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读书情怀与精神一起飞扬

让读书情怀与精神一起飞扬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的要求说,教师,作为知识的播种者,智慧的促生者,心灵的塑造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没有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就失掉了“教师的一切”。怎样才能使自己具有充实的灵魂和不断生长的精神而不失教师的一切呢?我要让自己的读书情怀与自己的精神一起成长,一起飞扬!

教育作为一项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打底”的工程,天然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个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个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教师,这一在“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中从事工作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天然的有一份责任要不断地修炼自我,并且要自觉地让自己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自我修炼而逐渐形成并完善着的人格、影响自己的教育对象,最终达成理想教育的理想目标。我做到了吗?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回顾二十多年走过的教育之路,我为自己庆幸,但我更为自己伤心:我庆幸自己还在读着书,还在进步着,教育的过程中也还没太让我所教过的孩子们失望,我还没有太深的负罪感;但我更为伤心,我伤心而至悲哀!因为我不想随波逐流而随波逐流,我的精神,我的灵魂,我的人生信念,我原来具有的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呢?扭曲!扭曲的读书生活!扭曲的教书生活,偶尔的,我还做着扼杀创造的刽子手角色,虽然我在极力回避!新课标的推出,新课标的学习,新课标的实施,像一面镜子静静地映出了我的巨大的差距,像一束灵光缓缓地照射在我蒙尘很厚的心灵深处,读书,读书这一作为教师极其重要的人生任务,我把它放在哪个位置上了呢?原来心里埋藏着的读书种子虽时不时地萌动,可我又给予了多少的关注,给予了多少的阳光雨露,让其茁壮成长?我说静静的,我说缓缓的,是因为我的心灵被蒙蔽得太深太深,虽然我还一直在读着书。

有一篇《作为教师,为什么要读书》的文章,作者在里面谈到了以下几种假设,他说:

假如我们的教师都能有一些好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随时随地为提高自己而持续不断地读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把读书作为个人活生生的生活;假如我们的教师都能够边读书,边研究边思考,边总结边写作,能够集教育者、学习者、研究者、思考者、实践者、写作者等多重角色于一身,我们教师的精神生活就充实了,人生就更有意义了,那么人生的发展和成长就不成问题了。

作者说得够客气了,对照自己,这里面说到的假如,是教师应该做的,也是能做的,但我却只做了千分之一万分之一,里面说到的“教育者、学习者、研究者、思考者、实践者、写作者”,我哪一个都不是,更别说多重角色集于一身了。“精神生活就充实了,人生就更有意义了,那么人生的发展和成长就不成问题了”,检查自己,我真的是太成问题了。这能怪谁?谁都不能怪,只能怪自己!回想这篇文章中提到的读书对教师成长的种种作用,我郁闷,我憋气,我难受,“读书,能够改变教师人生匮乏、贫弱、苍白的状态”,我正感觉我的人生的苍白、贫弱和匮乏;“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正看见我自甘平庸、俗不可耐的嘴脸;“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我正为不断变化着的教育内外环境痛苦着,虽抗争,却无力,哪还有什么创造的快乐?即便有,也少得可怜!“读书,能使教师更加自觉、深入地思索和追问:人是什么?人活着为了什么?教育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学是理想的教学?语文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师是理想的教师”,是的,我也在思索拷问着,可我的方向在哪呢?我正迷茫着;作者说,不能为读书而读书,而我却正为读书而读书着……美国作家弗格森说:“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我却希望有人帮我打开这扇门,至少帮我创造打开这扇门的条件,这是多么可怜多么可悲的想法!“教师的成长之门只能由教师个人打开,别人是无能为力的”,作者说:“尊敬的教师们,让我们自己打开书本,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发展的最高境界吧!”看到“尊敬”两个字,我感到极其刺眼,这是对我极大的讽刺,我配受“尊敬”吗?虽然作者这只是写文章的一种客气,我却确确实实感到是一种极大的讽刺!面对着更多更深层的拷问,我自感底气不足。李嘉诚说:“知识需要和意志结合。”我几乎很少自觉地结合,我感觉自己是白吃米饭长大的,只徒增齿龄,枉为读书人!

