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田园出诗意

田园出诗意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歌之乡——达州北山,“田园诗人”前建兄生于斯长于斯,与我同乡。其诗集《永恒的歌》是经历与人生的结晶。皆是其诗乡的元素。诗乡的每个字词、每一诗句都闪烁出一束光亮,散发出一种气味,唤叫出一种痛伤,照亮一条路。原来,时间寓居于诗乡,从现实生活汇入精神海洋,以别样的方式滴哒滴哒作响,同样清脆,同样流畅。况且,那似水童年也是一种乡愁,童年本就是一首乡愁诗,童趣在诗乡毕现:或梦,或歌,或乐,或悔。

法国当代诗评家皮埃尔·佩兰(Pierre Perrin)言:“经历滋养作品,作品改变人生(En même temps que le vécu alimente l’œuvre, l’œuvre infléchit la vie)。”经历、作品与人生因互会而发出和鸣的交响乐,而诗人是高明的演奏者。

诗歌之乡——达州北山,“田园诗人”前建兄生于斯长于斯,与我同乡。其诗集《永恒的歌》是经历与人生的结晶。付梓在即,我喜读之,颇受启迪,深怀感悟,遂献序文。

诗人善作微型诗,妙笔成画,微见著知,如刊于《大巴山诗刊》的《河边少女》:

少女在河边梳妆

钻进水里的太阳忍不住笑

这是我所读微型诗中最美的一首。简单两句,美丽的“天人图”一笔勾成,妙趣横生,诗意从中升腾。读此诗,“少女”与“太阳”、“河边”与“水里”生成交际,但并不平静;“梳妆”与“笑”形成动感,少女因梳妆而具活力,太阳因笑而起波皱;少女与太阳在自由对话,和美无间;少女在河边,太阳在水中;少女在梳妆,太阳在笑。这是什么样的笑?那最好问诗人。清晨,太阳的笑是天真的,正午,太阳的笑是热情的,傍晚,太阳的笑是善意的,而当少女出浴时,太阳偷笑也是可能的。入诗的笑,从有限的诗句走向了无限的宇宙

窃以为,哲学做到顶点是诗,诗歌写到极处是画。画感是诗的质地,画是诗的魂,也是诗人的心,是诗人面对生于斯长于斯的那片热土而得其然与所以然叠映出的风景。这片土地,有幸因诗而闻名。北山,作为诗歌之乡,颇得诗人青睐,大诗人梁上泉先生生于此,有许多闪亮的星星围绕着,前建兄自然是其一。诗是其永恒之乡,“北山”来到了诗之乡,其山路、田埂、小巷、街衢、客栈、亲人、朋友……皆是其诗乡的元素。诗是灵魂的居所,是诗人的港湾。读前建兄的诗,使我找到了回乡之路,认出了故乡路上的人、事、物,也认出了自己。一方水土养一方诗,如《北山,我的故乡》:

在那里

我登上人生巅峰

我成了一个土诗人

还有《故乡的小路》:

故乡的小路

一根长长的脐带

无论我走到哪里

血液里总融汇着母爱的温暖

再读《街房》:

在秋风中哀鸣的茅草

像老人苍白的长发

《乡情》:

徜徉在故乡

洒满稻香的田埂

听小溪淙淙

知了吟咏

看高粱红脸

向大地弯腰

《山乡的夜》:

萤火虫打着省略号

蛐蛐反复读着一个音韵

青蛙闻声引起共鸣

一个人写诗完全是一种受召,最后成为一位诗人,必须全身投入诗的心波,正如卡夫卡说:“我的全身心都准备好了从事诗作,诗作对我来说有如天意的解决和一次生命的真正投入。”(转引自罗兰·巴尔特《小说的准备》第301页)诗人栖居的那片土地因诗人劳作而来到诗之乡。诗乡的每个字词、每一诗句都闪烁出一束光亮,散发出一种气味,唤叫出一种痛伤,照亮一条路。这一切互会而织成五彩缤纷的世界。

从经历到作品,从作品到人生,形成了宽广而可轻触的地平线。这意味着,诗要远离经历,诗人必怀“零度之心”才能接触生活,而生活的深度决定诗的高度,生活的调子生成诗的意境。诗如是,其他一切作品亦如是。每次作诗都是对生活新层面的揭启与诠释,层层都血肉呈现,因此,在诗之乡,一切都会来临。

