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鱼”儿离不开水,在合适的环境发挥所长

“鱼”儿离不开水,在合适的环境发挥所长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先民眼里,“鱼”是取之不尽,食之不竭的。原因是“鱼”有其他任何生物不可相比的生殖能力。在极推崇种族繁衍的先民的观念中,“鱼”的这种性质必然备受关注,因而“鱼”被视为匹配、生殖的象征,被奉为生育崇拜的对象。在随后的周代晚期金文中,“鱼”字再次走上了简化的道路。小篆中的“鱼”字字形与金文相比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鱼”总是离不开水的,只有在水中,它们才能自由地玩耍嬉戏,它们才能尽情地展现自己的美。

【字源】

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汉字履历】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鱼”很早就为先民所看重,其原因在于它的实用价值。在先民眼里,“鱼”是取之不尽,食之不竭的。原因是“鱼”有其他任何生物不可相比的生殖能力。在极推崇种族繁衍的先民的观念中,“鱼”的这种性质必然备受关注,因而“鱼”被视为匹配、生殖的象征,被奉为生育崇拜的对象。

早在图形文字时期,先民们便已创造出了最早的“鱼”字,虽然线条非常简单,但其中却包含了鱼吻、眼、身、鳞、鳍、尾巴,生动形象,是个纯粹的象形字。在甲骨文中,“鱼”被简化了,只剩下脊鳍了。在周代早期的金文里,“鱼”又恢复了图形文字的形体,且已较为繁化了。在随后的周代晚期金文中,“鱼”字再次走上了简化的道路。小篆中的“鱼”字字形与金文相比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隶书的“鱼”字经过隶变,字的形体简直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鱼吻变形了,鱼鳍省掉了,鱼体鱼鳞变为“田”了,鱼的旁鳍和鱼尾化作“灬”了。以后,便循此发展为繁体的“鱼”字。东晋时期,中国书圣王羲之草书中的字经过楷化后,变成了现代楷书中的样子。

“鱼”字可作偏旁,汉字中凡从鱼之字皆与鱼类有关,如鲤、鲨、鲜等。作为“年年有余”的预兆与吉祥物,鱼不仅是宴会上的首选菜,也是亲朋好友之间馈赠的吉祥礼物。汉代以后,朝廷任命州官郡长所颁的敕书用竹木做成鱼样的“鱼符”,“鱼符”分两边,出任刺史、太守的官要带着左边的鱼符到任,和原来留在州郡里的右边的鱼符合对作为验证。到了唐代,还在左边鱼符里写上任命书以为信物,叫做“鱼书”。所以,后世人便把书信叫做“鱼书”。

【字里乾坤】

“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水说:“我能感觉得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鱼”总是离不开水的,只有在水中,它们才能自由地玩耍嬉戏,它们才能尽情地展现自己的美。人也一样,有才能的人,唯有在遇到真正懂得欣赏的人之后,才能大展拳脚,将自己的才干发挥到极致,所以会有如“鱼”得水一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