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我心仪的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我们的要求说,教师,作为知识的播种者,智慧的促生者,心灵的塑造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没有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就失掉了“教师的一切”。怎样才能使自己具有充实的灵魂和不断生长的精神而不失教师的一切呢?《作为教师,为什么要读书》的文章给出了答案,就是——读书。文章说“只有读书,并且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和写作,才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进而促进教师人生发展和生命成长的最好的途径”,谁不想人生发展生命成长呢?我想说,文章说的就是这个理,我相信灵魂高尚,我相信精神不灭,可我清醒地意识到,我在最重要的问题上出了问题:教学生时要学生“志存高远”,自己却是志不明,志不高,缺乏进取,说说而已!多么可悲的事,有学生来责问,我将如何回答?现在,我像是被重重地敲打了,那就打开书吧,持续地打开书读吧,我要找回不时丢失的读书情怀,丢失的真正的读书精神,人活着就是一种精神!我要让自己的读书情怀与自己的精神一起成长,一起飞扬!虽然现在说出这样的话,让人笑话,但我找到了安慰:朝闻道,夕死可矣,何论年纪!

畅想在书的海洋,保有一份温馨的读书情怀

在荒芜的心境中,没有什么比一个人的无知而自己浑然不觉更可怕。有人向海边的农夫称赞他的门前海景美,农夫却羞涩地指着屋后菜园说:“海没有什么,屋后的一园菜倒还不差!”有时候,我就是那个农夫,更可悲的是,我有时候还以那个农夫为自豪,自以为本色!一园菜囿住了农夫,使他不能看到海景美,我知道世上的每个人都有所囿,有所蔽,许多东西都不能见,芸芸众生所见到的天地更是非常狭小、陈腐、枯燥,我也常常囿于这个狭小、陈腐、枯燥的空间,心灯忽明忽暗,摇摆不停。有哲人常常会在人类思想黑沉沉的夜空中发出探问,需要什么去点亮心灯呢?读着书,书的世界不时闪烁智慧灵光,畅想在书的海洋,常让心灯与那些智慧之光映照,闪亮了一下又一下,使心灯不灭。在物质生活不断滋生着欲望、不公和罪恶的时候,唯有书,这人类创造的奇妙的世界,提升着人类的精神,荡涤污秽,书中悲喜交集的描述将人的污浊的心灵带走,把美当做心灵的镇静剂,抚慰着痛苦的心灵,并且引领着人去解悟,什么才是值得人真正倾心一爱的,孔子、庄子、荀子、屈原、苏格拉底、柏拉图、陶渊明、李白、苏轼、关汉卿、达·芬奇、哥白尼、哥伦布,各有所爱,各有所长,展示着人性的伟大,让人相信人性不灭,相信人类生生不息不断进步的奇妙。面对不断滋生着欲望、不公和罪恶的世间,房龙的话一再地让我清醒而不失希望,也不失温和和大度。房龙说:“进步的道路常常中断,但是我们如果把感情上的偏见置于一边,对两万年来的历史作个冷静评价,就会注意到,发展虽然缓慢,却是毋庸置疑的,事情总是从几乎无法形容的残忍和粗野状态走向较为高尚较为完善的境界,甚至世界大战的偌大错误也无法动摇这个坚定的看法,这是千真万确的。”这是千真万确的,前面提到的未提到的伟大人物代表着的人类的进步证明着人类的伟大,虽然我常常看到人类的丑陋和可恶。读着书,这思想的闪光不时地与心灯相映,而让心灯增强亮度,拨开不时飘来的迷雾,引领着我继续走自己的平凡的读书教书的人生之路,不至于破打破摔,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冯骥才说:“纯洁的人生从忏悔开始。”读书让我不时地忏悔自己,就像这次。我知道,虽不是处子般的纯洁,但我的灵魂也不至于太污浊。

路走着,书读着,我没有太沉沦,可我走的路却不是阳光大道。想着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想着读司汤达的《红与黑》,读雨果的《九三年》,读《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读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也想着读《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读《高山下的花环》《冬天里的春天》《沉重的翅膀》,也想着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读贾平凹的《月迹》《废都》《浮躁》,还有别一样的《商州系列》,读余秋雨、周国平、王小波的书,读阿来的《尘埃落定》《天火》,读刘亮程描绘的久违的心灵世界,一路走来,一路读着,拉拉落落地读着,我没个定向,畅想读书的快乐,我确实是个快乐的读书人,自由而随意,只是享受着像柳宗元在《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中说到的“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可我从书中获得了多大的力量?从小灌输而进入脑髓的单一的平面的思维,从小见证的“高帽牛鬼蛇神”,特殊年代转徙各地的特殊生活拒绝着思想,怀疑而怀疑,使我变得没有力量,书引领我,却又让我在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中左右摇摆,只是沉浸于自圈的读书快乐中,难走阳光大道。现在想来,我一直是迷迷糊糊的,方向不明的,虽然自感有一个充实的灵魂。直到读到2005年1月6日《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报道的2004年十大读书人物的事迹后,我才真正受到触动直至震动:我是个不会读书的中学语文教师,因为我忘了读书是项修炼,读书更要结合工作自觉放光的基本道理,人在世上就是要为人服务的,作为教师,就是要为教育服务,我没个定向,我为教育服务做得很不好,我难以把握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我服从于事务,服从于人情,难以超拔,小小的语文教师,能作多大的贡献?我是农夫,我怎么会不是囿于菜园的农夫呢?甚至比农夫还不如!

