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革叩开了致富大门

改革叩开了致富大门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黑水村发展龙须草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国家对龙须草价格的不断调整,黑水村的这项收入也逐年上升。去年,全村栽种龙须草900亩,产草8万公斤,收入32000元,并且黑水村的龙须草以其质量优而远近畅销。由于选准了致富的龙头项目,黑水村找到了自己脱贫致富的捷径。而今,黑水村总收入31万元,人均收入达855元。目前,这个村的村民正思谋着把公路引进黑水村,好把丰富的物产源源不断地运住山外。

改革叩开了致富大门——黑水村变迁记

如今,人们都说黑水村富裕了。

真的,这个位于白河县东部后山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山沟里,人们看彩电,买收录机,购自行车,盖钢筋水泥小楼,许多人跑生意,搞劳务,帮推销,人人囊中鼓鼓的,那日子过得红火滋润。

黑水村何以能有这幺大的变化?

回答是:l0年改革叩开了致富大门。

10年前,这个村的人均收入只有71元,人均产粮也只不过155公斤左右。农民整日都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都在土地上奔波,能抽上“羊群”烟和吃上稀稀的红苕糊糊,那在当时算是蛮不错的事了。那时村中,姑娘们都纷纷远嫁他乡。因为家乡太穷,没有一人能戴得起手表,买得起收音机,照明的也只是煤油灯和松明子。全村的人都被眼前耸立的大山压抑得喘不过气来,望着流淌而去的黑水只发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来以后,新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给黑水村注入了新鲜活力。10年来,该村围绕县委提出的稳定粮食生产,大搞多种经营的战略方针,立足本地实际,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定了抓蚕桑、龙须草和劳务输出等龙头项目。从1982年开始,黑水村就选准了以发展蚕桑生产作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并且当年育苗30万株,栽桑30万株,养蚕77张,收入8000多元,成功的尝试,大大激发了村民兴桑养蚕的积极性。几年来,村支部一直抓住这个短、平、快的致富项目不放,一直发展“四边桑”,村民们也都悟出了“用钱靠四边,吃粮靠中间”的道理。经过几个蚕桑发展中的曲折、反复,黑水村的蚕桑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且已成规模。现在,全村已有桑树10万株,户均实现养蚕一张,今年全村仅蚕桑这宗收入就达到5万元。蚕农们尝到了兴桑养蚕的甜头,都亲切地把桑树叫作“钱串串”。

龙须草——黑水村第二个龙头致富项目。

黑水村发展龙须草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几年来,该村采取了一系列得力的措施以发展龙须草。随着国家对龙须草价格的不断调整,黑水村的这项收入也逐年上升。前年,全村龙须草的收入过万元。去年,全村栽种龙须草900亩,产草8万公斤,收入32000元,并且黑水村的龙须草以其质量优而远近畅销。

以前,人们死守土窝子,守着几亩薄地苦做,近几年,却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打破陈旧观念,走出山门。这个村也明确提出口号,鼓励村民三个月种田,七个月挣钱,一个月修田,一个月过年。许多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或出省出县,或走乡串户,他们搞建筑,做木活,跑运输,说生意,把嘴放到外面,把外面的技术和信息带回了黑水村。据统计,该村每年出去搞劳务的就有100多。今年全村劳务输出收入15000元,劳务输出加强了横向联系,增添了全村致富的后劲。

由于选准了致富的龙头项目,黑水村找到了自己脱贫致富的捷径。而今,黑水村总收入31万元,人均收入达855元。目前,这个村的村民正思谋着把公路引进黑水村,好把丰富的物产源源不断地运住山外。

(原载1989年1月6日《安康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