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驳论点,当头一棒

反驳论点,当头一棒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反驳论点,即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和道理证明对方论点谬误。毛泽东反驳论点的篇章很多,其反驳艺术可谓炉火纯青。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摈弃前嫌,积极调停,终于说服张杨二人释放蒋介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蒋介石耍的那点鬼把戏,逃不过毛泽东的火眼金睛。这些都是“反攻”前的等待,是“开炮”前的蓄势,毛泽东为创造行文的波澜准备了充足的“弹药”。蒋介石的论点被毛泽东批驳得体无完肤,好不可怜!

反驳论点,即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和道理证明对方论点谬误。毛泽东反驳论点的篇章很多,其反驳艺术可谓炉火纯青。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摈弃前嫌,积极调停,终于说服张杨二人释放蒋介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蒋介石获释后,于12月26日自洛阳飞抵南京,惊魂未定,就发表了《对张杨的训词》,声称西安事变是受“反动派”包围所致。此处的所谓“反动派”暗指主张团结抗日的中国共产党,但却故意含糊其辞,隐而不宣,企图混淆视听。

蒋介石耍的那点鬼把戏,逃不过毛泽东的火眼金睛。毛泽东岂能听之任之,两日后,即12月28日,他奋笔疾书,发表《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对蒋介石颠倒黑白的反动观点予以坚决而巧妙的批驳。

作为战略家的毛泽东,不仅在军事上善于捕捉战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且在写作文章时也很注重把握时机。你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毛泽东对蒋介石的反击是很讲究“火候”的。因为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刚刚形成,毛泽东既要旗帜鲜明、申明大义,又要注意策略、巧妙行事。他先指出:蒋介石12月26日的声明内容含含糊糊,曲曲折折,实为中国政治文献中一篇有趣的文章。蒋氏果欲从这次事变获得深刻的教训,而为建立国民党的新生命有所努力,结束其传统的对外妥协、对内用兵、对民压迫的错误政策,将国民党引导到和人民愿望不相违背的地位,那么,他就应该有一篇在政治上痛悔以往、开辟将来的更好些的文章,以表现其诚意。12月26日的声明是不能满足中国人民大众的要求的。

这段文字无疑为后面的反驳埋下伏笔。接着,他对蒋介石声明中所说的“言必信,行必果”的一番话表示了赞扬,又叙述了蒋介石被释放前对结束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所做的允诺。这些都是“反攻”前的等待,是“开炮”前的蓄势,毛泽东为创造行文的波澜准备了充足的“弹药”。

蓄势充足后,毛泽东以一个转折词开头,猛地扭转了话锋,发起了反击:

然而蒋氏声明中又有西安事变系受“反动派”包围的话。可惜蒋氏没有说明他所谓“反动派”究系一些什么人物,也不知道蒋氏字典中的“反动派”三字作何解释。但是西安事变的发动,确系受下列数种势力的影响:(一)张杨部队及西北革命人民的抗日怒潮的高涨;(二)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的高涨;(三)国民党左派势力的发展;(四)各省实力派的抗日救国的要求;(五)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六)世界和平阵线的发展。这些都是无可讳言的事实。蒋氏所说的“反动派”,不是别的,就是这些势力,不过人们叫作革命派,蒋氏则叫作“反动派”罢了。蒋氏在西安曾说了将要认真抗日的话,当不至一出西安又肆力攻击革命势力,因为不但信义问题关系蒋氏及其一派的政治生命,而且在实际的政治道路上,在蒋氏及其一派面前横着一种已经膨胀起来而不利于他们的势力,这就是在西安事变中欲置蒋氏于死地的所谓讨伐派。因此,我们劝蒋氏将其政治字典修改一下,将“反动派”三字改为革命派三字,改得名副其实,较为妥当。[1]

有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要想避免文章平淡乏味,就必须寻找时机,恰当造势,营造波澜起伏的氛围。毛泽东是如何制造波澜的呢?

