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座书院与一个人

一座书院与一个人

时间:2023-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代有一位叫王昶的学者,他在《天下书院总志》序中评价这座书院为“天下书院之首”。这座书院就是有名的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因为在这里,这个时间段,一名叫朱熹的人与白鹿洞书院,成就了一个经久不衰的美丽故事,其意义与影响深刻而源远流长。它还与吉安白鹭洲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的一碑一石都镌刻着朱熹为书院所付出的努力。

李庐英

江西庐山有一座山峰叫五老峰,五老峰的东南峰下有一座书院,书院依山伴水而建,书院年代久远,书香墨香却弥久流芳。

清代有一位叫王昶的学者,他在《天下书院总志》序中评价这座书院为“天下书院之首”。著名学者胡适1928年游览庐山时也曾游历这座书院,他在《庐山游记》中说:“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这座书院就是有名的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有着悠久历史的白鹿洞书院,就在我居住的庐山脚下,今九江市星子县境内,驱车一个多小时便可到达。近水楼台的便利条件,使我不止一次前往白鹿洞书院,以景仰与虔诚,参谒它、认识它。

作为一名山里人,白鹿洞书院的自然环境是我所熟识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谷中平坦盆地,古木参天,清幽匝地,溪中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伴清风明月。这样清静寂寥的环境,确实非常适合读书、研习。

白鹿洞书院最早的历史是要追溯到一位读书人的身上。那是唐贞元年间,一名叫李渤的读书人与他的哥哥在此隐居读书。据说李渤驯养了一头白鹿,通人性,每每悬纸条于鹿角,它便到二十里外的集上替主人购回纸墨,人称“白鹿先生”。后李渤做了江州(古称今九江)刺史,认为当年读书之地为洞天福地,便在此建亭台楼阁,植花草树木,这便是白鹿洞书院的雏形了。

此时的白鹿洞并无“洞”。“洞”的得名还是因其自然的地理形状。因其在幽深的谷地,从空中俯视便像是一个朝天的洞口。白鹿洞真正有“洞”是到了明朝,为两任地方官员所为。

前一任地方官员认为“白鹿洞”没有“洞”与名不符,于是命人挖了一个洞。后一任地方官员又认为只有“洞”,没有“鹿”怎么行呢,于是请石匠打造一只石鹿置于洞内。过了几十年,又一官员来到白鹿洞书院,认为前两人做法多此一举,便把白鹿埋于地下。解放后重修白鹿洞书院又挖出了那只白鹿,重新置于洞内,这就是今天所见洞内那只石鹿了,它既古朴又具神韵。

这些过往的传说与趣事只能说明“白鹿洞”名称的由来与所处的自然环境,而书院的历史发展则又像是一幅幅画面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画面首先定格在五代,此时是南唐昇元四年(940)。当时的李昇王朝在庐山白鹿洞创建了“庐山国学”“庐山书堂”。它是一所在京城之外的官学,与南唐首都金陵的国子监类似。因此,白鹿洞从五代开始办学,并且办学起点、规格都比较高。

接下来是北宋初期。此时,虽然战火不断,社会动荡,但读书致仕一直是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大事。白鹿洞书院虽然在战乱中不断被毁坏,又在读书人的企盼中不断被修复,仍然成为当地人办学的学府,并且有了自己光耀至今的名字:“白鹿洞书院”。

当书院的画面展示至南宋初年时,便需定格下来,值得人们细细去观摩、学习。这是它最辉煌的时期,用浓墨重彩去涂抹,大肆铺陈去渲染,它都担当得起。因为在这里,这个时间段,一名叫朱熹的人与白鹿洞书院,成就了一个经久不衰的美丽故事,其意义与影响深刻而源远流长。

那是在南宋淳熙六年(1179),朱熹知南康军(今星子县境内)。有一天,他带领县衙一群官员兴致勃勃来到白鹿洞书院,可展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一片断垣残壁,满目疮痍,只有溪涧流水与林中清风依然如故。朱熹决心重新修复这座书院。他两次上书朝廷,力陈修复书院的重要性,终于获得朝廷支持。

