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十岁后言读书

三十岁后言读书

时间:2022-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前的日子,不能说与书完全绝缘。三十岁以后,心血来潮想去考研究生。先前我最爱看的杂志是《读者》,现在力求把阅读《读书》作为一种习惯。接着,又先后认识了荣荣老师和杨东标老师。读他的文章感受到的是一种强烈的道德担当和社会责任感。我知道,还有很多知名的作家,我还不曾读过他们的文字,三十岁以后我真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三十岁后读书,感觉记忆力衰退,大不如前,常有杂事分心。他提出的是“无知”的消极哲学。

赵淑萍

真正有点像读书人的样子,是在三十岁之后。

此前的日子,不能说与书完全绝缘。就像一个偏食的人,口味单一导致了营养不良。看书专挑小说、散文、诗歌,看报主要看副刊,一碰到政论性、学术性的文字,便撂在一边。有时候,自己也写一些小诗或散文,都是些见花落泪、闻风感伤的东西。

当烦琐的日常事务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年岁的增长又渐渐削减了那分浪漫情怀时,我和文学作品也疏离起来,有相当一段时间手不沾书,灵思枯竭。

三十岁以后,心血来潮想去考研究生。凭着大学时的英语底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突击,居然考上了。此类考试也不在于你是否有真才实学,靠的还是死记硬背,但应考的书都是理论性较强的书,背得很辛苦,阅读的内容有了些改变。

重做一回学生,虽然是“在职兼读”,投入的时间、精力有限,学的也有限,但开阔了眼界。授课的老师,无论是公共学科还是专业课,都有副教授以上的资历。有人说大学里的课不是听好听,而是听学问。那么,这些老师的学问教授我这样的学生那是绰绰有余。一部部书名,一个个学术流派和一串串人名,有些教授们认为是常识性的东西我居然毫不知晓,这时我才感到了自己的孤陋寡闻和人文精神的缺失。而对我灵魂触动最深的还是一些知名教授的理论文集和评论文章。“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些论述,不仅文辞精确、文气贯通,而且见解独到,在某个领域或多或少起到传承、开拓的作用。这扭转了我最初井底之蛙般的想法——“天下论文一大抄”,真正好的论文,是要经过多少阅读的积累、资料的采集和反复的思辨方成。论著中所涵盖的各领域的知识,如美学、哲学、心理学、民俗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对阅读兴趣单一的我产生了相当的压力。于是,我开始说服自己去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去努力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

此后,拿到报纸我努力从第一版开始读。在文学作品领域,不仅看诗歌、散文、小说,也逼迫自己去接触文艺评论、传记文学及考证类文字。先前我最爱看的杂志是《读者》,现在力求把阅读《读书》作为一种习惯。渐渐地,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努力向上攀爬的人,而每一点付出都得到了回报。那些书中对历史、社会、人生的诠释使得理论思维薄弱、视野狭窄的我渐渐大气起来。与此同时,我写作的热情也被点燃。我好像跟文学经过长长的分离,重逢令我们倍感亲切。

我是那样幸运。第一次投稿给《文学港》,收到了李建树老师的来信鼓励。后来,老师赠送了他的许多作品集给我。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幽默、好读,于天真、稚拙中寄予深刻的主题,体现了深层次的美学。他的散文朴实平和,娓娓而道,感人至深。接着,又先后认识了荣荣老师和杨东标老师。大学时曾经喜欢读荣荣的《雅歌》,喜欢她婉约、细腻、虔诚的抒唱。而十多年后,发现了她诗风的转变,她把同情的目光投向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暖色》中她从最普通常见的事物中挖掘诗意。被誉为“江南才子”的杨东标老师的精神气质给我很大的影响。他的散文,于平淡中包含理趣,字字落到实处,时代的思索,亲情、友情,家园之思,渗透在酣畅、老到的笔墨中。读他的文章感受到的是一种强烈的道德担当和社会责任感。就是这些宁波的作家,已经有很多东西够我学习了。后我又在网上搜索到了艾伟、赵柏田等作家的博客,还有和他们链接的黄百竹、商略等。这些男性作家博客上的文字表现出了更多对现实的思索和批判精神,也呈现出了思维的广度和看问题的深度。印象犹深的是赵柏田,他的叙述风格是多样化的,他的书生式的散文清奇灵逸,闪耀着理性的光辉。他的描写沉重苦难的乡村生活的小说质朴甚至带些“土”味。他的历史小说却是史学和文学的交融,使阅读成为了历史空间和文本空间的双重旅行,由此可看出他严谨的治学、考证态度。我不认识他们,但我从文字上熟悉了他们,汲取着有益的东西。一方面,我阅读着经典,那些“高山仰止”的东西,时读时有新的收获。一方面,我听着同代人、同地域作家们的心声,生活变得充实而美好。我知道,还有很多知名的作家,我还不曾读过他们的文字,三十岁以后我真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三十岁后读书,感觉记忆力衰退,大不如前,常有杂事分心。庄子说:“吾身亦有涯,而知亦无涯。”他提出的是“无知”的消极哲学。但是,阅读改变了我,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使我不再计较生活中的芥末得失。我怎甘心再沉陷于“无知”的恬然中。它使我感到先前日子的荒废,进而激励我奋起直追。我愿用剩余的光阴时时与书为伴,也愿自己能在书中破茧而出,化蛹为蝶,成为一个有眼光、有分析能力、充满人文精神的人。

(作者单位:宁波市实验小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