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尽心尽力,让不“牧”地变回肥沃土

尽心尽力,让不“牧”地变回肥沃土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牧”字的构字结构充分地表现出了这个字的本义。但“牧”字的最大变化还是在隶书中,这时的“牧”字将“手”和“牧枝”合并为“攵”,直到今天的楷书中,“牧”字仍然是以“攵”为偏旁的会意字。许慎所提到的已经是“牧”的引申义了。“牧”的本义为放牛、放饲牲畜,后来才逐渐引申为牧人或牧地。其实,正如我们的人生一样,只有尽心尽力地去做了,事情才会有所改观,希望那些不“牧”之地能逐渐变回肥美的草原。

【字源】

牧,养牛人也。从攴,从牛。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汉字履历】

北朝乐府中有一首著名的《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幅壮阔的塞外风情画展现无遗,北方游牧民族那种直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快乐呈现在众人面前。这种从原始社会便已产生的牧业,直到现在仍然展现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在早期的甲骨文中,“牧”字的中间部分为一头“牛”,右边部分是一个正在扬起的牧鞭,左边部分则是表示“行”和“止”的两个示动意符,整个字的意思合起来就是:挥动着牧鞭,驱赶着牛儿,慢慢地前行。“牧”字的构字结构充分地表现出了这个字的本义。发展到后来的甲骨文,表“行”和“止”的两个符号便省略掉了。而在金文中牧鞭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出现了丫杈的“牧枝”,这种变化一直延续到小篆时期。但“牧”字的最大变化还是在隶书中,这时的“牧”字将“手”和“牧枝”合并为“攵”,直到今天的楷书中,“牧”字仍然是以“攵”为偏旁的会意字。

《说文解字·攴部》:“牧,养牛人也。从攴,从牛。”许慎所提到的已经是“牧”的引申义了。“牧”的本义为放牛、放饲牲畜,后来才逐渐引申为牧人或牧地。在封建社会,管理统治人民,叫“牧民”,如晁错《论贵粟疏》:“民者,在上所以牧之。”从商朝起人们便把一些地方官叫做“牧”,如“州牧”。

【字里乾坤】

许多人很向往那种放马牧羊的逍遥生活,希望有机会去看看梦萦魂绕的大草原,去享受一下自由驰骋的潇洒。但现实却总是让人失望,越来越多的荒漠化的消息不时地传入我们耳中。其实,正如我们的人生一样,只有尽心尽力地去做了,事情才会有所改观,希望那些不“牧”之地能逐渐变回肥美的草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