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怨太多将毁仕途

构怨太多将毁仕途

时间:2023-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月初四日专人送信并书箱之式回家。旋于初六日自周家口起行,至十五日抵徐州府。定于十九日接印。顷见邸抄,官相处分当不甚要,而沅叔构怨颇多,将来仕途易逢荆棘矣。曾文煜尚未到营,而尔交彼带来之信却已先到。近两旬未接尔信,殊深悬系。此信呈澄叔一阅。听说京师舆论也深责沅甫而宽恕官相,八旗中对沅甫更是怀恨在心。刚看到邸报,对官相的处分不是很严重,麻烦的是你沅叔在官场构怨太多了,他将来仕途必定是易逢荆棘了。

【原文】

字谕纪泽儿:

正月初四日专人送信并书箱之式回家。旋于初六日自周家口起行,至十五日抵徐州府。一路平安,惟初十日阻雪一天,余均按程行走。定于十九日接印。官员中自李少荃宫保而下,至大小文武各员,皆愿我久于斯任,不再疏辞;江南士民闻亦望之如岁。自问素无德政,不知何以众心归向若此?

沅叔劾官相之事,此间平日相知者如少荃、雨生、眉生皆不以为然,其疏者亦复同辞。闻京师物论亦深责沅叔而共恕官相,八旗颇有恨者(雨生云然)。尔当时何以全不谏阻?顷见邸抄,官相处分当不甚要,而沅叔构怨颇多,将来仕途易逢荆棘矣。

曾文煜尚未到营,而尔交彼带来之信却已先到。近两旬未接尔信,殊深悬系。嗣后除专勇接信外,须另写两次交李中丞排递来营。每月三信,不可再少。信中须详写几句,如长沙风气如何,吾县及吾都风俗如何,尔与何人交好,凡本家亲邻近状,皆宜述及,以慰远怀。此信呈澄叔一阅。涤生手示(徐州考棚)。

同治六年正月十七日

【译文】

字谕纪泽儿:

正月初四,我派专人送信和书箱图样回家。初六即自周家口起行,十五日抵达徐州府。这一路上还算平安,只是初十下了一场大雪,耽搁了一天,其他时间都达到了行程所指定的目的地。我决定十九日接掌印信。官员中从李少荃宫保到下层文武各官,都希望我久居此官,不要再上奏辞职。江南的士绅百姓听说这事之后,都很希望我能回任江督。我自问一直没有什么出色的政绩,不知为何众心归向竟到如此程度?

至于你沅叔参劾官文的事,平日相好的如李鸿章、丁日昌、金安清等人,都认为此事不妥,关系疏远的人,也持有同样的看法。听说京师舆论也深责沅甫而宽恕官相,八旗中对沅甫更是怀恨在心(据丁日昌所言)。你当时为何不提出建议,力阻你沅叔的行为呢?刚看到邸报,对官相的处分不是很严重,麻烦的是你沅叔在官场构怨太多了,他将来仕途必定是易逢荆棘了。

曾文煜还没来到军营,但你交由他带来的信却已提前收到。近两旬来都没接到你的来信,我心里很是放心不下,日日牵挂。以后除了派兵勇专人接送信外,你还要另写两次交给李中丞转递到军营来。这样就能达到每月三封信了,不可再少。信中要详写几句,如长沙的风气如何,我县和我乡的风俗如何,以及你与何人交往,等等。只要是本家亲邻的近况,都要尽多提及,以宽慰我身在远方的牵挂之心。这信可交由澄叔一阅。

涤生手示(徐州考棚)

同治六年正月十七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