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创世说与西方创世说

中国创世说与西方创世说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郑老师肯定同学的说法。“看来我们的盘古开天地、化山川,与西方的上帝比起来,更符合人类艰苦奋斗开拓世界发展文明的形象。”郑老师补充说道,“盘古殚精竭虑开辟天地,不惜以生命换来生气勃勃的大千世界的精神,为中国历代仁人志士所景仰效法,体现了中华民族敢于开拓、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天问》一开始就对‘世界从何而来’提出了疑问,那人类又是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的呢?”郑老师待同学们朗读完又引领同学们往深处思考。

“我知道,我知道。”急性子的张翔抢着说,“我们中国认为世界是盘古开天辟地而来的。”

“西方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世界。”李毅诚补了一句。

“世界上最早的人类,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他们不同的生活习性和思维方式,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关于世界从何而来的神话传说,也就是‘创世说’的不同。同学们说得很对:中国是盘古开天地,西方则是上帝创世说。”郑老师肯定同学的说法。

“大家从小就知道我国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姚老师又从旅行包里拿出一沓打印纸发给同学们,“三国的徐整在《三五历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人民关于世界从何而来的构想。大家看这段古文,一起来读一读。”

于是,大家一起读: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

这段古文不难,同学们都能理解,抬着头看着苍天,似乎还有盘古顶天立地的身影留存在无限广大的天地之间。

“谁知道西方创世说是怎么说的?”郑老师问道。

“我读过《圣经》。”刘晨博览群书是有名的,“《圣经》上说,上帝用七天创造了天地万物。第一天,上帝说:‘要有光!’便有了光。上帝将光与暗分开,称光为昼,称暗为夜。于是有了晚上,有了早晨。第二天,上帝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隔开。’上帝便造了空气,称它为天。第三天,上帝说:‘普天之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于是,水和旱地便分开。上帝称旱地为大陆,称众水聚积之处为海洋。第四天,上帝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管昼夜,做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并要发光普照大地。’于是上帝造就了两个光体,给它们分工,让大的那个管理昼,小的那个管理夜。上帝又造就了无数的星斗,把它们嵌列在天幕之中。这前四天是创造世界,后两天是创造生命,最后一天就是休息日了。”

“哇,西方的创世说太容易了一点儿吧!上帝说要有光就来了光,要有光体就有了太阳、月亮、星星,哪像我们的盘古挥着大斧左劈右砍,又撑青天,又踩大地,最后还累死了。”王迪感慨道。

“哪里说到盘古累死了?”张翔问道。

“你没有看第二段古文吗?”李毅诚提醒张翔。

“我还没来得及看呢!”张翔赶紧读第二段古文。

元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看来我们的盘古开天地、化山川,与西方的上帝比起来,更符合人类艰苦奋斗开拓世界发展文明的形象。”读完古文,张翔也禁不住感慨起来。

“两种不同的创世说也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中西方哲学思想与文化的不同,从对‘世界从何而来’这个最初的疑问进行的思考,就走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影响着后世中西方哲学和文化发展的方向。”郑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对比思考。

“单从这一点来比较,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相信人的力量是伟大的。”姚老师引导大家思考两者的区别,“你们看,天地既然是一个叫作盘古的人开辟的,这不是说明人比天地更伟大吗?盘古开天辟地,用的是他自己制造的巨斧,这不是朦胧地反映了劳动创造世界的思想因素吗?与西方的上帝创世说相比,谁更体现了对人的创造精神的推崇,就不言而喻了。”

“天地混沌,盘古不惧困难,一人开天辟地;又身化天地,牺牲了自己,创造了众生。盘古神话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有着巨大的影响。”郑老师补充说道,“盘古殚精竭虑开辟天地,不惜以生命换来生气勃勃的大千世界的精神,为中国历代仁人志士所景仰效法,体现了中华民族敢于开拓、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我觉得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也是壮美的。”周婧雨不愧是语文课代表,能从文学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在神话世界中,盘古被描绘成如此豪迈、博大、辽阔的巨人形象,显现出了古代人民非凡的气派和胸怀,也是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