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鼓舞士气式结尾

鼓舞士气式结尾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是毛泽东1948年11月14 日为新华社写的一篇评论。今天,当我们需要强调某项工作具有开拓意义时,当我们为了实现一个伟大的目标,需要凝聚力量、鼓舞士气、矢志不渝、拼搏奋斗时,毛泽东在一届人大开幕词结束语中的这些语言,不是经常被人们反复引用吗?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是毛泽东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集的会议上的报告。这是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毛泽东为全党全军制定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纲领性文件。

在这个历史的重要转折关头,毛泽东准确地分析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防御转到进攻阶段,党和人民所面临的新形势和应当承担的新任务。在文章结尾,他指出:

我们清醒地知道,在我们的前进道路上,还会有种种障碍,种种困难,我们应当准备对付一切内外敌人的最大限度的抵抗和挣扎。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信任群众,紧紧地和群众一道,并领导他们前进,我们是完全能够超越任何障碍和战胜任何困难的,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现在是全世界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走向灭亡,全世界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主义走向胜利的历史时代,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8]

读着这样的结尾,如同听到了战场上的冲锋号角,文章喷发出来的感召力扑面而来,增强了全国人民一往无前、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勇气和信心。

《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是毛泽东1948年11月14 日为新华社写的一篇评论。在这篇评论中,毛泽东根据辽沈战役以后敌我力量对比出现的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重大变化,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时间做出了重新估计,他指出从1948年11月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战争形势的重大变化,比原来预计的用5年左右打倒国民党政府的时间大为缩短了。中国社会历史的进程正在加快。

面对军事形势的有利变化,毛泽东在评论的结尾指出:

敌人是正在迅速崩溃中,但尚需共产党人、人民解放军和全国各界人民团结一致,加紧努力,才能最后地完全地消灭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民主的人民共和国。[9]

读到这样的文章结尾,读者一定能够受到很大的鼓舞和激励,增强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力量。

《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是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这次大会是新中国历史上首届人民代表大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是许多文献纪录影片中经常出现的场景。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为了谋求人民当家做主,真正掌握国家政权,为了整治国民党反动派遗留下来的烂摊子,使积贫积弱、百废待举的祖国走上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数十年来苦苦探索、不懈追求、潜心筹划、朝夕奋斗,现在,在他的领导下,人民终于有了由自己选举出的代表组成的国家政权机关,成了中国政治舞台的主人。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能平静呢?他以极其浓重而富有感染力的湖南口音,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地向大会致开幕词,掀起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崭新篇章。

这篇文章篇幅不长,内容却极其丰富,令人倍受鼓舞。特别是文章结尾的几句话,代表亿万中国人民发出了人类的最强音:

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我们正在前进。

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

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全中国六万万人团结起来,为我们的共同事业而努力奋斗!

我们的伟大的祖国万岁。[10]

这个结尾,论语言,雄劲豪迈,气贯长虹;论内容,紧扣开幕词的主题,并且与本次会议所处的革故鼎新的历史地位相适应,与鼓舞全国人民革命斗志的实际需要相符合。它凝聚着华夏儿女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的雄心壮志,激荡着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冲天热情。特别是“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这钢铁般的语言,强烈地撞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胸,让亿万中国人民热血沸腾,牢记终生。

今天,当我们需要强调某项工作具有开拓意义时,当我们为了实现一个伟大的目标,需要凝聚力量、鼓舞士气、矢志不渝、拼搏奋斗时,毛泽东在一届人大开幕词结束语中的这些语言,不是经常被人们反复引用吗?大量实践使人们切实感觉到,具有鼓动性的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力量源泉。在人类历史上,这样的语言永远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