,随手将竹棍插在门前的土堆里,便进屋见英台去了。过了一个月,门前的那根竹棍都长出了嫩叶,竹子也由绿变黑,后人用竹丝做成胡琴的两根弦,这母弦和子弦分别发出了“梁祝之音”。

苗族《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大意是:柳州城外的女子祝英台巧扮男装去庐山求学,在途中一凉亭遇到同乡书生梁山伯,二人结伴而行。过河时,英台执意不脱衣服,宁可湿衣而过。到了学校,二人同床而睡,如此同窗三年。后来英台实在难以隐瞒,临回家前便写了一首诗放在草席下给山伯就走了。山伯为之送行。一路上,英台见物唱物,从中暗示自己是女儿身。山伯毫无觉察,英台只好说家有一妹,愿为作媒。英台回家后,马上由父母作主,把她许配给杭州太守的儿子马文才。等山伯从诗中得知真情实况并赶到祝家时,英台父母已收下马家的彩礼。梁山伯害了相思病,最后一命归天。英台不顾父母反对,前去梁家祭奠。知心人的泪水终使山伯原先因得不到英台爱情而睁着的眼睛闭上了。英台从此茶饭不思,成天悲泪涟涟。马家来接亲时,她即与书童银心定好计策,路过山伯坟前时说拉肚子要停轿。英台跑到坟前跪哭。真情感动了上天,一时雷电交加,坟墓轰然开裂,英台纵身跳进坟中。马文才气得在竹林中吊颈而死,其父将他葬在山后墓边。三人阴魂不散,都化成蝴蝶。包公巡视柳州时,将三人救活,判梁祝成婚。婚后山伯考中状元,因拒绝韩宰相将女许配给他的要求,被派去镇守辽阳。英台在家等了三年,不知山伯音讯,便化装成男子进京赶考,中状元后,韩宰相又将女儿许配给他。为救山伯,她与韩宰相的女儿常珠结婚并揭皇榜带兵去救辽阳之危。最后劝山伯又娶了常珠,一夫二妇一起过生活。

侗族的《嘎英台》则又有所不同,它叙唱的是峨嵋山寨祝员外的女儿巧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半路遇本乡的梁山伯,便结拜为兄弟。他们来到杭州,认先生、师母作干爹娘。同窗三年后,英台告辞要回乡。留下新鞋一双给山伯。山伯送她上路。英台一路上见花露情,借鸟表意,但山伯竟不觉察。后从那对新鞋悟得真情,即辞别师长,来到峨眉山寨,发现同窗的祝二郎原是个祝二妹,一身侗锦花簇簇,银饰丁当闪闪亮。祝公盛情款待,山伯住了一个月也没见英台几回面,回家后即要母亲去提亲,然而祝公已将英台许给马家郎。山伯因此病重去世,葬在路旁。英台出嫁时,花轿经过梁墓,下轿拜祭,山伯墓穴自然开启,英台跳入墓中。马家告官后掘开梁坟。坟中飞出一对鸳鸯。太白金星赐药,将两人救活。山伯随后考中状元,魏丞相要把女儿嫁给他,山伯说明已有原配在家,丞相调他带兵到边关辽阳打仗。英台女扮男装进京找夫,竟考中状元。魏小姐又看中了她,终于结了婚。天长日久,魏小姐得知底细,但仗义帮忙,派九城提督救山伯出辽阳,使山伯与英台夫妻团聚。在英台的劝说下,魏小姐也嫁给了梁山伯。