《读书周刊》2004年评出的十大读书人物,确实个个是人物,他们是我心目中最贴近我工作的读书人物。方助生是其中让我感动的人物之一,他是处在教育最底层从事繁重工作的第一线老师,条件比我差多了,却坚持着读书,坚持着思索,坚持着写作,他单薄、瘦弱,年届不惑,生活在极其贫瘠的地方,而他写出的文字却常常涌现出许多青年人都望尘莫及的激情和锐气,显得丰富而极具张力,传达出许多学者都汗颜不已的深沉和责任感。读着那些透露着理想神采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他的教师生活别样的富丽和堂皇!他比我年少,却比我长进,我现在有了很强的羞愧感,读书要有责任意识,读书要结合工作放光,书虫书奴是可怜的,最终也是痛苦的,就像我现在那样矛盾与痛苦。萧伯纳说:“一个人感到羞愧的事越多,他就越高尚。”我不高尚,但我心中还有高尚,我只能自我安慰。

方助生说:“作为读者,教师既不可能指望权威,更不可能幻想逃避。他必须独立思考、独立创造并且独立承担风险!因此,唯一真正可行而且真正可靠的合作,其实就是和书本的合作。”读书,与书本的合作让方助生有了自己的别样世界,是“和书本的合作”让方助生在内地那个墙皮斑驳、空间狭小的资源贫乏的环境里却依然保持了无穷的力量,是和书合作,让方助生有了别样的温馨的情怀!方助生映出了我人生的苍白无力和不思进取,我的读书只是一种逃避,可能是一种逃避现实的逃避!

书的世界精彩,读书的情怀暖人,可我还未走上读书、思想、研究、创新之路,我只是个不成熟的读书人,是跪着读书的不成熟的读书人。

窦桂梅,是教育界最为热烈追逐的“星”,她也是十大读书人物。她感叹:“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因而,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的精神呼吸。然而读书更需要凝神静气,沉思默想,反观回味——可是,谁能保证我阅读的时段?谁给我飞举的空间?”这哪里是感叹,这分明是责问,“读书更需要凝神静气,沉思默想,反观回味”我做到了吗?我有她这样的读书精神吗?阅读的时段,飞举的空间,我有,却没能把握,沉溺于读书之中而不清醒不自拔。

韩军说,教育的至高境界,是通过知识,给学生熏染一种人生情怀,一种面对世界的人生气度。我们自己读书,不也是自己教育自己吗?若不能体悟“读书”的至高境界,就不易懂得“教书”的至高境界。气度和情怀,我也想,却目标不明,志向不坚,他们所想,说真的,我也有,他们所做,我也曾做,可我没一以贯之,坚持再坚持,我枉做读书人,枉做坚定的读书人,在好多事情上,我就缺少那一份追求中的坚持。

2005年注定是我痛苦的一年,但又注定是我最快乐的一年。因为我想到的是罗丹的《思想者》,想到的是珍珠的形成,是百炼成钢。我一直在读着书,畅游在自己随意圈定的书的海洋里,我保有一份自己认定的温馨的读书情怀,可回想自己的读书生活,我的读书生活是低层次的,那份情怀只是对自己而言是温馨的,现在用思想的光辉一照耀,我的精神家园里有许许多多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好在谢冕有话说:“人们可以嘲笑一切,但是切不可嘲笑崇高和神圣,庄严和使命,以及与此相关的祈求,切不可嘲笑这一点可怜巴巴的乌托邦的抚慰。”“切不可嘲笑”“可怜巴巴的乌托邦的抚慰”,虽可怜巴巴的,也不必自卑,因而我在小标题里写上“畅想在书的海洋,保有一份温馨的读书情怀”,因为我想有那一份读书情怀的抚慰,我想提升自己的读书境界,另外,还因为我找到了最佳的读书成长结合点,我明确了我的读书方向。

