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鼓励孩子求知,还是求分

鼓励孩子求知,还是求分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言以蔽之,是强烈的求知欲战胜了“分数的诱惑”,从而取得了学习的主动权。他们本来应该享有的求知的快乐被剥夺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分数”的渴望和焦虑。不少老师和家长普遍鼓励孩子的求分欲,但几乎从不关心孩子对知识本身是否感兴趣、学得是否快乐;孩子考试得了个好分数,就受到表扬和奖赏,否则就会受到批评甚至惩罚。这样不断鼓励和逼迫的结果是,孩子的求分欲愈来愈膨胀,求知欲则日益萎缩,乃至完全丧失。

鼓励孩子求知,还是求分?

钱梦龙

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我的记忆正停留在一位年轻人的身上。

姑隐其名,就用他姓氏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称他S君吧。他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已是沪上某高校经济研究所的副研究员,现在已是某大学经济学院的年轻教授,风华正茂,前途无量。二十多年前,当他还是一名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时候,我是他的语文老师。我要把他介绍给大家,因为我相信,他在中学里的一段略有曲折的学习历程,也许会引起关心下一代成长的老师们和家长们思考的兴趣。

当时,他刚从小学升入中学,我看了他的第一篇作文,发现他的知识面比同龄的孩子宽得多,文笔也清新流畅。后来得知,他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他的父亲还是一位中学教师),他从小受家庭熏陶,酷爱读课外书籍。由于知识面较宽,又有良好的自学习惯,所以他在小学里各科成绩年年都稳拿第一,进入中学以后,仍然保持着各科领先的优势。但从初二开始,我发现他猎取课外知识的劲头逐渐减弱了。找他一聊,才知道他正在为“卫冕”(保住各科总分第一名)而奋斗,而初二以后由于课程增多,难度增加,他不得不一心扑在课本上,无暇旁顾。但他终于接受我的建议,放弃了“卫冕”的努力,恢复了课外阅读,同时更加注意提高课内学习的效率。他有几门学科的考分开始下降,虽然仍属于优等,但已不再有夺魁的风光,有一次甚至总分跌到了班级10名以外。有人说他被我“教唆”坏了,然而他对自己很有信心,听了别人的议论只是笑笑而已。

就这样,他读完初中,又直升本校高中,到高二下学期,他向校方提出“跳级”的申请,即跳过高三年级,提前一年参加高考。校方同意了,于是把他编入高三年级,让他参加毕业班的复习。然而他只复习了一个星期,又要求放他回家自学,因为他觉得个人的自学更便于针对自己的实际,查漏补缺,突出重点。我对他的自学能力深信不疑,于是说服校方同意了他的请求。这年他和高三学生一起参加了高考,终以优良成绩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他在大学里的学习情况我不知道,但从他毕业后得以留校工作、30岁不到就被破格授予高级职称(副研究员)的事实,不难推知大概。后来又知道他已应聘为某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并在网上看到了他的著作的书目。

他成功的契机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是强烈的求知欲战胜了“分数的诱惑”,从而取得了学习的主动权。我把他介绍给读者的目的,就是希望读者能够从他的经历中悟出一点成功的“诀窍”。

人生来就有求知欲。小孩子爱问“这是什么?”“它为什么是这样?”因为他们对周围这个陌生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好奇心是求知欲的萌芽。随后他们进了学校,书本知识为他们展现了一个更加绚丽多彩的世界,使他们的好奇心逐渐上升为求知欲。求知欲是一种高级的精神需求,心理学家把人们为满足这种精神需求而产生的动力,叫做“内驱力”。内驱力驱动人们主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而获得知识以后的成就感又反过来激励人们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引发更强烈的求知欲,如此循环不已地自我激励,人们就有了永不衰竭的内驱力和求知兴趣。这是很多知识精英成才的必由之路。

然而,中学生的求知欲又是不稳定的,它很容易因考试、升学等外力的压抑而减弱乃至消失。现今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年复一年地在考试、升学的重压下紧张而疲惫地学习,老师催,父母逼,一切都是为了分、分、分!他们本来应该享有的求知的快乐被剥夺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分数”的渴望和焦虑。我把这种渴望和焦虑的心理叫做“求分欲”。不少老师和家长普遍鼓励孩子的求分欲,但几乎从不关心孩子对知识本身是否感兴趣、学得是否快乐;孩子考试得了个好分数,就受到表扬和奖赏,否则就会受到批评甚至惩罚。这样不断鼓励和逼迫的结果是,孩子的求分欲愈来愈膨胀,求知欲则日益萎缩,乃至完全丧失。本应是快乐甚至迷人的探求知识奥秘的过程,完全变成了最折磨人的“苦役”!

有人说,管他什么求知欲求分欲,只要能使孩子努力学习就行。这话貌似有理,其实大谬。强烈的求分欲确实也能刺激学生努力学习,它和求知欲在行为表现上有时很难区别。但仅有求分欲的学生,尽管也会取得优良的成绩,却往往学得很被动;为了得分,他们不得不唯书本是从,唯教师是从,唯标准答案是从,缺乏个性和创造力;由于他们学习上的一切努力,都以考试得分为目标,因此凡与考试得分无关的知识,他们一般都不感兴趣,这就使他们的知识面愈来愈狭窄,生龙活虎的青少年完全被异化成了“考试机器”,除了长于应试以外,基本上孤陋寡闻!尤其令人忧虑的是,求分欲的过于膨胀,使我们的孩子从小就丧失了创造的乐趣,更何谈培养特长、发展个性、形成优质人格!“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其实就近在眼前。S君在初中二年级时所面临的那次选择,就是“求分”还是“求知”的选择,他选择了后者,终于在学业上取得了成功,并为毕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作为S君的语文老师,最后还想说几句与语文学习有关的话:S君现在虽然并不从事语言文字方面的工作,但他在中学时的语文学习一直是班级里的佼佼者。他能读善写--能够高效地获取各种新鲜的知识营养,又善于把自己思考的结果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我敢说,他此后在经济理论研究上取得的成绩,一直到他目前的著书立说,都跟他能够熟练地运用语文工具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使我想起已故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多次谆谆告诫中学生的一句话:“语文学习太重要了!”语不重而心长,这在母语学习被普遍忽视的当下,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再深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