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名教与自然合一

名教与自然合一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玄学家以竹林名士阮籍、嵇康为代表,思想上与何王学派对立,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代表庶族寒门的利益;第三是晋元康时期。提倡“崇有论”,反对“贵无论”;第四是晋永嘉时期,玄学家以向秀、郭象为代表,是玄学的综合和完成时期。阮籍、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表现出反儒的倾向。

“还有,向郭不赞成阮籍、嵇康的把名教与自然对立起来的理论,认为名教完全符合人的自然本性,人的本性的自然发挥也一定符合名教。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竹林七贤’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因此,在向郭的理论中,仁义等道德规范就在人的本性之中,‘仁义自是人之情性’。向郭根据他们‘无为’的理论,认为,物各有性,而‘性各有分’,一切贵贱高下等级,都是‘天理自然’‘天性所受’,人们如果‘各安其天性’,则名教的秩序就自然安定了。因此,名教与自然两者是不矛盾的。

在人生态度上,向郭可以说是融合儒道两家的观点,认为应当按儒家的规范行事,同时保持道家超然世外的空灵境界。也可以说,向秀和郭象的哲学是中国思想史上对儒道的第一次成功的综合和超越。”

“看来,嵇康也不是只跟与他观点相同的人才交往,只要真有思想,即使观念有所不同,他们也是能够在一起打铁与喝酒的。”姚老师感慨一句,然后转向同学们,“你们的作文构思有了吗?”

“姚老师快看,那边是不是天门瀑布?”张翔突然指着远处一道从极高处的山岩上悬挂而下近两百米高的瀑布喊道。

姚老师抬头一看,也不禁惊呼:“哇,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呀!”

“那我们快去看吧!”还未等姚老师答应,同学们已经如离弦之箭冲了过去。

玄学,是三国、两晋时期兴起的、以综合道家和儒家思想学说为主的哲学思潮,通常也称之为“魏晋玄学”。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思想主流。

魏晋玄学发展阶段:

魏晋玄学的发展经过四个时期:第一是曹魏正始时期。玄学家以何晏、王弼为代表,以《易经》《老子》为理论论据,盛倡“贵无”,主张“言不尽意”“名教出于自然”,为门阀士族利益服务;第二是西晋初至元康时期。玄学家以竹林名士阮籍、嵇康为代表,思想上与何王学派对立,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代表庶族寒门的利益;第三是晋元康时期。提倡“崇有论”,反对“贵无论”;第四是晋永嘉时期,玄学家以向秀、郭象为代表,是玄学的综合和完成时期。

魏晋玄学的基本特点:

1.以“三玄”(《易经》《老子》《庄子》)为主要研究对象,并用《老子》《庄子》来注解《易经》。

2.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玄学“贵无派”把“无”作为世界的根本和世界统一性的基础;崇“有”论者则认为“有”是自生的,自生之物以“有”为体。

3.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贵无派”把“无”当作“有”的存在根据,提出了“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郭象则主张独化说,认为“有”是独自存在的,不需要“无”作为自己的本体。

4.以解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其哲学目的。王弼用以老解儒的方法注解《易经》和《论语》,把儒道调和起来,认为名教是“末”,自然是“本”,名教是自然的必然表现,两者是本末体用的关系。阮籍、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表现出反儒的倾向。

5.以“得意忘言”为方法。针对汉儒支离烦琐的解释方法,王弼、郭象等强调在论证问题时应注意把握义理,反对执着言、象,提出“得意忘言”“寄言出意”的方法。

6.以“辨名析理”为其哲学的思维形式。玄学家重名理之辨,善做概念的分析与推理,“辨名析理”是其思维形式的基本特征之一。

魏晋玄学融合了儒道两家的观点,是中国思想史上对儒道的第一次成功的综合和超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