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后的帮扶

最后的帮扶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几年来,老庞是他的包帮对象,遇到这种鬼天气,他首先想到的是他们。廖惟乾当机立断,跑进屋,背出庞启富双目失明的妻子,随后,冲进屋里拉老庞。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紧紧抱着他曾倾力帮扶12年的特困户一起离开了养育他的巴山洛水。后来,他支持年富力强的新人担任了支部领导。十几年来,一方面,他勤劳致富,要维持自己三口之家的温饱;另一方面,还要竭尽全力帮扶庞家。

最后的帮扶

——介绍舍己救人的农民党员廖惟乾

甲:哭声一阵儿比一阵儿紧,循声望去,从阴坡院子走来两位头发蓬乱的老太太,她们拄着拐杖,一步蹒跚一把泪,最后是连爬带滚来到河边的两座新坟前,抓着坟头拍打着,诉说着……这是7月9日记者在洛驾乡洛驾村采访看到的第一幕。

乙:人间伤痛事,最是长别时。听众朋友,请你听一听这哭声后面所讲述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甲:7月7号晚9时,洛驾河上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不一会儿,暴发的山洪顺沟而下,来势凶猛,锐不可当。

乙:躺在床上的廖惟乾这时再也睡不住了。开始,他辗转反侧想等雨停。但是,快12点了,雨越下越大,没有停的意思,他想到庞启富家去看看。十几年来,老庞是他的包帮对象,遇到这种鬼天气,他首先想到的是他们。他不顾年迈体弱,喊起哥哥廖惟元,冒着倾盆大雨,相互搀扶着向山脚下的庞家摸去。

甲:山洪顺山而下,庞家的房屋正处在危险之中。他们不顾一切,拿起农具首先挖沟排洪。汗水和着雨水,挡住了老人们的视线,年迈体弱加上连续奋战,使他们多次晕倒。但是,这个倒下了,那个扶起来,接着又干,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保住房屋,保住老庞家的生命和财产。

乙: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山洪还是越来越猛,泡湿的土墙已经开始掉土疙瘩,“房屋保不住了,救人要紧!”廖惟乾当机立断,跑进屋,背出庞启富双目失明的妻子,随后,冲进屋里拉老庞。然而,在这老屋住了一辈子的庞老汉咋也不相信房子会垮,说啥也舍不得这相依为命的百年老屋,他坚决不走。

甲:这时,廖惟乾累得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但他要救出老庞的心思又给他带来了使不完的劲儿。他拖起老庞就拼命向外爬,每爬一步他都增添了一份希望,“要坚持,要快,要保住老庞的生命”。一步、两步、三步……眼看就要到门口了,突然一声轰天巨响,千余方的泥石流连同山坡上的大树从屋后奔涌而下,房屋被冲塌、淹埋……

乙:周围群众起来了,他们从倒塌的房屋旁救出大半个身子被埋没的廖惟元,却到处找不到廖惟乾、庞启富两位老人,他们救人心切,可又不能用锄子挖,只好用手刨,手刨出了血也不觉得,许多人边刨边哭,哭叫着他们舍不得离开的老支书。

甲:7月8号凌晨5点40分。群众终于从倒塌的门框下刨出了两位老人。组长给我们介绍当时的情形说:

(出录音:廖惟乾面部向上,双手紧紧抓住庞启富的双臂,双腿绞在一起,抱着一团。录音止)

乙:风声、雨声、哭叫声,谱写出一曲共产党员与群众生死与共的壮歌。在场的群众含着热泪,围护着面目全非扭作一团,浑身是泥的廖惟乾和庞启富,他们想掰开两位老人紧紧抱在一起的身体,可他俩的手和脚却牢牢地绞在一起,掰也掰不开。

甲:是的,他们怎能分开!他们知道,廖惟乾和大伙儿在一起的那颗无比忠实的心是永远掰不开的。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紧紧抱着他曾倾力帮扶12年的特困户一起离开了养育他的巴山洛水。

乙:山村人民永远失去了一位好儿子!

