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凭鱼跃——记白河县三位科技副区长
金晓林、朱和平、艾明甫三人被白河县任命为科技副区长。三同志接到任命后立即到基层,一头扎在工作中。时隔半年,三位科技副区长便以精湛的业务和极强的素质赢得了群众的赞扬,并以有目睹的工作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过家门而不入
今年27岁的金晓林,走马上任后,他的科技致富项目选定在养鸡上,结合构扒区的实际,中山和公路沿线有养鸡的先天条件,他认为养鸡这个项目符合民意。
瞅准这个项目,金晓林宣传着他的养鸡,亲自到县种鸡场定购小鸡。
第一次未买成,由于他要亲自办养鸡培训班、筹备建养鸡厂,等等,需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他没有在县城逗留,甚至也没顾得回一趟家,就风风火火地赶回构扒区。以后又多次到县城购买苗鸡,直到第五次总算如了愿,买回了久盼的苗鸡。五进县城,他都未回家一次,虽然家近在咫尺。在这期间,出生才9个月的孩子病了,妻子一连打了几次电话。后来在同志们的催促下,他才匆匆回家看了看孩子。
孩子病得最厉害,但危险期已过。他十二分感激自己的妻子。
他不能在家多停留,很多工作在等着他。是的,上任几个月来,全区已建了几个饲料加工厂,发展了100多个养鸡专业大户,而且第一批1.2万只良种肉用鸡马上就要上市出售。为了和十堰二汽劳动服务公司签订肉用鸡销售合同,他不顾劳苦,又风尘仆仆地骑着嘉陵,向车城方向急驰而去。
闲不住的人
艾明甫到西营当科技副区长以来,经过调查,认为西营植被较好,资源丰富,有着发展食用菌的天然优势。
他给县上立下军令状,在任期的三年内,发展袋料香菇35O万袋,木耳2万架,产值达到3OO万元,使西营成为县上的食用菌基地乡。
能完成吗?有人在怀疑。
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已落实了4O多万架袋料香菇和15OOO架坑道木耳,并已开始付诸实施。
最近,他又整天价泡到下面,指导农户给大田的袋料香菇紧水、摘菇、烘干加工,跑外联系销路。区公所很少能见到他的面孔。“真是个闲不住的人!”群众一致这么评价他,说这是他们艾区长的最大的特点。
艾明甫回答得好,“因为我的事业在这里!”
“猪仔区长”
初夏,阳光毕竟有些灼人,一辆东风车,满载着从四川荣昌县托运回来的“约克”“长白”“荣昌”良种猪仔,车厢里还坐着一个皮肤黧黑、蓬头垢面的人。
一条小猪被猛然震得老高,只见车上那人一把将它抱紧,情形真似在抱着一个可爱的胖娃娃。
车上何人?莫不是个猪贩子?
他就是中厂区新任科技副区长朱和平。为了到前坡火车站接这批良种猪仔,他已经来去跑了许多趟。这不,他连早点都没吃,怕猪受热出问题,硬指挥着一鼓作气把猪拉到中厂,然后马不停蹄地分送到养猪专业户手里。见着小猪们开始吃食,平安无事,他才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待到把拉回的小猪安置完毕,朱和平也累得站立不住了。
他和猪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到任上,便大刀阔斧地筹划着搞良种猪厂和配合饲料加工厂。有人善意地开玩笑称他为“猪仔区长”。
“猪仔区长”龙年恰好三十岁,而立之年。今年确实是他立事业的时候。早在去年五六月份,他就去广州军区后勤部考察学习饲养良种猪的快速育养法,回到县上,他就积极建议引进良种猪、推广“饲料复合添加剂”。
他的建议很快被县领导采纳了。
一个月,他就正式耸起一个规模较大的良种猪饲料加工厂,并已投产,专供全区良种猪食用。他还建议尽快办起良种猪场,为使中厂成为商品猪基地区打下雄厚的基础。
每年增加500头商品猪和50个专业养猪大户,每年出拦l000头,这就是“猪仔区长”的计划。
(原载《安康日报》1988年7月1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