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怀人民平凡也能成就伟大事业

心怀人民平凡也能成就伟大事业

时间:2022-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日,我们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好医生”樊嘉的故事。但只要心怀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平凡职业也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只要愿意付出,你也可以像樊嘉一样,将个人努力汇入推动时代进步的洪流中。樊嘉忘我工作,以患者为先、勇攀科研高峰等行为,正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看似平凡,实则伟大。《把每一位病人当作兄弟姐妹》刊发后,在卫生系统16万医务人员中引起强烈反响。

心怀人民平凡也能成就伟大事业

劳动创造时代价值,精神推动时代前行。

近日,我们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好医生”樊嘉的故事。解读樊嘉,我们从他身上读到了新时代的为人民服务精神。

学习樊嘉精神,今天我们如何立足岗位为人民服务?也许,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他这样成为行业精英,也许,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居委干部、治安民警或者基层“园丁”,每天面对琐碎“小事”。但只要心怀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平凡职业也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只要愿意付出,你也可以像樊嘉一样,将个人努力汇入推动时代进步的洪流中。

因为,愈是平平常常的岗位和付出,愈是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对  话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研究室主任胡守钧——时代的进步最需要职业精神

一个人的工作,究竟只是单纯的物质方面需求,还是应该焕发出更大意义?胡守钧认为,樊嘉式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应该得到各行各业大力提倡,这对社会发展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推动力。

“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胡守钧指出,在一些“唯利是图”、“以利为先”的错误思想引导下,“以人为本”、“忠于职守”的心态反而往往会被认为“落于俗套”。樊嘉忘我工作,以患者为先、勇攀科研高峰等行为,正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看似平凡,实则伟大。当前的时代呼唤樊嘉式的敬业奉献,只有各行各业都能重视岗位付出,弘扬行业道德,努力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才会健康发展。

正兴居委社区民警邹克耀——处理家长里短也是为了挽救人

说起樊嘉,虹口正兴居委会的社区民警邹克耀特别激动,不久之前他们一起荣获“上海五一劳动奖章”。比起其他人只能在报纸上学习樊嘉精神,邹克耀很幸运,因为他曾聆听过樊嘉本人做的报告。

“用真心对待每一个病人,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朋友和亲人。”这也是邹克耀的理想。他管辖的社区是一个拥有1700户居民及大量棚户住房的老城区,琐事不断。和樊嘉门诊接待一样,每天也要重复相同的问答。“虽然我处理的家长里短没有动手术的科技含量那么高,但是为了挽救人。”邹克耀觉得,医生的天职就是拯救人的生命,而社区民警挽救的可能就是一个人的前途,甚至于一个家庭。这一点和治病救人不谋而合。

地铁世纪大道站服务员孙春霞——服务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春霞工作的世纪大道站,是一个四线换乘站点,时常会遇到“乘客孩子丢了、找不着换乘列车、身体不舒服”等问题。如何使乘客走得了、走得好、安全顺利地抵达目的地,世纪大道车站承受着巨大压力,春霞也深感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工作的这些年里,春霞被无礼的乘客吐过唾沫、被偏激的乘客威胁投诉,“一开始我也很困惑,到底怎样服务才算好?渐渐地我明白了,将心比心,充满耐心,这才是应有的服务态度”。她反复提到了樊嘉看病人的耐心和细腻,樊嘉和病人之间“哥哥、叔叔、朋友”的关系,“其实,我们的车站也是一个家,往来的乘客就是亲人。”

“樊嘉身上的党员先进性,也是我这个预备党员需要学习的。”春霞说,服务无止境,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会将樊嘉精神带进自己的工作,并将这些服务心得分享给同事们,带领大家一起塑造优质服务的团队。”

普陀区教育学院化学教研员叶佩玉——教书育人也要“对症下药”

“他,非常了不起”。上海市教育功臣叶佩玉老师读完报道后很是感慨:“我有点心疼。那么好的医生千万要注意身体,希望他的学生们能迎头赶上,帮忙分担掉一点,别再让导师一个人辛苦地在手术室里奔来跑去了。”

