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代诗人陈阜卿的一首诗

宋代诗人陈阜卿的一首诗

时间:2022-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阜卿得予文卷,擢置第一。秦氏大..._陆游诗文鉴赏辞典〔注〕 ①陈阜卿:陈之茂,字阜卿,无锡人。首联即追念伯乐,能从群马之中,识别良骥,以喻陈氏别具慧眼,能从众多考生之中,拔擢自己为第一。放翁对陈氏知遇之恩,铭心难忘,故以大老敬称。颈联出句慨叹陈公已死,其令德风流,竟不为后生小辈所知。但当日少年,今已名闻海内,可见陈公并未错赏,自己也不负陈公。另外,诗贵曲,此诗却直。


冀北当年浩莫分,斯人一顾每空群。

国家科第与风汉,天下英雄惟使君。

后进何人知大老,横流无地寄斯文。

自怜衰钝辜真赏,犹窃虚名海内闻。

〔注〕 ①陈阜卿:陈之茂,字阜卿,无锡人。绍兴二年(1132),张九成榜下同进士出身。卒于建康府任内。②秦丞相孙:秦桧孙秦埙。《宋史·萧燧传》及《四朝闻见录》作秦熺。

放翁报国之志,至老未衰,但生不逢时,至老未遇,自早岁无端遭秦桧贬黜,至暮年因受谤罢归乡里,命与仇谋,可谓穷矣!此诗作于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时放翁复遭谴逐,奉祠居家,见陈公手帖,追思往事,感激知遇之心,忧谗嫉邪之意,并集胸中,情不能已,形于篇章。

全诗一气贯注,将知遇之感、身世之悲,自起句直贯篇末。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首联即追念伯乐,能从群马之中,识别良骥,以喻陈氏别具慧眼,能从众多考生之中,拔擢自己为第一。

风汉,即疯汉。据《玉泉子》:“刘壝,相国杨公嗣复之门生也,对策以直言忤时,中官尤所嫉忌。中尉仇士良谓杨公曰:‘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放翁好议论时政,并以此得罪,与刘壝相似,其就试遭秦桧之忌,也与刘壝为中官所嫉相类,故颔联出句引以自喻。又《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放翁应试,陈氏览其文,深加奖许,擢置第一,故对句又引曹操独推刘备之语为喻。

大老,对德高望重者的尊称。《孟子·离娄上》:“二老(指伯夷、吕尚)者,天下之大老也。”放翁对陈氏知遇之恩,铭心难忘,故以大老敬称。横流,喻局势动荡,此指秦桧当权之时。《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颈联出句慨叹陈公已死,其令德风流,竟不为后生小辈所知。对句自叹,以示奸佞当道,英才无所容身。愤激之意,溢于言表。

真赏,符合实际的赞赏,语出《梁书·王筠传》:“知音者希,真赏殆绝。”末联自道衰老迟钝,功业未就,有负陈公赏识。但当日少年,今已名闻海内,可见陈公并未错赏,自己也不负陈公。看似谦词,其实充满了自负和不平。

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宋人好以才学为诗,前人屡表不满,滥于用事,已成作诗大忌。此诗通篇用典,本易流于晦涩,但由于其用事切而不僻,故能不堕事障,读之浑然,如同己出。另外,诗贵曲,此诗却直。事实上,当情意激昂之时,但觉胸中有千言万语,唯欲一吐为快,此时作诗,其言必直;而也只有直写胸臆,方能畅吐郁结。非直无以写其怀,非直无以见其真。语愈直,情愈深,意愈真。放翁此诗,即是一篇情深词直之作。

(黄 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