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一部当代新诗史

第一部当代新诗史

时间:2022-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当代新诗史》初版共三十九万余字,对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诗歌发展历史,做了详尽介绍和评价,并以单个诗人和诗作为线索,在诗潮发展的背景下,探讨其创作道路和艺术风格。《中国当代新诗史》初版问世后,就得到了学界和读者的肯定。这完全得益于两位作者的密切配合,洪子诚主要负责当代大陆新诗的梳理,刘登翰主要负责当代台、港、澳新诗的清理。

中国第一部当代新诗史,是洪子诚、刘登翰合著的《中国当代新诗史》。1993年5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洪子诚,1939年生,广东揭阳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文系教授、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著有《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当代中国文学概观》(合著)、《作家的姿态与自我意识》、《1956:百花时代》、《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等。

刘登翰,1937年生,福建厦门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及华侨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文学薪火的传承与变异》、《台湾文学隔海观》、《彼岸的缪斯——台湾诗歌论》(合著)、《中华文化与闽台社会》等,主编《台湾文学史》《香港文学史》《澳门文学概观》等,出版有诗集、散文集和报告文学集等。

《中国当代新诗史》初版共三十九万余字,对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诗歌发展历史,做了详尽介绍和评价,并以单个诗人和诗作为线索,在诗潮发展的背景下,探讨其创作道路和艺术风格。其中对于“七月派”“中国新诗派”(即“九月诗派”)等诗歌群体,在文化调整过程中的“失落”和“分化”的论述,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修订版,字数增至四十七万余字。修订本所评述的是20世纪50—90年代中国新诗的状况,勾勒新诗在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诸种因素推动、制约下的整体演化轨迹,描述不同阶段新诗在题材、主题、艺术方法上的变化与特征;考察诗歌潮流、诗歌秩序生成及构造的条件与方式;具体诗人的写作和重要诗歌群体、流派,是此书评述的重点。对于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的当代诗歌,此书采用分别处理的方式,但在具体论述中,也注意到了它们之间的关联。为了便于阅读,修订版还加入了注释。

《中国当代新诗史》初版问世后,就得到了学界和读者的肯定。尽管修订版相对于初版所做的修改和增删,也引发了部分论者的争议和进一步思考,但出版后也颇受好评。这完全得益于两位作者的密切配合,洪子诚主要负责当代大陆新诗的梳理,刘登翰主要负责当代台、港、澳新诗的清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