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渐卦第五十三

渐卦第五十三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渐卦的卦象为高山上的树木渐渐长大,所以把它叫作《渐卦》。“妇人怀孕却不生育”,说明她违背了妇道。但有利于抵御强寇,这表明她和别人互相保护。妇女怀孕却不生育,凶险。但有利于抵御强寇。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的雄才大略无人不知,但他儿子汉文帝刘恒在位期间出现的“文景之治”更是令人叹服。汉文帝刘恒,在位23年。

【原文】

渐:女归吉,利贞。

《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译文】

《渐卦》:女子出嫁是吉利的事。有利于去占卜。

《彖传》说:渐,就是渐进的意思。如同女大当嫁是吉利的事,因为女子嫁到夫家,如按规矩行事,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进就得到了中正之位,行动就有功。循序渐进又能坚守正道,就可以治国安邦。居于高位,刚健而又坚守中正,知道适可而止又谦逊,不贸然行事,就能渐进不已。

《象传》说:《渐卦》是巽在上、艮在下,巽为风、艮为山。渐卦的卦象为高山上的树木渐渐长大,所以把它叫作《渐卦》。君子观此卦应逐渐积累贤德,改善风俗。

【启示】

《渐卦》告诉我们,要循序渐进。同时强调要做到真正的循序渐进,就必须坚守正道。

【原文】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译文】

初六:鸿雁渐渐飞到了水边上。但是遭到了年幼无知的孩子的指责,有争议,但只要循序渐进就不会有灾难。

《象传》说:虽遭到年幼无知的孩子的指责,但没有灾难,是因为他所坚持的渐的规则没错。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只要循序渐进地做事,即使在其过程中有违规的动作,也不会遭遇灾难。

【原文】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絗絗。吉。

《象》曰:“饮食”,不素饱也。

【译文】

六二:鸿雁渐渐飞到水边的石堆上,好好地吃了一顿,十分欢畅,吉祥。

《象传》说:“好好地吃了一顿,十分欢畅”,说明他从不吃白食。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渐进而又干实事,会有好的回报。

【原文】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象》曰:“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译文】

九三:鸿雁逐渐飞到陆地上。就好像夫君出征一去不复返,妇女怀孕却不生育,凶险。但有利于抵御强寇。

《象传》说:“夫君出征一去不复返”,说明他可能离开了这个群类。“妇人怀孕却不生育”,说明她违背了妇道。但有利于抵御强寇,这表明她和别人互相保护。

【启示】

这一爻暗示我们,在渐进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来定“序”。

【原文】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象》曰:“或得其桷”,顺以巽也。

【译文】

六四:鸿雁飞起来逐渐前进到高树上,有的找到有利于栖息的平柯,没有灾祸。

《象传》说:“有的找到有利于栖息的桷木”。说明六四柔顺而顺从。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为了更好地渐进,要把握冒险的度。

【原文】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象》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译文】

九五:鸿雁逐渐飞到高岗上,就好比妻子多年不怀身孕,但丈夫始终不离不弃,吉祥。

《象传》说:“丈夫对妻子始终不离不弃,吉祥”,这是因为他将会实现自己的愿望(至少实现了夫妇白头偕老的愿望)。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处在渐进之时,要有信心,继续做自己没完成的事业,将会获得吉祥。

【原文】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译文】

上九:鸿雁逐渐飞到高山之上,它漂亮的羽毛作装饰用,吉祥。

《象传》说:“它漂亮的羽毛作装饰用,吉祥”,这就好比人的品德高尚,心地纯洁,其心志不会被扰乱。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心地纯正,就是渐进到了最高境界,已是登峰造极,他也不会走下坡路。

【疑难解析】

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的大意是:鸿雁逐渐飞到陆地上。就好像夫君出征一去不复返。妇女怀孕却不生育,凶险。但有利于抵御强寇。按一般的道义来讲,一个人在她的夫君出征久久不归时,她却怀了别人的孩子,以至于不敢把孩子生下来,这是非常凶险的事。而这里紧接着又说“利御寇”,似乎暗含着这样做是正确的,这是为什么呢?

