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方位的玄机

方位的玄机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空间的距离和去向是由方位来界定的,依照平面的坐标划分为东南西北,继而衍生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大区块。表达具体方向与位置的方位词,或多或少存在两种局限。方位词是表达者以自我为中心,旋转三百六十个刻度,陈述自己所能观察到的方位,必然具有“一中”的相对性。南宋名将岳飞北伐抗金,抗击的是外敌入侵,故而被誉为民族英雄。进入二十世纪,中国开始工业文明的艰难起步和跋涉,遂使方位词的象征意义悄然发生变化。

空间的距离和去向是由方位来界定的,依照平面的坐标划分为东南西北,继而衍生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大区块。至此还没完结,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东南偏南还是偏东的差异。

中国地大而物不博,历史古老,包袱沉重,风风雨雨走来,道途何其踉跄。东逃西窜,南征北战,走西口,闯关东,迁东南,垦西南,风调雨顺总被腥风血雨所倾覆,靖国绥民常遭蠹国病民所推翻。六千余年以物证为准的可考史和三千余年以甲骨文为绳的记事史,关于方向与方位的说辞,淤积着不胜枚举的史学典故和民间传说,深具图腾、象征、引喻和谶兆的寓意。

表达具体方向与位置的方位词,或多或少存在两种局限。一是角度的局限。方位词是表达者以自我为中心,旋转三百六十个刻度,陈述自己所能观察到的方位,必然具有“一中”的相对性。湘人环顾四周,西南为桂,东南为粤,正北为鄂,赣和黔分别为东西两翼。跳出湖南,无论窜到何处,东南西北则是另一概念了。拓展到世界各国,站在匈牙利的立场,奥地利和罗马尼亚分别是自己的左邻右舍,但转移到罗马尼亚的地盘,匈牙利成了自己的左邻,与奥地利就八竿子也打不着了。 二是历史的局限。南宋名将岳飞北伐抗金,抗击的是外敌入侵,故而被誉为民族英雄。历史嬗变,到了元明清,宋金之争、宋元之斗早已属于内战性质。南宋时期的国家概念,别说是阿骨打创建的金国是外国,就是被金国吞噬的大片黄河流域,皆为蛮夷之地。再看西域称谓的演变,起先是指玉门关以西,疆域扩大后,延伸至葱岭以西,再后来干脆拓宽到中亚一带,元朝扩张得越发离谱,疆土一直在自己的铁骑下。佛教自印度传入,唐玄奘跋涉千山万水去西天取经,我国的佛教徒们唯印度是瞻,死了也渴望超度去“西方极乐世界”。所谓西方并不是远隔万里的欧洲诸国,而是指南亚次大陆,所谓“极乐”的指数远在大唐之下。

我们姑且将方位词从地理位置的空间定义上剥离出来,并与社会发展史的演进过程结合起来,它们都蕴藏着什么样的玄机呢?

先看一“中”。方位词的“中”字,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与四周的间距相等。中字延伸为中心、核心、轴心的意思,横向拓展可以无穷大,被赋予抽象含义。西周有文献记载,汉人称边境民族为蛮、夷、戎、狄,自诩“中国”,即世界的中心之国。“中国”二字还有首都与中原地区的两层含义,无论哪一层,无不涵盖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与世界即我、我即世界的主观唯心主义一脉相承。

再看“东南西北”。旭日东升,夕阳西坠,春风东吹,秋风西刮。天象如此,注定“东”寓意为生命与尊贵。春天别名叫东君,主人尊称为东道主。相反,“西”成为死亡、阴寒、卑微的代名词,西落鬼戎,西风残照,驾鹤西游,抱痛西河,尽是泣麟悲凤。当然也有东西相融的时候,诸如老东西、狗东西、声东击西、东诓西骗等等。方位词的人文内涵深受国度与区位的制约。西风起,落叶悲歌为我泣,但旋转到西方,情形完全逆转。西风带给欧洲的不是悲秋,而是喜春,是催生万物的蓬勃生机。几年前,我随团考察南半球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季节与我们北半球截然相反,人家来自赤道的习习北风,传递的是大地回春的信息,源于南极的飕飕南风,发布的是冬季降温报告。

如果说,东与西的象征意义侧重于人文精神,那么,南与北所蕴藏的内涵基本框定在政治范畴。我国古代历来北强南弱,国内的政治格局基本上是恃北凌南,唯独一次的南方祭旗成功,还是近代国民党领导下的北伐战争,但北伐战争的胜利并不彻底。时隔不久,共产党随即还以颜色,从东北战场开始发端,一路势如破竹,直取海南岛。与邻国关系同样是欺南怕北,汉族两度沦为亡国奴,称臣对象分别是正北的蒙古族和东北的满族。西北的匈奴虽然止步于西北部,但数百年来与汉族充满血腥的交战史,搅得我们的祖先坐卧不宁,寝食难安,广袤中原大地周天寒彻,为此付出了无比惨痛的代价。

我国地形西高东低,南北海拔差不多,倒是南部千岩万壑,北部一马平川。然而,汉语宝典里既无“西上与东下”,更无“南上与北下”,只有一条“北上与南下”,如此称谓纯属政治因素,纬度高低当可排除,那是近代地理科学的概念。华夏文明的帝王系列起源于北方的泛黄河流域,以国都为核心,历代政治中心北偏十分突出。上古自炎帝起,经夏、商、两周,至嬴政建立封建制,到满清皇朝覆灭,诞生八大古都,南方仅占其二。进一步分析,明初设都南京为53年,杭州则是八大古都的末尾,因为南宋只是半壁河山,两者合计205年,不足4102年京师史的5%,完全构不成对峙的比例。如此这般,尊北为上,贱南为下,大可释然了。

当然,凡事不可看绝。南字在积弱的同时,也包含着大量美好的事物。建筑物面南,日照时辰最长久,故里有民谚,“有吃没吃,三间朝南屋”,意思是拥有面南的三间屋子即可安身立命。立木南门,是古代官方取信于民,推行政务公开、公正、公平的象征。南山,一旦入诗为文,人人心向往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绝美的境界;南山道宣久居秦岭终南山,为四分律宗的祖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岂有北山西山的份儿?北有逞强的一面,但也有叹悒的一面。“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乎?”北门,从春秋的《诗经》到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从来都是儒士怀才不遇的处所,听起来颇有几分晦气。

经济发达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看,现阶段的情况无疑是东富西贫,南强北弱。但历史情形又是怎样的呢?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部集中在以几大古都为轴心的北方地区。即使遭遇到全国性的灾荒,除了中原地带的灾民恍如候鸟南迁,纷纷南下讨生活,其他区域不一定非得朝东南方向流窜。陕西人西了再西,唱响的不是东征序曲,而是“走西口”。齐鲁大地的盲流北了再北,不是骤驰温润丰沛的长江中下游,而是“闯关东”,进一步向北谋求发展,以至辽东半岛以及整个东北三省,流淌着无数鲁国人的血脉。

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就是一部东西南北中的方位变迁史,疆域方位覆盖其表,文化方位裹挟其里。国家兴衰和民族荣辱随着方位概念的演变,不断收缩伸展,纠结渗透,有的是东西抗衡与整合,有的是南北对峙与融会。进入二十世纪,中国开始工业文明的艰难起步和跋涉,遂使方位词的象征意义悄然发生变化。特别是上世纪末,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旨在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安全。这是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布局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也是新世纪对西部地区人民的一个重大政治承诺。这项国策的实施,必将进一步突破方位的玄机,加速各区域、各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的大融合和大发展,撑起中华民族美丽的中国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