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站地头,抱牛头

站地头,抱牛头

时间:2022-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定西的干群关系一直十分和谐。我们局外人很难想象其中的情形,定西的基层干部大多数的说法和做法是“站地头,抱牛头”。定西的基层干部和群众很少发生水火不相容的对立场面。“站地头,抱牛头”,现在说起来似乎已是久远的往事,但定西基层干部包村制十多年不变,包村干部根据基层党委政府的阶段性工作安排,十天半月住在村里,之后回到乡镇所在地,休息一两天,又下来,走到谁家,谁家的饭桌上只是多添了一副碗筷。

站地头,抱牛头

把马拴在阴林里

那不是我能行的

是致富的政策赢人哩

要记党的恩情哩

——定西民间歌谣

来到定西的《新民晚报》记者姜燕感叹地说,定西的发展状况简直超出了我的想象,定西马铃薯产业取得这样大的成绩实在令人吃惊。定西是中国的马铃薯之乡,但在全国同类产业中属于后起之秀,发展快,成效大,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的共赢局面。

洋芋是定西人困难时的救命薯,定西人对洋芋再熟悉不过,种植历史也很长,却一直没有尝到洋芋的甜头。虽然定西的洋芋也开始向外销售,但要形成规模,以每家每户三五亩的种植面积,达到规模效应,还需要政府强大的推动作用。或者说,定西的洋芋从结束自给自足,仅用10年时间,用洋芋打开天下,使中国的洋芋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政府那只义无反顾、果断、甚至有些凶猛的推手,起到的不仅仅是推波助澜的作用,更是拍岸掀海大浪淘沙摧城拔寨的绝地反击。

1996年,定西在开展扶贫攻坚过程中,提出大力实施“洋芋工程”,第一次把洋芋产业的开发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洋芋工程”被适宜种植区的各级领导共识为贫穷定西农民的翻身工程,一时间,共识的声音及实施行动,引发定西农业种植产业的大调整,可以说,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农业种植革命运动。简单说,一开始是“压夏扩秋”,即将夏粮作物如小麦和豆类的种植面积统统减下去,将洋芋等秋粮作物的面积加上去,这在今天看来也就是种植产业调整,但在当时,要摆脱农业观念的束缚,定西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定西农民经历着同样的阵痛,甚至是剧痛。

我在定西前后跑了4年,那一年我在定西通渭县一个偏远的乡政府却注意到另一个细节。那天天很冷,我们到这个高寒阴湿的山区乡政府所在地,找来找去,找不到乡里的领导,听说大多数干部都下乡了。我们转来转去,注意到乡秘书办公室窗外面的黑板上写着分配给各村种植冬小麦的指标,左边是各村的名称,右边是分配的亩数,字较小,而下面却写着带感叹号的8个大字:坚守阵地,严防死守。起初我们没注意,后来细看,总看不明白。上面下面的字是一个字体,那8个大字也绝不是1998年抗洪时写的,这儿没有洪水,严防什么呢?后来经人一介绍,我们才终于明白了那分配指标,正如计划生育指标是不能超过指标的指标。也就是说,所分配的数额是上限。民以食为天,不让农民种粮食,是何道理,还严防死守呢!地亩有限,种了冬小麦,就不可能种其他的,要严防种上过多的冬小麦,地亩留下来要种别的,这别的,可能是这,也可能是那,是乡政府自己的计划,也可能是上级分配的,这看上去是十足的行政命令,我们也从媒体上见到过不少这样用行政手段定硬指标,对农民造成损失的批评。这么冷的天,去严防死守,的确不容易,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到“严防死守”的程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是,定西的干群关系一直十分和谐。一个习惯于种小麦的地方,怎么忽然一夜间满地都成了洋芋蛋了,定西的基层干部在总结中只有几个字:强有力地推动。这推动恰恰是无数基层干部“严防死守”的结果。我们局外人很难想象其中的情形,定西的基层干部大多数的说法和做法是“站地头,抱牛头”。

定西的基层干部和群众很少发生水火不相容的对立场面。这块地是某村干部包片的地,如果规划为秋粮,农民在夜间偷偷种了夏麦,包片干部只叹自己没有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不会对种了的承包地采取措施,农民在自己的承包地种庄稼何罪之有啊。包片干部在关键的日子往往要夜守地头,这叫“站地头”。干部白天做了工作,农户答应按规划调整,夜里偷着去种,群众心里也觉得不在理,所以往往干部“站地头”了,少有人顶着干。也有顶着干的,干部做工作做不通,人家照样该种什么种什么,干部没治了,只有先抱住牛头让牛停下,这叫“抱牛头”。先抱住牛头,有话慢慢说,还能说什么,包村干部和各家各户都熟悉,都在一个炕头喝了不少罐罐茶,想人家是替政府办事,也是替老百姓办事,牛头都抱住了,牛后的人还能有多犟的牛劲。

双方一笑回家喝罐罐茶去了。

一定要把成片的土块规划成千亩、几千亩以至万亩的洋芋带,这是不是各级政府在搞政绩工程?试想千亩、数千亩至万亩的绿色洋芋带,视觉上是多么壮观啊。是的,这也是政绩工程,但不是为了上级而设的,是让客商来看的。正当洋芋泛绿开花时节,定西邀请全国各地客商,客商在惊叹声中有了许诺,也有了订单。定西市,尤其安定区为马铃薯产业调整力度极大,几年下来,没有一个农户会说自己亏了,只可能说自己调整慢了,调整少了。

“站地头,抱牛头”,现在说起来似乎已是久远的往事,但定西基层干部包村制十多年不变,包村干部根据基层党委政府的阶段性工作安排,十天半月住在村里,之后回到乡镇所在地,休息一两天,又下来,走到谁家,谁家的饭桌上只是多添了一副碗筷。在定西采访,跑了很多村子,大凡第一个出现的是乡镇包村干部,可都见他们没什么干部模样,仿佛只是刚从田地里走来的农民,而他们往往也刚从田地走来。在大坪村采访时,正是一个星期天,一个年轻但脸晒得黑黑的小伙子拍拍身上的土和我握手,以为他是当地农民,他也极少说话,临走时才知道他是驻村干部,叫孙树华。我说今天是星期天,一起回乡上吧,他说,还走不开,有一户正种地膜洋芋,靠他来指导。

“站地头”如今成“干地头”,“抱牛头”成了“当指导”。

显然,如今定西的马铃薯种植户大凡掌握了科学种植方法,在安定高峰乡的一个山弯,辛苦的农户又开始了新一年的洋芋种植。正当他们歇息的时候,我们走到地头,和他们坐在一起聊起来。承包地的主人和爱人及岳父岳母舅哥舅嫂,一起来种这块地,前面是机械犁地耕种,后面用牛拉耙耱地。问他们种什么品种,说是“陇3”,即陇薯3号,也是定西种植较广的一个品种,产量高。问政府还管他们种什么吗?说一般不管了,该种什么乡镇和村委会有一个指导意见,该种什么要自己盘算。问地膜洋芋难种吗?承包地的主人笑了笑说:也好种。

细看这块躺在山弯里的地块,脚下的地表上撒了一层农家有机肥,机械犁开的地沟处要撒化肥,点了洋芋薯芽,再用牛拉的耙耱平,再往里看,已经铺就的白色条状地膜,仿佛底下的薯芽在细润的泥土里已蠢蠢而动了。

聊了很久,又不敢聊很久,吃一口那个大瓷盆中油亮的油饼,喝一口他们早熬好的茶,看着他们的笑脸,你会觉得,定西的希望已经在这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