任何事都有其两面性,它们正确与否应通过权衡利弊而定。所以说,如果我们一向遵循的一般的道义是不合时宜的,遵循它已是弊大于利,那么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新的“序”。

首先,从不改变“序”的人的本质来说,他是丑的恶的,自私自利的。因为他坚持要遵守那个不适合当时的一般的道义,无非是想保持自己的名节,不受世人的唾弃。从定新的“序”的人的本质来说,他的品德是高尚的,他是以大家的利益为重的。因为他为了自己的家园不被外人侵扰,甘愿失自己的名节来保平安。

再说,人民最终会理解他的行为,会更加敬佩他。想想看,如他为了自己的名节,让强盗进来了,让人民的家园毁了,人民流离失所,人民还会高歌他的美德吗?相反,如他让人民安居乐业,而自己因丢失了名节而羞愧不已,人民难道不会同情他,为他平反昭雪吗?

这就不难看出,只要坚守了正道,一切以“利大于弊”的新“序”为遵循的准则,就能循序渐进。

【事例】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暗示我们,只要心地纯正,即使已登峰造极,也能渐进。汉高祖刘邦为汉室的开国皇帝,他所建立的功业在当时已到了极致。他的儿子汉文帝刘恒超脱于世俗之外,不为名利所累,不扩充疆土,不大兴土木,结果出现了“文景之治”。使汉室江山进一步得到巩固。

守中正之道 固汉室江山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的雄才大略无人不知,但他儿子汉文帝刘恒在位期间出现的“文景之治”更是令人叹服。汉文帝刘恒之所以能把刘家的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是因为他懂得渐进的道理,不贪功冒进,以俭养德。

汉文帝刘恒,在位23年。他在位期间,不求建功立业,而是针对汉初民生凋敝的局面,采取“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国策,使秦末颠沛流离的百姓终于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天下如有旱灾或虫害,他就倍加施恩于臣民,如免去诸侯进贡,开放山木川泽,允许民众渔猎。在对待皇室财政开支方面,他带头缩减自己的衣服、车驾、犬马,裁减官僚机构的官吏,开放粮仓赈济平民。自其登基以迄驾崩,他未曾扩建过宫室苑囿,未曾增加过犬马车驾,凡于民不利的,他就下令予以撤销。

他平常穿的衣服也是质地差的布料。为了节省衣料,就是他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许长裙拖地;宫中的帏帐不准许有花纹锦绣。他在修葺皇陵时,用的一律是瓦器,禁止用金、银、铜、锡等贵重金属作为装饰,而且不修高大的坟墓,为的是节约费用,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他做的所有事都出自一个目的,即“以示敦朴,为天下先”,也就是在全国带头倡导艰苦朴素的风气。

汉文帝的清心寡欲,不讲排场,不仅表现在生前,还表现在他对自己死后的丧事处理上。他非常不放心自己的丧事,唯恐人们铺张浪费,劳民伤财,因此立下遗诏:“我听说天下万物诞生后,没有一个不死的。死是天地间的常理,生命的自然结局,怎么可以过分哀痛呢?方今之时,人们都喜欢活着,厌恶死去,人一死就要厚葬,弄得损财破产,长时间服孝,以致伤害身体,对这种做法我十分不赞成。况且我又无德,没做什么有利于人民的事。现在谢世,却使百姓长期服丧痛哭,寒来暑往,旷日持久,让别人家的父子为我哀痛,老少为我伤心,不能正常饮食,停止祭祀鬼神,这等于加重了我的罪孽,如何对得起天下黎民百姓!我有幸得以守护宗庙,微末之身列于天下君王之上,已有20余年。仰赖天地神灵的福佑,国内安宁,没有战争。我虽不敏,却常恐行为有失,辱没了先帝的遗德。想到岁月悠长,唯恐难以善终。而今有幸得尽天年,能侍奉于高庙之中,以我之不明,有这样的结局,还有什么可悲哀的呢?你们要命令天下臣民,自出丧之日起,服孝三天即皆可除孝服。不要禁止人家娶妇嫁女、祭祀、饮酒、食肉等;参加丧礼的也不要光着脚;孝服的带子不要超过三寸,不要在车驾、兵器上缠孝布;不要命令男女民众来宫中啼哭,应来宫中举哀的,早晚各举十五声,礼毕即可。非早晚举哀之时,不得擅自哭泣。要布告天下,使臣民明白我的心意,我下葬的霸陵,山川要一切如旧,不要妄加改变。我死后,把宫中夫人以下的宫女全都放归其家。”

汉文帝奉行中道,循序渐进,一点一滴,赢得了民众,赢得了历史,为西汉中期的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历史上留下了“文景之治”的美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