我们每天都在直面生活:人来客往,事生物灭。如同迎送南来北往的列车,都会撒一把过往的热情或冷对。这便是诗样的信仰。有了诗样的信仰,我们便可回答“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个问题。原来,时间寓居于诗乡,从现实生活汇入精神海洋,以别样的方式滴哒滴哒作响,同样清脆,同样流畅。这归功于诗人。

诗是一面镜子,诗人看见自己的影子;诗是一个故乡,诗人居其中。诗人如海鸥,时而搏击长空,时而轻掠海面;时而激荡生活,时而静观世态。无论如何,诗人对自己的诗始终有着相当清晰的定位与要求,对此,诗人创作了关于诗的诗,如《我的诗》:

不苦也不浓

不白也不淡

……

书是我诗的雨露

人民是我诗的阳光

生活是繁衍诗的土壤

积累和阅历是诗的源泉

我的诗有欢有笑

我的诗有哭有泪

既是时代的赞歌

又是对丑恶的鞭挞

此首诗道出了诗人淡泊的追求。生活在诗歌中出场,诗歌也在生活中诞生,如此循环,如此传递。人在生活与诗歌之间游荡,不知何时是诗人,何时是凡人,不知哪端是生活,哪端是诗歌。为什么写诗?正如科学家兼诗人李淼所言:“物质世界里,人们孜孜不倦追求着名和利。而诗歌,是让我摆脱物质世界的美丽发明。”(《弦与光》,载《十月》,2014年第1期)这不仅是诗人的“个体性境界”,而且蕴涵着“超越”之心而升华到“普遍”,由小成大,即注定要赞颂时代,鞭挞丑恶。尽管诗人做诗趋于平淡,还是对诗作本身充满强烈的感情,视之如情人,不乏诗样的信仰与浪漫,如《情人》:

新茶泡出的诗

就是我如胶似漆的情人

诗人在家乡写家乡,不一定没有乡愁,或许具有比游子更为深重的乡愁。诗人把自己的心血都献给了诗,吟唱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男女老少。身近居而心远游。况且,那似水童年也是一种乡愁,童年本就是一首乡愁诗,童趣在诗乡毕现:或梦,或歌,或乐,或悔。关于童年的组诗,犹如元代无名氏《百花亭》所描述的“甜津津香喷喷红馥馥带浆儿新剥的圆眼荔枝”,令人回味无穷,亦叫人生出别一种愁绪:

童年的梦在哪里

火热的夏天

燃烧的中午

那青树上的绿虫儿

牵走了我的童年

扯长了我的思绪

……

童年的歌在哪里

童年的歌在哪里

在田边地角

河坝山坡

光腚的伙伴

匍匐草丛

那又香又甜的地果

撷走了我的童年

……

童趣在阳光下疯长

童年在蜂蜜里泡大

螃蟹扛着一对大夹

夹痛了我的童年

夹野了我的心

……

在他家访的路上

几个调皮的天棒

抹上稀泥巴

“啪”的一声

先生跌得四仰八叉

我们却伏在草丛中

偷偷地笑

诗人的另一个身份是人民教师,其父母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诗展现了教师的迷人风采与无私奉献,其特质油然而生,如《写给父亲》:

命中注定

要装一肚子粉笔灰

如《母亲》:

黑板擦

擦走了三十多个年华

如《新世纪的园丁》:

四季飘飞的雪花

染白了我的头顶

如《教室》:

一艘船

载着痴迷学子

航行在文字的海洋

如《讲桌》:

师生之间

一个偌大的

力的支点

我用语言的杠杆

撬起未来的希望

撬起明天的辉煌

恋情自然是诗人少不了的吟唱主题,别有意味,请看《相遇》:

眼与眼的对流

全引起旧情的复活

《恋情》令人难忘:

你是一块磁石

我有铁似的心

无论我走到哪里

总是把我吸住

而且毫不放松

《盼伊》具有童话般的意境:

目光如炬

洞穿千山万岭

远方的妹妹哟

多想一睹你的风采

……

我多想变成一条小鱼

畅游在你秋波盈盈的蓝湖里

尽情沐浴

河水逆流舟更坚,人生磨砺诗便工。诗人因诗而得名,亦与诗在一起。我们与诗人共命运,正如德国大诗人荷尔德林《在柔媚的湛蓝中》吟咏道:“劬劳功烈,然而诗意地,人栖居在大地上。”谨为序。

于奇智

甲午年三月于华南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