“樊嘉把医生这个职业当作一辈子的事业在奋斗,他的生命已经与之融为一体”,叶佩玉说报道中提及的一些细节尤其感人。“每当病人忐忑询问病情时,樊嘉会耐心解释;坚持等到看完所有病人再去吃饭,时间来不及索性不吃;不放弃任何治病救人的希望,在他们最希望得到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归根到底,这些宝贵品质都源于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其实,樊嘉的所作所为已经形成一种“显性影响”,向同事和学生辐射。最难得的是,樊嘉身上还有一些“隐性品质”,让所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工作的人对敬业精神有了更深入直观的了解,看到了身边榜样。

杨浦城管大队平凉分队分队长陆建根——什么都要和老百姓一条心

陆建根当了10年的城管队员,他说,“樊嘉治疗的是绝症,我们处理的是顽症。”从樊嘉的“医患同心”,他领悟到,要真正为老百姓管好这个城市,就必须学会“管民同心”。

樊嘉处处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在陆建根心里,这是将来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的。但要真正落实这种为民服务的精神,还要付出更多,“其实,我们更多需要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

“什么都要和老百姓一条心。”陆建根表示,在执法行动落实之前,多为百姓们想想,走在他们前面。“我们不仅仅要消除城市顽疾,更要连同后遗症一起消除。”这和樊嘉所完成的每一个手术一样,从最初的伤口切割到最终缝合,每一步都很完美。

平凉路街道明园村居委干部瞿灿凤——用心化解百姓怨气和怒气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但如樊嘉这般,能做到极致的少有。”瞿灿凤告诉记者,樊嘉的执著精神感动着她,也让她思索一件事——究竟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把工作干成这样。

作为一位居委会干部,瞿灿凤每天面临着一系列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工作,从家庭调解到人口登记,大事小事,都少不了居委干部。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瞿灿凤并不讳言,“是够累的。”

不过,樊嘉的报道让瞿灿凤深受感动。“虽然他是一名医生,和我的岗位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都要面对着不同的人们,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瞿灿凤告诉记者,在她看来,樊嘉把病人装进了自己的心中,正是有了这种坚持,让他在平常的岗位中充满着动力。

反  响

医务界推出六大举措“学樊嘉”这个时代的医生亟须职业精神

《把每一位病人当作兄弟姐妹》刊发后,在卫生系统16万医务人员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医务人员深受感动和教育,表示要向樊嘉学习,做一个值得病人信赖的好医生、好护士。

卫生局党委副书记、市医务工会主席黄红表示,作为一个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樊嘉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了一个好医生的情怀与心志,也在广大医务工作者中发挥了劳模的引领示范作用,值得赞扬与学习。

上海市卫生局表示,作为一个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吴孟超式”的好医生,病人把生命交给他时,樊嘉回报以爱心、给人以温暖。为了病人,他牺牲小家,牺牲许多个人休息,每周工作100个小时,每年手术达500多台。不可否认,当前医务人员的职业环境面临较大压力,新一轮医改对一线医生和护理人员提出了各项目标,医患纠纷亟须建立一个好的沟通机制。但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医务工作者越是应当认真学习樊嘉,学习他忠于职守、服务人民、忘我工作的高尚情怀;学习他献身医学、勇攀高峰,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为挽救患者生命不懈奋斗的精神;学习他甘为人梯,积极培养、造就杰出医学人才和团队的精神。

黄红介绍,当前卫生系统正在全面深入推进开展医改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责任非常重大。弘扬主旋律,全面加强和做好先进典型宣传对推进医改工作,将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为此,将于近期力推六项措施,在16万医务人员中倡导学“樊嘉精神”。

措施一,组织全市卫生系统认真学习《把每一位病人当作兄弟姐妹》长篇通讯,并在各级卫生部门召开一线医务职工座谈会,引导医务人员培育职业精神。

措施二,在“七一”建党90周年之前,全市卫生系统开展“创先争优事迹报告会”,推出一批吴孟超、樊嘉式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号召全市医务人员开展学习。