朱熹在南康任上的几年时间里,为白鹿洞书院竭尽了全力,做了一个读书人为着理想全身投入、孜孜不倦的所有事情。归纳起来有如下这些:第一,重建院宇。第二,筹措院田。这是维持书院的长久规划,也是白鹿洞书院存留下来的根本原因。第三,收集书籍,并将一些诗、帖刻石入碑。第四,亲自兼洞主。自为导师,开堂讲学,并邀学者讲学,开创了“讲会”制度。第五,招收学生。第六,制定学规。在总结前人办学经验教训基础上制定了《白鹿洞书院揭示》,也就是《白鹿洞书院教条》或《白鹿洞书院学规》。它成为此后封建社会高等教育学府的教条规则。第七,订立课程。将《四书》作为基本课程。其余还需学习《五经》《楚辞》及古代诗文。

一个人做了这么多事情,而且每一件事情都不是简单地一蹴而就,朱熹为此耗尽了心血,殚精竭虑。在他的努力下,特别是奏请匾额与御书,邀请不同流派学者登堂讲学,制定《白鹿洞书院揭示》,与陆九渊的“南康会”等等,使得白鹿洞书院一时名声大振,影响远播,由此成就了朱熹与白鹿洞书院一段辉煌历史,奠定了白鹿洞书院在宋代“四大书院”首席地位。它还与吉安白鹭洲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

此后的元、明、清时期,白鹿洞书院历经朝代更换,社会动荡,不断被毁坏与重修,但却坚持办学不辍,成为历代读书人向往的高等学府。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白鹿洞书院停办废名。清宣统二年,改为“江西高等林业学堂”。解放后,国家对它进行重新修缮,截止至2012年,白鹿洞书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学、学术研究、旅游接待、林园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古老的书院又重新恢复了其独有的风貌,散发出它特有的书香墨香。

如今的白鹿洞书院,从外表看,其实更像江南水乡的民间大院,青瓦白墙,屋檐四端翘角如翼。石木与砖木筑就的五个大四合院子几进几出,透着明、清建筑风格。它们沿一条溪流纵向推进,每座院子门前流水淙淙,内部又互相串连,曲径通幽。绿树掩映中,一股清幽淡雅的香气悠悠飘拂,令人坠入无尽地遐想之中。

当你的脚步从书院的先贤书院、棂星门院、白鹿书院、紫阳书院、延宾馆五座院子依次流连,当你的眼光停留在朱子祠与孔圣殿悬挂的匾额“学达性天”、“万世师表”(康熙皇帝的御写),以及孔子、朱子、“二程”( 程颢、程颐)与周敦颐的画像上,你该知道朱熹对白鹿洞书院的贡献多么伟大,胡适对白鹿洞书院的评价多么中肯!

白鹿洞书院的一碑一石都镌刻着朱熹为书院所付出的努力。那些碑廊里、摩崖上的石刻书法,或楷、或隶、或篆、或行、或草,醒目灵动,仿佛都在无言诉说书院当年的兴盛。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被抄写在黄色布幔上,挂在明伦堂上供人阅读,其内容(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今天读来,仍令人信服、称赞。而当你念到“贯道溪”“枕流桥”这些出自朱熹的命名,御书阁、明伦堂外柱的楹联 :“泉清堪洗砚 ,山秀可藏书”“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泉峰交映,仁智独得之天”等这些与朱熹相关的诗句时,你脑海中的朱子形象会越来越清晰、高大、鲜活。你仿佛看见身穿长衫、手拿书卷的朱子正带着一群学子沐清风明月,伴溪水长流,大声朗诵吟哦,正所谓一幅“书声朗朗之余,有呦呦鹿鸣为伴”场景。

朱子复兴白鹿洞书院,年届49岁,正年富力强干事最佳时期。与他的为官之政相比,朱子无论在白鹿洞书院的建树,还是在理学上的成绩都要出色得多,究其原因,如他一首小诗《观书有感》言明: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江西庐山为“人文圣山”,数不清的文人墨客与之相识结缘,留下了一段段美丽佳话,但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却因与朱熹结缘而享盛名。朱熹与白鹿洞书院,一座书院与一个人的历史就是这样代代相传、流芳百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