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功的逆向工程

成功的逆向工程

时间:2022-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顾象山畜禽养殖治污的过程,会发现这是一个不断深入同时一步步向源头逼近的过程。2015年引进了北方的发酵床技术,但引进过程中,往往因为菌种休眠,很快“死床”。当年,象山双利牧业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引进发酵床技术的企业。在县畜牧兽医总站的统一指导下,象山双利牧业有限公司发酵床养猪技术取得成功。规模庞大,集中饲养产生的粪污染,成为对乡村田野局部水环境的重大污染源之一。

回顾象山畜禽养殖治污的过程,会发现这是一个不断深入同时一步步向源头逼近的过程。从源头的拆除治理,到终端的污染物处理,再到想办法减少甚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这就像逆水行舟,艰难却是直抵本源的。

正是这种努力,使得象山农林局走在了剿灭劣Ⅴ类水的科技前沿。这当中,畜牧养殖管理创新这一块的主要任务落到了县畜牧兽医总站干部的肩上。

2017年3月31日,象山农林局下发了《剿灭劣Ⅴ类水行动方案的通知》,在方案列举的主要任务里,有一条就是试验推广发酵床养殖模式。

县畜牧兽医总站站长陈淑芳一直深信,畜牧业产生的废弃物,放对地方是肥料,放错了地方才是污染。这种自信使我跟着她走进存栏数达到几千头的养猪场时,没有了从前的疑虑。

当地四五十岁出身农家的人,从小就知道往猪圈里放进稻草作为垫栏,既可防止污水横流,又能形成最好的基肥。后来的养殖场因存栏量大,而且集中,不宜再使用传统垫栏,因此每天不得不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猪圈以保持卫生。以存栏数为5000头的养殖场来算,每天产生的废水量有100吨之多,而每头猪每天产生的粪尿不过5斤左右。也就是说,宝贵的水资源不仅被大量耗费,还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后期污染处理也大大增加了养殖场的运营负担,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生态环保养殖的积极性,最终影响到治污工作效率。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恢复使用并改进垫栏,大幅削减水耗,能从根本上控制污染总量,真正实现零排放养殖。按照这个思路,陈淑芳他们开始致力于发酵床养殖技术的引入。2015年引进了北方的发酵床技术,但引进过程中,往往因为菌种休眠,很快“死床”。

2016年,畜禽养殖场治污工作已刻不容缓,陈淑芳带领下的畜牧兽医总站研究团队加快了技术攻关。

为了培养菌种,有时一帮人几天几夜在实验室里盯着。这些平时被视若无物的小东西此时成了他们眼中的稀世珍宝——可能让水污染治理工作取得胜利的法宝。

这段殚精竭虑的日子里,他们发现了北方的菌种不适应南方的潮湿气候,随后找到了八种适应性良好的菌种共同参与发酵,终于攻克了“死床”难关。当年,象山双利牧业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引进发酵床技术的企业。

成熟的发酵床养猪技术,就是将锯末、稻壳、秸秆等传统垫料与菌种、营养剂等混合制成发酵床,猪饲养在发酵床上,排泄的粪尿随时与垫料混合,被其中的微生物就地消化分解,不再产生挥发性臭气。发酵床铺设一次使用时间长达两年,而后殊途同归作为有机肥使用。

它的成果直观地体现为:听得见猪叫,闻不到猪臭,看得见猪跑,见不到猪粪。最大的亮点是水资源浪费和水环境污染问题一并得到了解决。

优势显而易见,难的是实际使用和推广。

发酵床即使应用成功,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也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期做好翻耕和补菌等一系列管护工作,并非像从前那样将垫料一股脑儿扔进去就万事大吉。

这些工作,都需要畜牧站科技人员的指导把关。那段时间,陈淑芳他们往养殖场跑得更勤了。

在县畜牧兽医总站的统一指导下,象山双利牧业有限公司发酵床养猪技术取得成功。2017年1月中旬,全县发酵床养殖技术现场会议在象山双利牧业有限公司召开。

现场会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家直观地学习发酵床养猪技术,观察它的实际应用成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的全面推广做好充分准备。

通过现场观察、听讲解,与会者亲身体验到使用新技术生态环保,不仅不需要每天清扫猪粪,也不需要用水冲洗猪栏,省掉了污水处理和干湿分离的步骤,是真正的省力省钱,大大节约了养殖成本。这充分调动了广大养殖户改造养殖区、更新养殖方式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参与治污治水中来,真正做到致富环保两不误。

对陈淑芳来说,着力引进、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还有更全面更长远的考虑,在着力解决水污染“大户”——养猪场的同时,她对鸭场、鹅场两大水禽养殖模式也尝试了创新改良。

跟猪相比,这些喜欢游动在池塘、河流、海滩上的禽类,每一只都是一个活动的污染源,它们的粪便直排在水里,人再有本事也鞭长莫及。

但一种被称为“水禽逆养”的方式却实现了人工的有效管控。

早几年在象山出现了两个反常的现象。一个是喜欢泡在水里的鸭子们居然真的变成了旱鸭子;另一现象是一向生活在淡水里的大白鹅居然在海塘里嬉戏玩耍,画面唯美而奇特。

这就是象山成功探索出的让鸭子上岸,让白鹅下海的“水禽逆养”新模式。

象山是水禽养殖大县,年饲养量300多万羽。规模庞大,集中饲养产生的粪污染,成为对乡村田野局部水环境的重大污染源之一。

陈淑芳介绍,水禽岸养是“水禽逆养”主要方式之一,即将原本养在河道、池塘、水库里的鸭子、白鹅等“乔迁”到陆地,利用小水池、喷淋等方法为水禽提供饮用水及梳理羽毛等用水,并通过建立粪污处理系统,避免了养殖粪污对水域水质造成污染。

与传统饲养相比,这一养殖方式不仅达到了改善水环境的目的,而且有效地减少饲料消耗,降低了水禽发病率。

同时,陈淑芳还带领大家试验让白鹅下海。这比让水禽单纯上岸难度更大。

想起当初为了让白鹅适应海水,陈淑芳先在新桥镇大白鹅养殖基地进行了整整一年的试验,畜牧站的人员也在那里守候了一年。困难虽多,但也有意外的乐趣。想起那些被“骗”下海的白鹅,陈淑芳到现在都记忆犹新。它们被赶下去,浮在水面上,悠闲自在游了一阵,然后不自觉地伸头尝了第一口海水。海水的味道可想而知,它们立刻将头甩得跟拨浪鼓似的,很快就逃上岸了。当然,后来,它们总算学精了,在海水里嬉戏,梳洗羽毛,但只喝淡水。

经过一年的饲养对比试验发现,海水养殖的肉鹅成活率、生长速度和耗料量与淡水养殖基本一致,而海水本身就是“消毒药”,一定程度上预防了鹅身上细菌的滋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