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受天一阁

感受天一阁

时间:2022-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去叩访一座书城,追忆她的往事,抒发我们内心的真切感动。天一阁傍月湖而居,便于引水去火。这也印证了范钦采用《周易》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良苦用心。同时,家庭成员也善意地违背了范钦的训言。不知道黄宗羲在阁上停留了几天,但是作为第一个以外姓人的身份“闯”进他人的阁楼,看着空旷的楼上,叠放着令无数人疯狂得近乎产生偷窃妄想的典籍。

应芳舟

香樟浓荫,马头墙飞翘相望。无风,城市陷入夏眠。

一颗心,静静的,像枕靠于埠头的安静的舟儿,重又安眠于母亲那宽广的怀抱。今天去叩访一座书城,追忆她的往事,抒发我们内心的真切感动。

天一阁傍月湖而居,便于引水去火。火之于藏书楼,如七寸之于蛇。这也印证了范钦采用《周易》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良苦用心。《道德经》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不争”二字,甚契合范钦一生的官宦路,云走大半个中国,屡遭权贵、污吏倾轧,没有“不争”之豁达胸襟,没有“不争”之恬淡用意,哪来浩浩七万余卷珍籍善本

范钦会集书,也善藏书。“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训深受后人美赞:“历年二百书无恙,天下储藏独此家。”“活书”被囚禁在书架上,慕名而来的外族人士透过昏暗的窗帘所流露出惋惜的神色,被家族那不近人情的信条轻易击溃。

但是梨洲先生的叩访,不知缘于其人格魅力、渊博知识,还是范氏族人妄倚其浩浩名声来重振天一阁雄风呢?吾不敢揣度。总之,范氏家庭爽朗地答应了。同时,家庭成员也善意地违背了范钦的训言。不知道黄宗羲在阁上停留了几天,但是作为第一个以外姓人的身份“闯”进他人的阁楼,看着空旷的楼上,叠放着令无数人疯狂得近乎产生偷窃妄想的典籍。我敢说,他翻书的手势是颤巍巍的,他的手间沾满了激动的汗珠,唯有他的呼吸还是一如往常的恬静,那样不至于“吵醒”睡在另一个朝代里的阁主。

黄宗羲叹曰:“尝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周全布局、细心防范杜绝了火舌的侵扰,但随之而来的“书厄”,不仅窃空了部分书柜,而且击垮了守阁、守家、守民族遗产者的信心。

尽管我不是范钦的后人,无需为失责丧珍椠善本而长跪于家族先祖的牌位前,或者在祭祖大典的名册里被除名——这一近乎“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挞伐!

但我又是范钦的“后代”。站立起来吧,民族文化的守卫者!你们已经势单力薄地跪了太久、太久的日子,你们曾光荣于乾隆帝的诏令里,你们曾苦闷于小偷儿那罪恶的手爪揭开帘子,然后大捆大捆地贩卖珍籍的那些郁郁寡欢的日子里……

透过泛着幽香的藏书柜,我的鼻腔再一次熏醉于那缕缕书香,它来自现实还是来自我们每一个国人心底那悠悠的历史情结呢?

附:天一阁·贵妇人

衣带飘影,冠冕堂皇;青瓦乌墙,靛梁玄柱;雅舍小品,亭阁楼榭……款款颔首,似深闺中冰冷玉人实可人温柔之至。

择河畔而居,于闹中而取娴静。几百年的巍峨状立应验“天一生水”真理之切实。

范氏的铁铁族规,伴阁安全而顽固地走过几多日月春秋,终使小女子香消玉殒成西窗阁下对影成二人之妇妪。

至后,她选择历史孤独,无奈;独饮菊花酒,雨后,闲看竹影婆娑。

夕阳与朝日辉映着她的故事。

(作者系宁波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