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何谓“大国学”

何谓“大国学”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此,季老提出了“大国学”的概念,他强调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季老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大国学”的含义。早在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时,季老就提出了“大国学”的初步设想:“国学”应该是长期以来由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涵盖广博、内容丰富的文化学术,而绝非儒学的代名词。2009年,98岁高龄的季老,为即将出版的《中国通史》题辞:“普及中国史,提倡大国学。”再一次重申“大国学”的概念。

【国学笔记】

★我个人觉得,探讨中国文化问题,不能只局限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几十年、近百年,也不能局限于我们居住其中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我们必须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目光远大,胸襟开阔,才能更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全貌,而不至于陷入井蛙的地步,不能自拔。总之,我们要从历史上和地理上扩大我们的视野,才能探骊得珠。

★中国是一个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参与了中国文化的创造,因此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应该得到尊重和研究。过去出版的许多中国通史,实际上都是汉民族的通史,真正的中国通史应该是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多民族的历史。

品读大师】

2007年3月的一天,几位好友前往北京301医院看望季老,在谈到当时国内兴起的国学热时,这位年近期颐的老人感到十分欣慰,同时也有一丝担忧。如今大家对国学越来越重视,许多学者都起来呼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激起了大众对重学传统文化的热情,然而在这份热情之余,也需要做一些冷静的思考。例如,现在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分歧很大,传统文化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始终没有一个一致的说法。对此,季老提出了“大国学”的概念,他强调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也就是说,国内各地域文化和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

季老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大国学”的含义。比如我们常常讲的“孝悌忠信”和“礼义廉耻”,前者属于鲁文化,着重讲人的内心修养;后者属于齐文化,着重讲外在的法律约束。鲁文化和齐文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别呢?因为鲁国农业发达,人民都在本本分分地务农,而齐国商业发达,需要借助法律的力量来约束人的行为。两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有些人认为只有汉族的文化才能算国学,季老则说:“中国文化,中国所有的民族都有一份……这五十六个民族创造的文化都属于国学的范围,而且后来融入中国文化的外来文化,也都属于国学的范围。”比如吐火罗语。季老长期致力于吐火罗语的研究,吐火罗文是在中国新疆发现的,20世纪70年代,新疆吐鲁番地区又发现了吐火罗语《弥勒会见记》,季老对此研究并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打破了“吐火罗文发现在中国,而研究在国外”的欺人之谈。对于吐火罗文,季老强调,吐火罗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是别的地方没有的,也应该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

此外,季老还专门提到了敦煌学。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交流史上,敦煌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很多文明程度很高的国家的文化都到过敦煌。敦煌是古代中国吸收外来文化的最后一站,外来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在这里首先产生了碰撞和交流,因此季老提出,敦煌学也应该包括在国学里面。有一些西方学者故意把藏学、满学、蒙学、伊斯兰学等排除在汉学之外,其中的用心可想而知。而季老提出的“大国学”的概念正好将这种谬论打消得一干二净。

季老人生最后的几年一直在病房中度过,但他始终关注着社会上重振国学的热潮。早在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时,季老就提出了“大国学”的初步设想:“国学”应该是长期以来由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涵盖广博、内容丰富的文化学术,而绝非儒学的代名词。2009年,98岁高龄的季老,为即将出版的《中国通史》题辞:“普及中国史,提倡大国学。”再一次重申“大国学”的概念。在季老一次又一次的强调之下,“大国学”的概念终于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正如季老所说,目前我们的国学研究还很粗糙,还有很多值得包括进来的东西还没有挖掘出来,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这些后人继续做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