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仑山的小草

昆仑山的小草

时间:2023-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昆仑山前有个兵站叫纳赤台,听名字就很古老,而且具有少数民族味道。翻越昆仑山顶,上面是不冻泉兵站,名字与环境极富鲜明的对比。平叛后的一年,曾看到过一部电影《昆仑山上一棵草》。故事以昆仑山区的工作为背景,塑造了一位女大学生不畏艰苦、扎根高原的英雄形象。我想,青藏公路上的兵站同志们,哪一个不是昆仑山的小草呢?

离开盆地就开始爬山。不过青藏路上的爬山与康藏路不同,它没有那些陡峭的悬崖,也没有茂密的森林,更没有变幻无穷的山光石色。将要翻过的昆仑山,我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它和天山、阿尔泰山、喜马拉雅山共为我国四大山脉,还有一段叫做喀喇昆仑山脉。可就是这中外驰名的巍巍昆仑,也不过是漫漫的长坡,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高不知数”。山之大,真可谓大,但比高并不觉得高,因为这一带地势本身就很高。连绵不断的荒山秃岭,只有石缝中芸芸的枯黄小草,点缀着冬日的寂寞。格尔木虽处于盆地,可它的平地海拔已接近三千米,所以当我们路过五千来米的昆仑山口时,感觉就不像翻越雀儿山那样高入云端似的异样了。但人们的高原反应却厉害得多,头莫名其妙地疼,有时想吐,不想吃饭,走路没有力气,两脚沉甸甸地如系沙袋。到兵站卸车扛背包,在平时不算什么,这时竟走不了几步即喘气不已。我们共青团员还要帮着女同志扛背包,争着搬运演出必需的服装、道具、乐器、灯光和装卸“舞台”(兵站哪有剧场?只有大饭堂)。

昆仑山前有个兵站叫纳赤台,听名字就很古老,而且具有少数民族味道。据说山上有什么岩画,可是行路要紧,不能去游览,就是有机会,高原反应成这个样子,大家也不会有那闲情逸致。

翻越昆仑山顶,上面是不冻泉兵站,名字与环境极富鲜明的对比。我未曾见着雪线上的不冻泉水,但我看到了兵站的同志给过路人员喝的热开水,确实是在天寒地冻里用冰块化烧成的。至于冰块是从多远的地方、是怎样开凿来的,柴禾和燃料是从哪里弄来的,不说也可想而知了。因此水在这些兵站里就特别宝贵,尤其是开水与热水。早上每人发给一大缸子,一定要合理使用,要先喝两口漱漱口,再烫烫吃饭碗,然后打湿毛巾洗洗脸,把剩下来的用以最后洗吃饭的碗。这还是对我们文工团的照顾,对平常的过路人员肯定还要紧些。仅从这些细节,可看出兵站同志们的服务精神是多么崇高无私。

平叛后的一年,曾看到过一部电影《昆仑山上一棵草》。故事以昆仑山区(包括兵站)的工作为背景,塑造了一位女大学生不畏艰苦、扎根高原的英雄形象。我想,青藏公路上的兵站同志们,哪一个不是昆仑山的小草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