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要有敬畏之心

要有敬畏之心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敬除其舍,精将自来。《易经·系辞》有“阴阳不测之谓神”的说法。中医把“精、气、神”称为人身的三宝。“敬除其舍”也就是《心术上》的“虚其欲,神将入舍”。修炼时一定要有敬畏之心,精气才会定下来。可见管子对人的行止,非常强调肃敬。“敬”不仅是养生的态度,做什么事都要有敬畏之心。对大自然、对生命、对事业、对知识、对父母师长都没有敬畏之心。没有敬畏之心,你就不会慎重对待。

【内业·第五章】有神自在身,一往一来,莫之能思。失之必乱,得之必治。敬除其舍,精将自来。精想思之,宁念治之。严容畏敬,精将至定。得之而勿舍,耳目不淫(过分),心无他图。正心在中,万物得度。

这一章讲如何汇聚精气。“有神自在身”,汇聚了精气以后就有神。“神”与精气有关系,但又有区别。这里的“神”是指神明、神妙、神通,玄妙不可言不可测的意思,例如,神机妙算,出神入化,料事如神。《易经·系辞》有“阴阳不测之谓神”的说法。王弼对此的解释是:“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管子讲的精、气、神是古代哲学中的概念。后来中医学上的精、气、神与此有关,又不完全是一回事。中医把“精、气、神”称为人身的三宝。中医的神又称为“元神”,是人与生俱来的,虽是无形的,则是生命真正的主宰。《黄帝内经》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中医养生最重视“养神”的部 分。

精气有神明的作用,得精气,就是得道,就有神明的功能。但有了精气,不等于它永远会停留在你身上,而是“一往一来”,时有时无,不可思议。“失之必乱,得之必治。”失去精气必定会方寸大乱,得到它必定做什么都能有条不紊。那么,怎么才可以使精气汇聚呢?“敬除其舍”也就是《心术上》的“虚其欲,神将入舍”。“舍”是指心。“心者,精之所舍。”(房玄龄注)要清除心里的妄念,也就是前面讲的去除忧、乐、喜、怒、欲、利六种情欲。这和佛教道理又是一样的。佛法是减法不是加法,减少欲望,减少所知障,把后天加上去的东西慢慢去掉,才能离佛性越来越近。把心打扫干净了,“精将自来”。要聚集精气,必须“精想思之”,精微地去思考它的玄妙之处;“宁念治之”,修炼时让脑子里的念头都宁静下来。要弄清“想”、“思”、“念”、“虑”之间的差别。“想”是比较粗的心理活动,心有所欲而动;精微地想叫做“思”;经常想叫做“念”;思有所图、有目的性,叫做“虑”。不了解这些词汇的细微差别,就很难透彻地了解古代经典。“严容畏敬,精将至定。”修炼时一定要有敬畏之心,精气才会定下来。你们看整篇《内业》出现了七次“敬”。可见管子对人的行止,非常强调肃敬。“敬”不仅是养生的态度,做什么事都要有敬畏之心。我们这个时代太多东西都是速食式的、浮躁的,人们最缺乏的是敬畏之心。对大自然、对生命、对事业、对知识、对父母师长都没有敬畏之心。没有敬畏之心,你就不会慎重对待。“得之而勿舍”,得到了精气就不要舍弃它,要做到“耳目不淫,心无他图。”感官不过分地去追逐声色犬马,心无他图,也就是前面讲的“执一”。“正心在中,万物得度。”“正心”是合乎道的心,正心在你胸中,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 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