措施三,组织开展《名医大家》第二期拍摄工作,出版《名医大家》一书,将医务界“樊嘉们”的人生故事和精神情怀记录并广泛传播。

措施四,会同新闻媒体开展“感动瞬间”——上海市卫生系统医务人员职业风采摄影大赛,鼓舞士气,展现风貌。

措施五,在新闻媒体上开设“感动我的医务人员”专栏,宣传身边的医务人员。

措施六,开展“银蛇奖”评选,发掘一批樊嘉式的优秀医务工作者。

专家点评:长篇通讯展示“党旗下的劳模风采”

《劳动报》5月16日在“党旗下的劳模风采”栏目刊发6个版的长篇通讯《把每位病人当作兄弟姐妹》并配发头版评论,讲述了中山医院副院长樊嘉教授二十余年立足本职岗位,把心交给病人、甘于奉献、敢担风险,展现了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医生的故事。通讯内容扎实,十分感人,社会反响良好。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各类矛盾的累积激化,人们的价值观渐趋分化。面对现状,媒体有责任针对广大读者开展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教育。经过精心筹备策划,从4月中旬起,记者就深入一线,多次体验樊嘉的门诊和手术,大量采访他的病人、学生、老师、同事,并先后多次利用工作间隙进行访谈,最后还通过樊嘉家人了解到一个好医生鲜为人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体会到成绩背后的大量付出。

长篇通讯分为三个章节,分别是《把每一位病人当作兄弟姐妹》、《闯过一个个“禁区” 创造生命奇迹》、《把职业当事业来追求 就是在为人民服务》。一个个章节读来,从“病人把生命交给我,我只有把爱心交给他”的高尚医德,到“国家把荣誉交给我,我只有把智慧交给他”的创新争先精神,再到“党把事业交给我,我只有把奉献交给他”的敬业精神,在“建党90周年”之际,生动、深刻讲述了党旗下的劳模风采,对于激发人们的职业精神、弘扬奉献和付出的风气,甚至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新的为人民服务热潮,都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通讯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主人公,如以场景与事例特写,描述樊嘉对病人耐心、理解;反映主人公成长经历、精神境界、家庭生活时,则运用人物访谈,深入地展示了他的真实追求与人格魅力

通讯选择的事例典型,语言朴素,描绘生动传神,如描写一次门诊时,一个来自农村的父亲,出示了儿子癌症转移的检查报告单,诊室陷入了沉默中,“一双苍老的手颤颤巍巍递上一包用马甲袋裹着的茶叶,老人用眼神哀求着,‘我们没什么东西……’几次推来推去后,他(樊嘉)迟疑了一下,终于还是握住了茶叶包,‘谢谢了,快去办住院手续,我们抓紧时间吧,放心!’”描述人物动作与对话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准确、细致,说明从不收礼的樊嘉读懂了茶叶里“一个父亲的沉甸甸的情感”,从而展示了一个能真正体验病人家属焦灼心态与情感的医生形象。

当前医患矛盾日益激化,医疗服务窗口成为引发群众不满情绪的主要导火索,医疗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作为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医生,长篇通讯以典型引导,学习、解读樊嘉精神,就是学习新时代的职业精神,有助于在全社会、全行业掀起更大范围的传播和倡导。

长篇通讯刊发后,在社会各界,尤其医疗系统引起了强烈反响。市卫生局当天作出决定,组织全市16万医务工作者认真学习报道,并召开各级医院医务人员座谈会,讨论学习“樊嘉精神”,培育职业精神。城管、公安、教育、社区、公共交通等系统广大职工对此也反响热烈。为此,5月18日劳动报又以《心怀人民 平凡也能成就伟大事业》为题刊发追踪报道,探讨好医生樊嘉所引发的一次全社会心灵撞击,医务界也及时推出六大举措“学樊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