男:风雨呜咽致悲哀,老幼恸哭颂忠魂。洛河人民同县委、县政府、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的领导一起在廖惟乾的追悼会上追述了这位农民党员不平凡的一生。

乙:廖惟乾1944年出生,196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到1978年,他被推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成了大伙儿的领头雁,那几年,他忙东家,帮西家,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工作没黑没白儿,三次被评为模范党员。后来,他支持年富力强的新人担任了支部领导。他说:“全村脱贫致富要靠一个好支部班子,党员要顾大局,要为群众的利益能上能下。”

甲:廖惟乾不当干部了,可他几十年心里却一直装着群众。从来没有忘记党旗下的誓言,默默地实践着他作为一个普通农民党员的人生价值,采访中,村支书给我们说得很实在:

(出录音:他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生前为人忠厚,按说当时我睡我的觉,我看我的门。他不会这样,他由来就有忠厚风骨,是大家公认的好人。录音止)

乙:是啊!他对党忠诚对人民的忠厚是难能可贵的。然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12年如一日帮扶庞启富的事迹。

甲:1984年,自乡党委开展党员包帮责任制以来,特困户宠启富一直是他的包帮对象。十几年来,一方面,他勤劳致富,要维持自己三口之家的温饱;另一方面,还要竭尽全力帮扶庞家。每到春耕秋种,廖惟乾就借来牲口,送来籽种,为庞家耕种。山村里几户养一头牛,借牛为庞家耕地后,廖惟乾就给养牛户用人工还牛工,帮人家挖角边山地,捡石头。平时,他还帮老庞家种植经济林木,发展多种经营,解决零花钱。

乙:人们记得。那是1986年6月,正是龙口夺食的麦收时节,庞启富肺痨病复发,躺倒了,老伴又双目失明帮不上忙,廖惟乾把自家的收种交给十几岁的儿子,自个儿爬上近千米高的山坡,为庞启富收割2亩小麦,他白天割,晚上顶着月光捆把,然后沿着崎岖山路上山,下山整整背了两天,往返40多趟。麦草背回院场,他又挥动连枷脱粒,硬是把麦子扛到老庞的屋里,他才放下心。

甲:山里人没有更多的言语,庞老汉热泪纵横,“扑通”一声就跪下了。廖惟乾一把拉起,还是那句老话:一院儿一块儿的,我咋能眼睁睁看着你的麦子烂在地里,再说,组织上把你交给我,我应该尽力啊!

乙:就是认着这个理儿,十几年,宠家的事就是廖家的事,庞家的一切都紧紧和廖惟乾联在一起。不仅生产上全力帮忙,生活上,更是细致入微地去关心。

甲:去年8月,廖惟乾的儿子第一次从天津寄回200元打工的血汗钱,让他攒着翻修房屋。当时半痴半傻的老伴已病了半月,庞启富也刚好重病在床,多么无情而艰难的抉择摆在老人面前。他一夜睡不着,心里想,老伴儿的病可以拖一拖,可老庞的病拖不得,这钱应该先拿来给他治病。

乙:第二天,他咬咬牙,给妻子买了几块钱的止痛片,毅然把钱送到庞启富手上。

甲:生死与共帮扶情,就这样,12年,他用了一个老农坚硬的脊梁挑起两个沉重的家,走到生命的尽头。

乙:采访中,山里人有口皆碑的只是一句话:廖惟乾这党员,硬棒!

甲:廖惟乾走了,他陪伴着帮扶对象一起走了,他们留下的俩老太婆,在新坟前约定将相依为命度过后半生。

乙:是的,廖惟乾永远地走了。然而,他却在千千万万农民党员中竖起一面鲜红的旗帜。巴山永远铭记着廖惟乾这个普通的名字,洛水永远吟唱着他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

(1996年7月10日旬阳广播站播发。《陕西日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分别刊播。获安康广播奖一等奖,安康新闻奖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