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早的译诗

最早的译诗

时间:2022-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最早的译诗,是春秋时的《越人歌》。公元前528年,在楚国令尹鄂君子皙举行的舟游盛会上,摇船的青年用越地方言唱起此歌。子皙听不懂,遂有人翻译成楚国民歌形式:今夕何夕兮,搴洲①中流?《越人歌》是我国古代最早用汉字标音记录的少数民族民歌,也是最早将南方越人的方言译成“楚国话”的诗歌。现代学者认为,它是壮族先民的歌,并将原汉字标音记录用拉丁壮文转录。

中国最早的译诗,是春秋时的《越人歌》。又名《越人拥楫歌》,亦称《鄂君子歌》。见西汉刘向著《说苑·善说》。

公元前528年,在楚国令尹鄂君子皙(楚王之弟)举行的舟游盛会上,摇船的青年用越地方言唱起此歌。子皙听不懂,遂有人翻译成楚国民歌形式: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歌中表达了对子皙的爱慕之情。子皙被歌声打动,遂按楚人礼节,赠予绣有花纹的绸缎被面。

《越人歌》是我国古代最早用汉字标音记录的少数民族民歌,也是最早将南方越人的方言译成“楚国话”的诗歌现代学者认为,它是壮族先民的歌,并将原汉字标音记录用拉丁壮文转录。研究者认为,从语音、语法、词性等方面考察,此歌与壮语完全一致;其韵律结构也和壮语歌谣相似(韦庆稳《〈越人歌〉与壮语关系试探》)。可见,此诗对民族历史、语言、文学的研究颇有价值。

近人梁启超在《中国古代之翻译事业》一文中赞其“译本之优美,殊不在《风》、《骚》之下”。

【注释】

①搴洲:划船。搴,提起,此处为划动之意。“洲”亦作“舟”。

②被:同“披”,承受。

③不訾:不可估量。“訾”通“赀”,估量。

④诟耻:耻辱。

⑤心几:心机。

⑥枝:“知”的谐音,相知。

⑦说:同“悦”,喜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