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学与生命

文学与生命

时间:2022-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作家朱世忠、评论家牛学智聚谈,一杯啤酒在手,大家开始神侃。牛学智说,现在有很多人以文学为业,但并不爱好文学,没有把文学当作生命,只把文学当作了谋生的手段和工具。牛学智是青年才俊,在宁夏的评论界,是极具才情、极有成就、极具潜力的人物,他的许多观点我都赞同,但对于此论,老牛不予苟同,我有我的看法。一个人把文学当信仰当生命,终其一生,能有多大成就?如果文学能作此用,那应当说是好用。

文学与生命

与作家朱世忠、评论家牛学智聚谈,一杯啤酒在手,大家开始神侃。牛学智说,现在有很多人以文学为业,但并不爱好文学,没有把文学当作生命,只把文学当作了谋生的手段和工具。这一看法,据说已得到了评论界许多人的认可,挺权威的。牛学智是青年才俊,在宁夏的评论界,是极具才情、极有成就、极具潜力的人物,他的许多观点我都赞同,但对于此论,老牛不予苟同,我有我的看法。虽然当时没说出来,但似乎不吐不快。

搞文学的,是热爱文学,将文学视作生命,以生命为工具,用生命铸造文学好呢,还是热爱生命,以文学为工具,用文字记述生命,以文学表述和彰显生命为好?我以为后者为好。

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既然人们很偶然地来到了这个世界,首先应当珍爱生命,充分地体验自然,体验社会,体验人生,充分地享受亲情、友情、爱情,充分地彰显张扬个性,充分地享受生活,享受生命。我以为这样的人生才是本真的、丰富的和有意义的。当然,生命不是孤立的,一个人在享受生活生命的过程中,要负家庭责任、社会的责任,负一个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社会角色的责任。享受生活生命的过程是利己与利他并行并重的过程,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过程。

把生命作为工具而把文学视为生命的人,就有那么点儿累,他们虽不会像清代考据学家那样追求“无一字无出处”,却追求他的每篇作品、每个人物、每个细节都要立意高远,思想深刻,细节逼真、人物鲜活、色彩缤纷、富有个性。而且要求变化,要求突破,要求一篇比一篇精彩,一本比一本出色。要挂上什么什么派,什么什么主义或后什么派后什么主义。要拿奖拿大奖最好是诺贝尔奖。把文学当生命的一些作家,要么为“体验生活”,过苦行僧式的生活;要么文学外无物,心中不存其他,难以触入社会,缺少人际交往与生存的本领,生活贫寒,营养不良,也难以有钱去长见识,开眼界,拓胸怀;要么为了文学,“为伊消得人憔悴”,思虑过度,劳苦过度,损伤了身体,甚或戗害了自己的性命。古今文学史上,此类事例举不胜举。

一个人把文学当信仰当生命,终其一生,能有多大成就?有成绩有大成绩的人有,但又有几人!而且,即便是成功者大成功者,如果生活是不幸的,生命(一般意义上的)是悲惨的,那他同样是不成功的。

人们怎样看待和对待文学为好?窃以为持工具论为上。创造生活,创造文学。因文学的创造使人生更丰富更美满更轻松更惬意。用文学的创造来丰富想象,排遣孤单,消除恐惧与焦虑,用文学的想象弥补现实的不足,用文学表达自己的意愿,用文学与历史对话,与民众对话,与上帝对话,与未来沟通。在艰险的人生之旅中,以文学为工具,为武器,打开一条通道,尽量使自己能顺心顺利顺畅地走下去,走到终点。如果文学能作此用,那应当说是好用。热爱文学追求文学能有此境界,也应算不太低的境界。

我与文学与作家多少沾点边,我以为文学生命说令人太压抑太累,我宁肯持工具说,挨一些骂也没什么关系。

2005.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