壮族《梁山伯与祝英台》则是这样:木兰峒书生梁山伯要到柳州府读书,一天在一个村外的小河边遭到浣衣女祝英台的戏弄。后英台女扮男装与山伯结拜兄弟,前往柳州求学,并同睡一床。在数载寒窗中,虽有同学怀疑英台是女的,但都被她蒙过。不久,同学又叫山伯用鲜芭蕉叶当凉席试验,亦被英台略施小计过关。由于三年读书就要期满,英台怕家中惦记要回家,但又舍不得山伯,于是留下一首山歌便走了。山伯前去送行。路上英台把自己的爱意用山歌作了多次暗示,无奈山伯不能领会。山伯回校见山歌后方才大悟。这时,镇安府土官马文才已给祝家送上聘礼,强求婚配。当山伯赶到英台家,得知事情已无可挽回,终于郁郁而死,葬在路边。马家接亲花轿经过那里时,英台痛哭祭奠。突然坟墓开裂,英台跳进墓中。马文才急令掘坟,只见两颗马卵石挨在一起,马文才把两颗石头分别丢在河两岸,却又长出两棵枝叶茂密的大树,互相交盖在一起。马文才到阎王那里告阴状,但他输了。梁祝结合化蝶而去,马文才则被阎王训骂一顿,变成一只掩脸虫。

从上述几个民族的“梁祝故事”中,人们会发现除了其基本主干,即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留下暗语,梁山伯知道她是女儿身后立即追寻,从而历尽艰辛等主要梗概相同之外,其他都打上了各自不同民族的烙印,使人一看就知道它是这个民族的梁祝而非那个民族的梁祝。而那些不同之处正是与那个民族的生活环境、社会习惯、审美心理有关联,也只有在某些情节之中增添或改为本民族人民所熟悉的生活,使故事符合本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心理要求,作品才能在本族群众中扎根,才能使它广为流传。在这一点上,各族的民间文艺大师们做得非常出色,不仅故事情节比原来的更为丰富多彩,而且使故事实实在在地变成本民族的“特产”。

从汉、壮、苗、侗的梁祝故事看,壮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比较出色的。祝英台已由汉族传说中的闺阁小姐变成一位淳朴秀美、大方聪慧的壮族山村姑娘,她是一位善于以歌传情表意的歌手,是个对爱情毫不羞怯、大胆追求的乡间少女。她和梁山伯相遇不是在柳荫亭,而是在河边。她与山伯去读书都没有书童伴随,而是自己肩挑行李。在梁山伯相送途中,她见物唱物,以物抒情,利用山歌含蓄地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这是壮族男女青年向对方表示心意的一种特有方式。如:

      红皮柚子长树丫,  有情有意伸手拿。

      有情有意剖开看,  剥去红皮现红花。

而留给山伯的山歌更是直言不讳:

      项鸡脸红要生蛋,  少女脸红想着哥。

      情哥不是痴呆子,  赶快请媒莫要拖。

在这里,祝英台没有那种娇捏做作的虚情,她坦率自然。这正是壮族女性形象的普遍特征。而更有特色的是“蕉叶试性别”的情节。壮家有这么一种说法,女人身子热,用芭蕉叶垫睡会使叶子变黄。于是梁山伯便用这个方法验试祝英台。谁知祝英台半夜把垫睡的芭蕉叶放到窗外去接露水,到天快亮时再拿回来放在席子上。起床后,梁山伯一看,蕉叶仍是一片翠绿。从此不再相信别人说英台是女子了。故事的再创作者们正是利用壮家这一特有的作法来表现人物的气质。

故事中不但人物“壮化”了,还有许多事物也有“壮化”色彩。如八角等许多野果的出现,英台请山伯吃槟榔(壮族古风,请吃槟榔是爱的表示)的情节的插入,以及山歌的大量运用等都是,而主题上的“壮化”更有深一层的意义。

在主题思想上,虽然同是反封建,但汉族故事表现的是祝英台与她父亲的矛盾,她父亲为了维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道德观念,把女儿的幸福给断送了。可以说祝父是梁祝爱情被扼杀的帮凶。苗族和侗族的故事则说是父母贪钱财,表现的是祝英台与父亲的矛盾,最后矛盾又“调和”了。而壮族故事则变成梁祝与土官的矛盾,封建礼教已退到了次要位置,这一主题的转换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壮族社会的真实,完完全全地把梁祝的悲剧放在壮族社会的土壤里。[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