毛泽东针对蒋介石声明中对“反动派”的模糊态度,先明知故问:

“可惜蒋氏没有说明他所谓的‘反动派’究系一些什么人,也不知道蒋氏字典中的‘反动派’三字作何解释”,然后直接点明蒋介石所说的“反动派”实指外延,一口气写出导致西安事变的六种政治势力,并归纳说“这些都是无可讳言的事实。”紧接着,毛泽东对蒋介石混淆视听的伎俩给予当头一击:“蒋氏所说的‘反动派’,不是别的,就是这些势力,不过人们叫作革命派,蒋氏则叫作‘反动派’罢了。”

为了与上文相呼应,毛泽东用轻松调侃的笔调写道:“我们劝蒋氏将其政治字典修改一下,将‘反动派’三字改为革命派三字,改得名副其实,较为妥当。”这真正是大手笔应有的气派!毛泽东在涉及重大原则是非和国共两党关系的重要声明中,也不忘适时适度地运用讥讽的手法,敲一敲蒋介石们的脑袋瓜子,提醒他们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这看似不经意的话语,其实刚柔相济,柔中带刚,绝不亚于拍案而起时的连声怒吼。当然,这句话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提醒那些不明真相的善良之人,眼睛要擦亮一些,头脑要清醒一点儿,不要因为听到蒋介石的蛊惑之言而上当受骗。

毛泽东的反驳,实乃高妙之举。文章至少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其一,揭露了蒋介石旨在用“反动派”诬指共产党及进步势力,进而混淆视听、蒙骗人民的阴险企图,使西安事变的动因大白于天下;

其二,高扬了革命派的旗帜,使主张团结抗日的正义力量得到显示和伸张,人民受到鼓舞,并更加理解、信任和拥护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其三,经过毛泽东的指证,人们看清了西安事变的爆发系有六种势力促成,共产党只是其中之一,说明逼蒋抗日,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其四,让蒋介石尝到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滋味。蒋介石污称西安事变是受“反动派”包围所致,居心叵测地欲把矛头指向共产党。但是在促成西安事变的六种势力中,张杨部队、全国人民、国民党左派、各省实力派都排在共产党的前面,难道这些人都是“反动派”吗?如果把这些势力当作“反动派”,那就等于不仅继续与共产党作对,而且把他统治下的张杨部队、国民党左派、各省实力派以及全体人民和世界和平阵线都推到了对立面。这简直是自食恶果,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就连想借用声明挽回丢在西安的面子的企图,也在毛泽东犀利的笔锋之下化为泡影。蒋介石的论点被毛泽东批驳得体无完肤,好不可怜!

《评战犯求和》一文,发表于1949年1月4日,是毛泽东的一篇以反驳论点为主的政论文章。

此前,蒋介石在南京发表了1949年元旦致词,这也是他在中国大陆发表的最后一次元旦致词。他声称愿意与中共“商讨停止战争,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甚至表示,愿意用“主动下野”来促成国共和谈。殊不知,这时的国民党政府,在军事上惨败,精锐部队在三大战役中已被基本消灭,只剩下少量士气低落的部队勉强支撑;在政治上日益走向颓败,众叛亲离;在经济上迅速崩溃,民怨沸腾。总之,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大势已去。蒋介石正当此时发表求和声明,实际是在玩弄欺骗伎俩,企图利用和平谈判来保存反革命实力,伺机卷土重来,扑灭革命。

毛泽东心明眼亮,彻底识破了蒋介石的险恶用心。为了教育人民,粉碎蒋介石的黄粱之梦,他为新华社撰写了《评战犯求和》这篇著名的驳论文章。

首先,他开篇树起了批驳的标靶——蒋介石在新年致词中的言论:

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们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至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人民能够维持其自由的生活方式与目前最低的生活水准,则我个人更无复他求。……只要和平果能实现,则个人的进退出处,决不萦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2]

