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善于纳谏的李世民

善于纳谏的李世民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有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名叫魏徽,他常把自己的意见毫无顾忌地向唐太宗陈述,当然有些时候他也不可避免地戳到了唐太宗的痛处。因为唐太宗善于纳谏,心胸宽广,而且明辨是非,只要是对的就勇于采纳改进,所以才获得了魏徽的信任,才获得了更多谋士大臣的鼎力相助。唐太宗李世民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有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名叫魏徽,他常把自己的意见毫无顾忌地向唐太宗陈述,当然有些时候他也不可避免地戳到了唐太宗的痛处。但是,唐太宗每次都会认真听取,最终接受了大量的建议。

但唐太宗毕竟也是人,有些个人爱好原本是很正常的事。有一次,唐太宗正在后宫把玩外国进贡的鹞鹰,玩得非常开心。远远地,他看到魏徽走来,赶紧把鹞鹰藏到了怀里,心想这个小东西可不能让那个“老顽固”发现。哪知魏徽早就看到了皇帝的动作,就直径走到皇帝近前,直说皇帝这段时间不该贪恋享受,而且说得是滔滔不绝,痛彻心扉,没完没了。

唐太宗虽然很尊敬魏徽,可是也没有勇气立刻把鹞鹰从怀里拿出来,只得一边应付着魏徽,一边担心着心爱的鹞鹰是不是在怀里闷得快没气了。魏徽终于陈述完了自己对贪恋享受这件事的看法,然后就告退离开了。

等到魏徽告退后,唐太宗才慌忙把鹞鹰从怀里取出来,谁知一看,这只可怜的鸟哪儿还有气,早窒息而亡了。唐太宗只得苦笑着说:“这个魏徽呀……”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越来越繁盛,魏徽的意见不但没减少,反而日渐增多。魏徽常常在朝堂之上直截了当地说唐太宗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哪些地方又做错了,这可让越来越有成就感的唐太宗不舒服了。

有时他气得脸都绿了,可是魏徽却视而不见,依旧照着自己的意思一个劲儿地往下说,吓得其他大臣出了出了满身冷汗,劝也不敢劝,说也不敢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唐太宗和魏徽两个人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

有一次,魏徽又一次进谏,唐太宗勃然大怒,拂袖而去。到了后宫,他的气还没消,他对长孙皇后说:“哪天我非杀了那个不知好歹的老匹夫!”长孙皇后不用想就已明白肯定是因为魏徽,她却故意问道:“是谁这么大胆惹皇上生气呢?”

唐太宗气鼓鼓地说:“还能是谁?除了魏徽敢不把我放在眼里,说我的不是,谁还有这个胆子,这么大逆不道?”

长孙皇后是个饱读诗书的智慧型女性,她没有多说什么,悄悄回到了里屋,换上了庄重的朝服,再次出来跪拜在唐太宗的面前。唐太宗有些疑惑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只见长孙皇后郑重地说道:“帝王身边如果只剩下了阿谀奉承的臣子,那么这个帝王一定不是贤明圣主。如今皇上身边能有魏徽这样敢于直言不讳的大臣,这是一件多么可喜的事情啊!我是来向皇上祝贺的。”

这一番话,让唐太宗猛然警醒,是啊,自己留下魏徽并且重用他的原因不就是因为他敢于直言吗?现在怎么忘了初衷,把他的优点看成了缺点呢?看来自己还真是幸运呢,身边有这么多真心实意辅佐自己的人,要不然,自己错了都不知道呢!

此后,唐太宗更加鼓励身边的人大胆进谏,那些有顾虑的人看到唐太宗这么明辨是非,也都拿魏徽做榜样了。唐太宗变得更加耳聪目明,因为他多了很多耳朵和眼睛一起帮他采集信息,分析政务了。

因为唐太宗善于纳谏,心胸宽广,而且明辨是非,只要是对的就勇于采纳改进,所以才获得了魏徽的信任,才获得了更多谋士大臣的鼎力相助。后来魏徽去世了,唐太宗感慨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现在魏徽走了,我失去了一面可贵的镜子。”

我的读后感

在生活当中我们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因为赞美让我们做事更有信心,让我们觉得自己很有价值。而当我们听到批评的话时,往往心里很不舒服,甚至会反感对方,更别说去仔细分析对方的话是对是错了。现实生活中人不能总想着听到好听的话、赞美的话,不完美的我们要想进步就必须得学会正确面对别人的批评。唐太宗李世民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范仲淹

名人档案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家贫,学习刻苦。仁宗时任西溪盐官,修建捍海堤堰,世称“范公堤”。1040年任陕西经略副使,防御西夏进攻。1043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政。后遭保守派反对,被罢去执政,他工于诗文。著有《范文正公集》。

名家名言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名人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