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风涌动发展潮

春风涌动发展潮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河县再展创业旗,靠真抓实干赋予“三苦”精神新内涵,以五大绿色产业为依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供销社负责的缫丝加工企业建设已与业主达成协议,木瓜后续加工正在积极准备。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还鼓励干部离岗创办、联办产业大户,实行科技承包,转换经营体制,全县有近百名干部直接从事五大绿色产业建设。

春风涌动发展潮——白河倾力发展五大绿色产业写真

白河县再展创业旗,靠真抓实干赋予“三苦”精神新内涵,以五大绿色产业为依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春以来,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专业合作组织”要求,狠抓“姜、烟、桑、畜、林”五大特色绿色产业,提高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倾力发展农业生产。现在的白河呈现出一片盎然的生机。

区域布局大调整

今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立足优势资源发展主导产业,把产业向优势资源和区域集中”,按照这个要求,该县今年普遍发展黄姜、木瓜和中药材,把畜牧业作为中厂、构枞、茅坪、四新、桃园、卡子等乡镇群众增收的主渠道,把烤烟作为宋家、双河、西营、仓上、小双等乡镇的主导产业,把蚕桑作为大双的主攻方向,组织城关、麻虎、冷水沿江村组建设特色经济林带。布局思路的大调整,激发了全县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针对黄姜产业的低迷趋势,农业、科技部门主动与上海华联、浙江仙居等制药企业联系,通过外贸打开销售渠道,各乡镇积极动员群众规范种植,留足种源,稳住基地,蓄势待发,乡镇主要领导还分别建立了50亩以上的标准化种植示范点,全县共稳定基地面积4万亩。面对蚕桑产业茧丝价格上涨的好机遇,该县把大力推广蚕桑“三项综合技术”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狠抓优质桑园建设、蚕室蚕具改造和新型蔟具使用,今年以来,全县共落实蚕室改造1000户,改造老劣桑园1万亩,推广方格蔟50万片,栽植305多倍体桑200万株,春季发种1.8万张。烟叶就是金叶,各乡镇积极宣传今年国家烤烟产业政策形势和大户典型,县烟草局对每亩烤烟扶持涉烟物资140元,对建设中型智能烤炉,除每座给1500元的物资外,还给800元现金,对修建烟田水窖的每立方米还补助现金37元,政策到位使群众种烟积极性大涨,一些乡镇干部还与群众一道合伙种烟,今年全县在lO个乡镇落实中型智能烤炉500座,烟田水窨3000口,建设12座密集型烤房,发展基地面积1.8万亩。该县立足强村大户发展畜牧业,按照千家万户普遍养,能人大户重点养,专业厂家规模养,做到县抓龙头办协会,乡抓龙身搞服务,村抓龙尾办协会,部门联村抓品牌,科技支撑抓培训的要求,农业部门狠抓圈舍建设、仔猪繁育、牧草种植、疫病防治等关键性环节,为解决产业投人不足问题,信用社筹措了1000万元资金,县财政准备继续拿出100万元扶持发展,至4月初,全县培育各类养殖大户500户,猪、牛、革饲养量分别达17.95万头,1581头,70.14万只。由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调整,该县迅速转变林业发展思路,把以造林为重点转为以管林为重点,今年春,4万户群众纷纷对40万亩退耕还林和10万亩木瓜进行了管护。城关、麻虎、冷水三乡镇还立足汉江过境优势,组织群众沿江栽植20多公里樱桃,建设百里绿色长廊,使白河成为陕鄂出入境亮丽通道。

“一村一品”创特色

宋家镇是全县最边远的乡镇,今年初,镇党委、政府在焦赞村巩固黄姜产业、在双喜村建立茶园、在天池村发展蚕桑、在磨村发展养羊、在黄岭村主抓烤烟,走出了“一村一品”的特色。去年以来,

县委、县政府围绕“姜烟桑畜林”五大绿色产业,大力推行“一村一品”模式,还出台了“十百千万惠民工程”实施意见,即今年为群众办10件实事,落实100个单位包抓100个村,培植1000户产业大户,带动10000贫困人口脱贫,靠强村大户发展产业。年初县直各部门纷纷到包抓村中出主意、想办法、促发展,培植产业强村大户,仓上镇在茅塔村建设了500亩标准化305多倍体桑园,发展500亩以上的烤烟产业大村6个,中厂镇以天宝养殖场为龙头,以养猪大户李官升为典型,发展各类养殖大户50多户,构扒、四新分别培育起80户、 50户畜牧产业大户,今年来,全县共落实养蚕10张、烤烟5亩、建果园5亩、养猪30头、养羊30只、养鸡1000只以上的产业大户1000余户,其中发展养殖大村37个,60多个村实现了“一村一品”模式。

科技支撑出效益

今年以来,农业、林业、科技全体技术干部一直奔走在田间地头,烟草局还聘请了50多名烟草技术员帮助烟农搞烤烟生产。产业要发展,链条要延长,县委、县政府还按照“支部+协会”“支部+协会+龙头企业”的要求,大力发展专业合作,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全县共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17个,3家养殖协会为养殖户调供仔猪1.2万头,供应饲料4000吨,销售生猪8000头,山羊1万只。天宝养殖场加工的腊肉去年底一抢而空,10家蚕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为群众指导生产技术,还为群众返利2万多元。供销社负责的缫丝加工企业建设已与业主达成协议,木瓜后续加工正在积极准备。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还鼓励干部离岗创办、联办产业大户,实行科技承包,转换经营体制,全县有近百名干部直接从事五大绿色产业建设。

(原载2006年5月24日《安康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