从表面上看,蒋介石像是摆出了一副“和平”的姿态。然而,纯粹是一派谎言。而且,在一大堆谎言的背后,包藏着阴险的杀机。

面对蒋介石蛊惑人心的元旦文告,毛泽东重拳出击,展开了有力的批驳。不过,与前文不同的是,反驳角度颇为新颖奇特。

毛泽东首先表明,蒋介石大唱和平高调,对于中国人民认识国民党和美国帝国主义的阴谋计划有利。“中国人民可以由此知道:原来现在喧嚷着的所谓‘和平’,就是蒋介石这一伙杀人凶犯及其美国主子所迫切地需要的东西。”[3]毛泽东想告诉人们的是,蒋介石打出“和谈”牌,只不过是想在和平烟幕的掩盖下,休整疗伤,伺机反扑。

然后,毛泽东笔锋一转,形象地写道:“蒋介石供认了匪帮们的整个计划。”他把蒋介石的和谈阴谋称之为“计划”,这表明,他对多年的老对手蒋介石抛出的“和谈”把戏已经了如指掌。紧接着,他站在蒋介石所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的角度,引出蒋介石兜售的“和谈”论调,逐条展开批驳,言语中充满辛辣讽刺的味道。

我们抽出几条来赏析:

——“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蒋介石所谓的国家,当然是指蒋介石独裁统治下的、代表四大家族和买办地主阶级利益的国家,而绝不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这是确定无疑的。针对这一条,毛泽东这样反驳:“这是首先重要的。‘和平’可以,‘和平’而有害于四大家族和买办地主阶级的国家的‘独立完整’,那就万万不可以。‘和平’而有害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中美空中运输协定、中美双边协定等项条约,有害于美国在华驻扎海陆空军,建立军事基地,开发矿产和独占贸易等项特权,有害于将中国作为美国殖民地的地位,一句话,‘和平’而有害于这一切保护蒋介石反动国家的‘独立完整’的办法,那就一概不可以。”[4]

——“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蒋介石从来不会体恤民情,否则,他就不会在抗战胜利后悍然挑起内战,重新把战争灾难强加于中国人民头上。实际上,蒋介石此言中的“人民”是指濒于灭亡的中国反动派。毛泽东深知这句漂亮的言辞后面暗藏着杀机,他替蒋介石作了注解:“‘和平’必须有助于已被击败但尚未消灭的中国反动派的休养生息,以便在休养好了之后,卷土重来,扑灭革命。‘和平’就是为了这个。打了两年半了,‘走狗不走’,美国人在生气,就是稍微休养一会儿也好。”[5]

——“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蒋介石此言,无非是要确保国民党反动统治秩序一如既往,确保买办地主阶级的利益不受损失。毛泽东把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拆穿于光天化日之下:“确保中国反动阶级和反动政府的统治地位,确保这个阶级和这个政府的‘法统不致中断’。这个‘法统’是万万‘中断’不得的,倘若‘中断’了,那是很危险了,整个买办地主阶级将被消灭,国民党匪帮将告灭亡,一切大中小战争罪犯将被捉拿治罪。”[6]

——“军队有确实的保障”。蒋介石深知,军队是他的本钱。离开了国民党军队的支撑,他自己的独裁统治一天也无法维持。可惜内战中葬送掉几百万军队,剩下的部分军队当然不能再丢掉了。毛泽东替蒋介石把心里话抖搂出来:“这是买办地主阶级的命根,虽然已被可恶的人民解放军歼灭了几百万,但是现在还剩下一百几十万,务须‘保障’而且‘确实’。倘若‘保障’而不‘确实’,买办地主阶级就没有了本钱,‘法统’还是要‘中断’,国民党匪帮还是要灭亡,一切大中小战犯还是要被捉拿治罪。”讲到这里,毛泽东用了一个典故:“大观园里贾宝玉的命根是系在颈上的一块石头,国民党的命根是它的军队,怎么好说不‘保障’,或者虽有‘保障’而不‘确实’呢?”[7]

毛泽东反驳的角度很奇特。在这里,他基本上是站在蒋介石的角度说话。如果站在共产党和人民大众的角度来看,毛泽东讲的大都是反话。然而,联系到本文的题目——《评战犯求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把蒋介石的内心世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战犯求和的如意算盘为世人所了解,这难道不是更加深刻的揭露和更为有力的反驳吗?

论点是文章的核心。驳倒论点,无疑是给了论敌当头一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