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一种快乐叫做听戏

有一种快乐叫做听戏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惊讶,更是惊喜,学校会开这样的选修课。老先生和蔼可亲,也是一个十足的戏迷,只是好京戏,而非越剧。在先生的教授中,平日少言京戏的我,也开始对京剧有所关注。对于京戏,我是外行,初学者自不便班门弄斧。相对电视剧,京戏版更重写意。各种武打动作层出不穷,将军的花枪耍得淋漓尽致,令人不得不佩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那一路的艰辛坎坷,成就了京剧国戏的地位。无数人为之痴迷,为之倾其所有。

有一种快乐叫做听戏

□ 蒋圆圆

儿时,江南小镇,青石老巷,红喜白丧,皆有搭台唱戏,粉旦青衣,生末净丑,在七尺见方的舞台上,演绎人间冷暖。

从小喜欢听戏。家乡的莲花落,农田乡间,自娱自乐,雅俗共赏。每每听得戏子清腔玉调,自会侧耳倾聆。南方的天气多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夹杂声声娇脆词儿,不自觉,伤感那人,那事,那景。

母亲也喜听戏。闲暇时分,自家阳台,便听得她老人家轻哼自吟。一出《翠姐姐回娘家》,唱得自得其乐。母亲说,戏中的人,人中的戏,一词一句,日子就这么来回反复着。

很真切,很实在。

如今异乡求学,离戏远了,听戏也少了。偶尔周末清静,放一盘《九斤姑娘》,听着听着,家乡仿似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戏盒里,有家的味道,有家的温馨。

今冬,“戏曲鉴赏”结束了,有点伤感,一点点。

很惊讶,更是惊喜,学校会开这样的选修课。如今的少男少女,听戏者寥寥无几,爱戏者更是少之甚少。而我,大概从小古越水喝着,绍兴酒酿着,青瓦雨浸着,竟对这些古老的物事,喜欢得自然真切。于是,毫无犹豫,欢喜地去上课听戏。

教课的黄老先生,年近七旬,虽体态龙钟,说起戏来,倒是头头是道。老先生和蔼可亲,也是一个十足的戏迷,只是好京戏,而非越剧。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听课的兴趣。在先生的教授中,平日少言京戏的我,也开始对京剧有所关注。老先生编的教材,平实易懂,服装、道具、脸谱、角色,面面俱到。老先生授课,一板一眼,抑扬顿挫,讲解与录像结合,平实中不乏生动。

谈及收获,借母亲一说,戏磨人生,人生如戏。想象百年前,高堂乡舍,贵人贱民,皆听戏迷戏。富贵与贫贱,在京锣声响里,薄如油纸。角儿的温婉水袖,旦儿的玉珠声腔,日子如流水般逝去,岁月在蹉跎中苍老。一笑一颦,一蹙一眉,人生的台面,也便这样风风雨雨铸成永恒。

对于京戏,我是外行,初学者自不便班门弄斧。不过京剧的魅力,感同身受。元旦在家闲来,观得一出《真假美猴王》,1986年的录像。相对电视剧,京戏版更重写意。简单的布景,简素的服装,却在演员的唱念做打中,内涵不断升华。印象至深的,是女儿国城门外,悟空与女将军的一场打戏。各种武打动作层出不穷,将军的花枪耍得淋漓尽致,令人不得不佩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同时,八戒又为该戏增添不少搞笑元素。人物栩栩如生,情节扣人心弦,故事一波三折,结局皆大欢喜。用戏剧这种古老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学戏者苦自不必说,梨园行中人被看轻看贱也是常事。但那一路的艰辛坎坷,成就了京剧国戏的地位。无数人为之痴迷,为之倾其所有。昨日历史留下的,是角儿们拂袖一笑百媚生。

而今,社会发展,万象更新。但古老的江南深巷里,阿婆坐在低矮的门槛边,一个老式收音机,戏曲流淌一地。

安静的人生,安静的过往,有一种快乐叫做听戏。

(2008年1月10日310期,作者为2006级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