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分田到户”到“合地入股”

从“分田到户”到“合地入股”

时间:2022-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8年前18户农民摁下血手印的生死契约揭开了“分田到户”的序幕,而如今,小岗村又走上了“合地入股”的集体经济“老路”。小岗租地一事初步尘埃落定,据悉,近日滁州市正式启动新农村建设,小岗村被确定为凤阳县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小岗又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机遇。据了解,经省有关部门批准,两平方公里的小岗工业园已落户凤阳县门台镇。

小岗:从“分田到户”到“合地入股”

《新安晚报》2006年3月27日

通 讯

作者:黄冠雄 方伟阳

编辑:杨 胜 吴国辉 赵 峰

2006年春天,安徽凤阳小岗村成立合作社的消息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震动。28年前18户农民摁下血手印的生死契约揭开了“分田到户”的序幕,而如今,小岗村又走上了“合地入股”的集体经济“老路”。

当年的生死契约已被送进了博物馆,而被冠以“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小岗多年来却一直在致富的路上苦苦探索着,种黑豆、种葡萄、养香猪、办厂子……然而,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吃过苦头的小岗人在这次新的变革面前,选择了冷静和保守——

小岗建起“合作农场”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我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离淮河约20公里左右的小岗村地处岗地,往年都是十年九旱。正是1978年的那场大旱将18户农民“逼上梁山”,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引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今年60岁的关友江正是当年摁下血手印的18户之一,在三年困难时期成为孤儿的他一直讨饭到三十多岁,直到破釜沉舟实行大包干才摆脱了贫困。如今在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任职的他也穿上了西装,用上了电话。

关友江告诉记者,尽管小岗村眼下兴建了水利设施,缓解了旱涝灾害,但一家一户的分散式小农经济却依然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村里的不少年轻人都纷纷外出打工。

“小岗人是穷怕了,苦怕了!”关友江告诉记者,今年1月底,省财政厅下来挂职的村书记沈浩宣布实行“合地入股”的方式建立“农业合作农场”,不少村民都持观望的态度。

“现在有两种方案供选择,一种是租地,每亩地每年500元的租金;另一种则是以土地或一万元现金入股,每年领取分红。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70%以上的村民选择了租地,至今没有一户选择入股。”

“村民们都要求一定要先拿到第一年的租金才愿意签订租地合同,如今村里正在筹集资金,毕竟农民都是要把钱装在口袋里才踏实啊。”关友江告诉记者,他选择的也是租地。

致富路上曾几多探索

走进小岗村,第一眼就看到费孝通题写的“凤阳县小岗村”几个大字,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延伸开来,两旁绿树如茵,一块石碑上题着“友谊大道”,这条大道正是江苏省张家港市长江村无偿援助小岗村100多万元所修建的。

头顶着“中国改革第一村”光环的小岗村这些年来所得到的馈赠远不止于此。自来水供应系统和村办学校是省里出资建的;电话是由凤阳县电信局免费安装的;2003年,村里家家户户看上了25英寸大彩电,也来自于长江村的馈赠。

面子有了,而小岗村的“里子”却并没有多大改变。据介绍,2005年小岗村年人均收入约4000元,“一朝跨过温饱线,廿年未进富裕门”。她在致富路上的跌跌碰碰成为安徽农村发展经济不断探索不断变化的缩影。

“如今国家政策好,取消农业税,农民种粮食有保障,种一年够吃三年的。”村里的一位老人说,“如果家里有孩子上学,有人生病,那钱就远远不够了。要想致富只有发展别的副业,但风险又太大。”

2001年起,小岗村从长江村引进200万元资金,建成80亩的高科技葡萄示范园,如今租给了村委会主任严德友,引导小岗人种植葡萄。前后几年里,小岗村大约70%的农户种植了450亩葡萄。2004年,小岗葡萄喜获丰收,同时销售渠道通畅,当年全村人均增收1000元。但是,2005年,因为长时间的雨水天气,葡萄收成大受影响。