读书带着思考的精神,提升生命的高度

“以‘书城’为乐土,以‘书房’为美庐,以‘书橱’为肺腑,以‘书香’为美食,以‘书淫’为快乐,以培养‘读书种子’为己任”的清华大学附中教师赵谦翔,被评为十大读书人物,也是情理中的事,之前,我向全组教师介绍过他的课题,并向全组分发过他的《研究性教学从“我”做起》;说“倘若自己的灵魂熄灭了火焰,我们用什么来点燃孩子们的心灵呢?”说“书是爱人,是我们一生的伴侣,你能找出任何理由,说没有时间陪伴她吗?”的张俊秋,在平凡的岗位上,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承担着中国最基础教育担子的责任,读书思考,自觉地具有“承担着中国最基础教育的担子”的“中国”意识,提升了张俊秋作为教师生命的高度。

回想2004年12月28日,宁波下起纷飞的大雪,全市初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聚集一堂,开展“阅读与教师专业成长”论坛,就我所知,这是宁波语文教育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我对阅读与教师专业成长有所思考,却还没能把它与自己紧密地联系起来,语文教师该怎样读书呢?也曾听过专家名师们的报告,意识到语文教师要读书,也仅仅意识到那一点,有时还想自己就是一个爱读书的语文教师,关键的进修学习一次也没落下,有新的学习机会也绝不想放过,每次出差在外,只要有机会,就要到书店走一走看一看,一定带一两本书回来,读书还是问题吗?可实际上却恰恰在这里出了问题!十大读书人物胡修江在获奖致辞《“门”与阅读形态》中说到的话,给了我当头一棒:“‘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钱钟书语),欲望的终极则是什么呢?是夏日虚闲、高卧南窗的潇洒,还是入得庙堂、忧君念民的感喟,抑或魔蝎缠身、欲罢不能的圈套?一切似乎都是未知,那是自由阅读者的自觉选择,最后走到哪一扇门中,是打开美与善的伊甸园,还是揭开潘多拉的盒子,就看阅读者的一种造化或者一种境界修养了。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做好门的‘守望者’!”是造化,还是境界修养,对我来说,这里是境界与修养的问题,原来的我是这样的没境界,少修养,那怎么能做好读书之门的“守望者”呢?胡修江又说:“教师的阅读是让学生飞翔的第一步,也是使一枝梅花变成‘一枝春天’的魔法石。作为文本的诠释者,教师的阅读量与阅读率决定了课堂上每一句话的分量,也决定着学生人生每一步脚印的深浅,延伸的阅读化成教师的修养与感悟,也增强了诠释者的诠释能力,诠释最后化成涓涓细流流进学生的心田,温馨而坚忍。”他又说,“从传授者的角度来说,教师还要是一个导演,把门内的风景通过自己的编导展示给门外的学生,催生好奇与欲望,然后,你站在门边,向学生伸出手来:‘欢迎光临’;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教师也是风景的设计与营构者,拿起得心应手的笔,竖起人生思想的旗,猎猎飘扬在理想主义的时空,学生高擎着这面大旗,就获得了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无论进入哪一扇大门,都能做出自己的善恶取舍。”人都差不多,我一直这样认为,其实不然,这“差不多”里,有天壤之别!胡修江的话,胡修江的读书展示出来的成绩和力量不也是一面清晰的镜子吗?!

读书带着思考的精神,提升生命的高度,这应该是清醒的我在当前最要关注的问题!我的教师的生命高度应该在哪里得到呈现?我想,我应该在教师的这个社会角色中得到呈现,这应该是最根本的,因为我的社会身份是教师,是担负传承文化使命的语文教师!

胡修江说,教师的阅读量与阅读率最后可以化成涓涓细流流进学生的心田,展示“温馨而坚忍”;可以导演出最美的风景,“催生好奇与欲望”;可以设计与营构,为学生竖起人生思想的旗,让学生做出自己的善恶取舍。教师是最佳的诠释者,是最巧的导演,是最妙的艺术家。这应该是一名语文教师应有的追求。虽然教育过程中,我也有那么一点一滴滋润过我的学生,也有那么一点朦朦胧胧时有时无时强时弱的追求,但总不是自觉的理性的持之以恒的,高度不够,气度不够,没能有高屋建瓴之气势。读书养气,养神,应该养出怎样的一副气象?就长远而言,孟子的浩然之气、庄子的孤傲高洁特立独行的气象,是最好的也是应该追求的,就目前而言,胡修江应该是个很好的榜样(当然还有前面提到的几位,此外还有特别关注的是王荣生、李海林、韩军、李镇西、程红兵等等——目前在语文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2004年,胡修江在《读书周刊》上一气撰写发表了9篇神采飞扬的文章,在那些文字里表现出的最为涓细和敏感的神经中,引入了他读书教书中最为本真的情感和生命体验,从而让学生成为真正有所承担的人。胡修江在平凡中做出了不平凡,这是书滋养了他,思考提升了他。看他发表的8篇文章的题目:《诗与灵魂最后的家园》《陶行知的乡村情怀》《麦穗闪着金光》《怀着散淡的情怀》《我们如何制造“思想”》《梭罗的阳光是否还照耀着我们》《我只想当个麦田的守望者》《和狗并肩坐在河边》,我感受到了他诗意的读书生活,这不也是我以前也曾想追求而迷失掉的吗?阅读与思索,让胡修江的教育得到了诗意的力量,显示了教育的高质量,提升了他的生命高度,让他出类拔萃。

