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向老“马”请教,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向老“马”请教,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晋时代出现了草书的“马”,于是,后来便把这草书化为今天我们所用的楷书“马”字。而“马”字正好体现了“怒”、“武”的性格。所谓“怒”、“武”,即马容易激怒,喜奔驰,具有无视对方、勇往直前的特征。有个成语叫“老马识途”,简洁地传达出马富有灵性这一特点,也阐明了经验丰富的人知道处理事情的方法的道理。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向“老马”们请教,因为他们宝贵的经验将使我们找到通向成功的捷径。

【字源】

马,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汉字履历】

18世纪的法国作家布封在他的名篇《马》中提到:“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机当前而慷慨以赴……它也和主人共欢乐:在射猎时,在演武时,在赛跑时,它也精神抖擞,耀武扬威……”马曾是古代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及仰韶文化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000年左右时几个野马变种已被驯化为家畜。

甲骨文中的“马”都是马的侧视形,就像一匹昂首长啸的马。仔细看一下便会发现,在这个描绘直立马姿的象形字中,马的头、眼、嘴、鬃、身、腿、蹄、尾,样样齐全,先民用简单易懂的凝练手法创造了这个字,使人一望便知是“马”。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字形与甲骨文基本相同,然保持大眼、修尾、长鬃的特点,只是简省了一些。小篆中的“马”字,比较规范地描绘了马鬃、马腿和马尾,却把马鬃和马头、马眼连成三横,下部变成四条腿,马尾也变成了秃尾。然而,“隶变”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自从汉隶和楷书繁体把“马”字从古文字的线条化变为今文字的笔画化以后,四条腿就讹变为四点,形象地表现了马这种动物善于奔跑的特征,但“马”的形状已不复存在了。魏晋时代出现了草书的“马”,于是,后来便把这草书化为今天我们所用的楷书“马”字。

甲骨文中“马”字的出现,说明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殷商时代,我们的先民已有养马来应用于战争、农耕的习俗。《说文解字·马部》云:“马,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而“马”字正好体现了“怒”、“武”的性格。所谓“怒”、“武”,即马容易激怒,喜奔驰,具有无视对方、勇往直前的特征。汉字中凡从“马”的字大多与马、马属动物及其动作、功能有关,如驰、驹、骆、骄等。

【字里乾坤】

马是一种很富灵性的动物,在世界所有的人群中,马都很有人缘,甚至到如今的奥运比赛,“马”也是唯一一种与人类合作参与赛程的动物。作为人类的伙伴,它用动作的敏捷和准确来表达人的意愿,它毫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有个成语叫“老马识途”,简洁地传达出马富有灵性这一特点,也阐明了经验丰富的人知道处理事情的方法的道理。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向“老马”们请教,因为他们宝贵的经验将使我们找到通向成功的捷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