同时,小岗也尝试着种起了黑豆,据村委会副主任关友江介绍,这种黑豆价格一度高达10元1公斤,但这两年来随着市场波动,黑豆价格持续走低,“今年跌到了一块七,不少村民都损失不小。”

“前两年,也有人来投资种植草本咖啡,没多久,亏了,人也跑了。”关友江无奈地摇了摇头。

“村里建的铜线厂现在也是基本瘫痪。”

如今,小岗人又走上了养猪这条路。

2004年,小岗村与上海大龙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风味养猪场”,如今已培育出种猪2000多头,这种猪有个响当当的名头——“大明贡猪”,但在当地的餐桌上却并不受欢迎。

几位村民都告诉记者,这种猪生长周期慢,“比普通猪要多长一个月”,成本相应提高,而且肉质并不适合当地人的口味,“去卖猪的时候千万别提小岗猪,否则很难卖掉。”对养猪场前景的并不看好也成为村民们不愿入股的原因之一。

千余亩地纳入“合作社”

2005年3月,注册资金305万元的股份制“小岗村发展合作社”成立,其中大龙公司持股大约85%,小岗村村委会持股10%,滁州市粮食局持股5%。据了解,村支部书记沈浩已表示打算将村里除种植葡萄外的一千多亩土地纳入合作社,建立现代农业合作农场,目前的项目就是扩大养猪场。

村委会主任严德友告诉记者,村里所谓的“合作社”目前并不算真正建立起来了,当初大龙公司表示想在村里租一部分土地扩大养猪场,村委会按例召开大会,广泛征求了村民的意见,“98%的村民都赞成租地,但入股一事却没有人愿意”。

严德友表示,租地合约很快就要签订了,“合约是由大龙公司和村民双方签订,村委会可以做个见证。”“我自己家有15亩地,这次也打算租给大龙公司。”

再度成为新农村“试点”

小岗租地一事初步尘埃落定,据悉,近日滁州市正式启动新农村建设,小岗村被确定为凤阳县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小岗又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机遇。

按照滁州市官方确定的小岗村“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是振兴小岗的第一步;第二步则是以“大包干纪念馆”为依托,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则是实现小岗跨越发展的第三步。据了解,经省有关部门批准,两平方公里的小岗工业园已落户凤阳县门台镇。

离大包干纪念馆不远处,几栋新建的两层楼房正进入收尾阶段。村委会副主任关友江介绍说,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项目之一,村里每户补助2万元,村民自己拿4万元就可以住上小洋楼。而村里新建的农贸市场也于不久前正式开工,村里为此成立了专门的招商办公室。

村委会主任严德友表示,村子要致富还是要走上发展工业、集约经营的道路,目前,村里正在筹建一个生产汽车配件的工厂,计划落户到小岗工业园。“另外,我们正在洽谈,打算筹集一笔资金把铜线厂盘活。这两个项目搞起来,村里的闲置劳动力都解决了。”

交通不便成发展“瓶颈”

从凤阳县城到小岗村,一天来回只有两班车,票价五元,而过了下午1点,小岗人要出门,则只有坐马自达到9公里外的大溪河镇,才能坐上车,这就得花上近二十元。“村里建农贸市场也是考虑到村民们买菜都极不方便,不少村民都要跑到小溪河才能买上菜。”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

“村里的葡萄、黑豆都只有依赖外界的公司前来收购,目前村里还没有能力组织起来,统一运到外面销售。因此单个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太弱,而外界的信息我们也不能及时掌握。”关友江道出了不少村民的心里话。“养的猪在这里卖不掉,大家都指望上海那边能保证销售渠道,要不然谁也不会入股。”

参观了南街村等明星村庄的关友江深有感触地说,那些先富起来的村落基本上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即距离城市近,区位优势好。“如今要致富靠单个力量确实不行,但如何联合起来,大家心里都没谱。”

记者离开小岗村时,村口通向小溪河镇的那条柏油马路正在修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