鲁迅说,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首先是血,滋养社会。造血,读书是很要紧的,输血,是一种精神,再拓展开来说,教师不失去一切,最要紧的是人格,是要大写的人,人充沛了有精神了有追求了,就能目光远大,所做的事就能显出不一般的光辉来,人也就高大而逐渐伟大了,高格调也就是自然的事了。前面也说到了这一点。人格在哪里?人生的高度在哪里?大写的人在哪里?在我的阅读视野里,在我心目中作出伟大贡献的人物中,我一直认为爱因斯坦是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写的人,是人生的最好的标杆,他在悼念居里夫人时说过的话:“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给予我极深的印象。翻读《爱因斯坦全集》里的文章,爱因斯坦更给我如何做一个人以深刻的影响,作为一个人,爱因斯坦的思想、人格足以教会我如何去做一个有尊严的、独立思考的人,在面对现实黑暗时如何应对,如何作出选择,他可以对我的人生以指导,我很少说人生的导师,我以为爱因斯坦,可以成为我人生的导师。他对与我关系密切的教育的关注更让我动情,他曾多次说明:“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有用的机器或工具。爱因斯坦多么伟大,他指出的不正是我们现在在教育方面努力改革完善并追求的吗?是我们想改革而难以好好改革的吗?这位伟大的世界公民,在埋头于探索宇宙奥秘、致力科学研究、发挥出无与伦比的创造力的同时,热切关怀人类事务,对许多不合理的黑暗的人类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义无反顾地反对德国发动世界大战,哪怕被整个知识界孤立也不屈服,他这份博大的坚定的关爱人类的情怀,为我,为我们当代所有的人树起了标杆。他不停地为世界和平奔走呼号,反对希特勒灭绝人性的法西斯主义。他决不向强权、向一切飞来的谣言低头。他说“相信我的行动是在为人类服务”。人格在哪里?人生的高度在哪里?大写的人在哪里?人格在这里,人生高度在这里,大写的人在这里!爱因斯坦是最和谐发展的人,是坚定的为人类服务的信念在支持他的强大和伟大。看爱因斯坦的肖像,我有一份崇敬。读书养神,养的就是这一份人格的精神,这样和谐发展的人。这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激励。在高中第五册课本里有一篇《人是什么》,我教,我悟,我思索,人是为社会服务而存在的,人必须是“生无所息”的,人应该经常对自己说“多一点希望,多一点晨光”。这就是一种精神,一种积极的“生生不息”的精神,保有那一份读书情怀,让读书的情怀与精神一起飞扬,而让心在这个浮躁的现实中静下来,就像钱钟书所说的那样“板凳要坐十年冷”,读书,思索,研究,创新,做一个最优秀的会读书的大写的教书人。魏书生常说,教书的一些技术,只是雕虫小技,现在我有了更深的体会。人格光辉的影响才是最重要的,打底工作,首先要打好自己的底。希望所有的人在说起教师要“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个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个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时变得自然而自然,那样我们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我们就会承担起中国基础教育的担子,并让学生有所承担,让我们的国家充满希望与活力。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由之路,高境界才有高格调的人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对我而言,自强不息的方法也很重要,需要在读书的过程中提炼凝聚成为一以贯之的方法。

读书吧,养一份情怀,养一份精神,让自己所从事的最光辉的事业变得简单而丰富,平凡而出色,让心灯永远闪亮,让生命显出光辉,让人生高度不断提升。

读书吧,让读书的情怀与精神一起飞扬,真爱读书的人!

真爱读书的袁伟望,让你的读书情怀与精神飞扬吧,让你的学生因你的神采飞扬而飞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