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诗的习作杂谈

诗的习作杂谈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写诗与写散文、小说一样,应讲究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统一。有人说,纵观历史,世界各民族的诗作,基本上都是人们意识的直接表现,其中也代表着平民百姓的心声。生活的一切表象,成为诗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地域、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角。开头说过,学者和诗人都认为,诗必须有形象思维。诗的语言文字运用必须讲究,尤其传统诗,受很大的制约,要求严格。不妨相互作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以取双赢。

诗的习作杂谈——在文友聚会上的交流发言

我不是作家、诗人。练习写作近60年,学会了写诗,但数量有限,精品空白。如今老了,自己觉得仿佛是一口老井,诗源即将枯竭。从学习文友和个人实践中颇有感受,似混于井底泥中,不妨掏出来大家议议。

传说诗最早是人们口唱的,所以诗的全名称诗歌。有人曾下定义:“诗言志。”诗的语言不但精炼,而且丰富多彩;诗的语言不仅是一种高超的文字技巧运用,或是一种非常的文字游戏;在一定意义上它更是生活的积累,是经过发酵后筛选与提升的语言结晶。就中华文化而言,诗是一种用简练的方块汉字,以高度丰富的思想感情,登上理想哲学层面的艺术创作。

写诗致远,陶冶情操,提升品位,需要一颗平常心,去寻觅一片诗的青春芳草之地。诗魂和诗作者的灵感就憩息在那里。所以,写诗读诗吟诗朗诵诗,是很高尚的雅逸之事。因此,我爱诗,就学习写诗,最终学会了写诗。

我认为,很多相识或不相识的诗友文友说的对,诗的创作要汲取我国传统的和外来的文化元素与表现技法;我还以为,仍然要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写诗与写散文、小说一样,应讲究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统一。我也想过,诗固然有感而发,但,不必讨好于人,不必吞吞吐吐,不必装腔作势,更不可无病呻吟。我没完全做到!

有人说,纵观历史,世界各民族的诗作,基本上都是人们意识的直接表现,其中也代表着平民百姓的心声。它是时代的强音,很有号角的作用。人生活在世界上,都有各自的经历,于是就有了感触、感想、感慨、感悟和立场观点,从而产生激动、激情、激奋、激愤,乃至忧患。这大概是诗的源泉,也就有了诗来源于生活一说。生活的一切表象,成为诗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地域、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角。

由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文化多元化的并存于碰撞,当前诗歌与诗歌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很复杂。

不可忽视且令人忧虑的是,当前状况是写诗的人多,读诗看诗的人少。有人戏言:作者就是读者,读者就是作者。有人甚至放言说,有的作者不愿当读者,只管自己写,也不理会有谁去读。当然,诗写得很多很多的人,不一定成为诗人。这很糟糕,试想诗作成千上万地产出,能有几篇会像盛唐的诗,传世千秋呢?

回过头来再说,一首诗歌,能表达一种本质的东西。有人批评说,倘若诗写得连自己也不知道写的些什么,把自己朦胧了,朦胧得雾里看花,岂不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吗?朦胧诗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出现了,我不喜欢更不会写。我是深受传统影响习作诗歌的,有多位朋友夸奖我80年代描写纺织厂生活的诗。他们说很受看、生活气息浓厚。其实,我大脑里诗的细脃矿藏量稀缺;业余大专毕业,没用心去研读古文,文化底子薄。故在诗歌园地原地踏步,不能突破自我。自然,七十又五的我,还想自我革新,争取再写一些可以称作诗的诗。

老诗人罗洛也说过:“诗,是诗人对社会,对自然界和人的内心世界的认识。不同的是,诗人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法,他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合在形象和意象之中,用高度概括和最凝练的语言来抒写他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识。”于是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并理解,好诗不仅能丰富人的心灵,给人以审美的享受,而且也能启迪人的智慧、道德、信念和理想,引领人们走向精神高尚的、和谐美满的境界。

开头说过,学者和诗人都认为,诗必须有形象思维。就是有一个好的意思或主题或感受或想法,不愿意直接写出来,而是如有人比喻的,请出一位或多位“形象大使”来替他说话,形象地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抓住了生动、切题、合意、合理的形象,不但诗意浓厚,与读者贴心贴肺,更能体现作者调度驾驶文字的能力,从而产生一种对文学既熟悉又似乎陌生的感觉。

诗的语言文字运用必须讲究,尤其传统诗,受很大的制约,要求严格。诗的用词用句不能像放自来水,任其随意哗哗外流;要宛如山泉,在山石和草木葱茏的景致中,忽隐忽现,时而曲折时而跌宕,有时只闻其声难见踪影,有时如瀑布雷霆轰鸣,有时节奏又要缓慢舒展。诗要有动感、节奏感、音乐感,读来朗朗上口,读后回味久远。检点我年轻时写的诗,多有放自来水表现,淡而无味。诗贵含蓄,除从形象上下功夫,遣词用字上下功夫,切忌喊口号,也不可刻意追求刁钻猎奇。不能搬石头,让读者啃不动。现在,我对自己写的诗不急于求成发表,尽可能反复打磨。当然,有时为了应付友情征稿匆匆交差,很矛盾。

前面说过,每位诗作者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审美情味,不同的写作实践和创作方法。不妨相互作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以取双赢。但要保持并坚守独立个性,才能创新,才能体现风格。学习要虚心,但不盲目追求靠拢,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作品。因为,诗是通过作者本人心灵的呼唤而作。沿着自己的路,在学习中走向新起点,达到“诗中有我,有我必有情”的境界。

诗人表现的思想应该是积极的;抒发的情感应该是健康的;说理的逻辑即便是揭露性的讽刺,也应该是端正的善意的。而无病呻吟我不喜欢,我回避。和许多诗友、文友感觉雷同的一点是,写诗很苦恼甚至很累。但,更多的是快乐,因为,我的诗成功地唱出了我心中的歌!我相信我的诗会找到知音

2011年11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