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禹偁与晁迥的诗歌

王禹偁与晁迥的诗歌

时间:2022-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晁迥青年时期诗歌创作学习白居易的讽谕诗与闲适诗,这与太宗朝白体诗风大行于世有关,更与和白体集大成者王禹偁相善有关。二人为官地方近二十载,互相诗歌赠答甚多,晁迥诗作内容与风格颇受王禹偁诗风的影响。双方为官期间,赠诗不断,虽晁迥的诗文不存,可从其友人的赠寄酬和诗文中窥其诗作内容及风格之一斑。

晁迥青年时期诗歌创作学习白居易的讽谕诗与闲适诗,这与太宗朝白体诗风大行于世有关,更与和白体集大成者王禹偁相善有关。二人为官地方近二十载,互相诗歌赠答甚多,晁迥诗作内容与风格颇受王禹偁诗风的影响。

晁迥与王禹偁相识甚早,王禹偁在《答晁礼丞书》中说:“某始识足下时,年未冠,身未婚。逮今四十有四,娶妻生子,长子复纳妇矣。”[83]晁迥早年诗作散佚殆尽,王禹偁的诗作也是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开始编年的,这一段交往诗作空缺,其“少从学于王禹偁”的具体情境只能淹没于历史之中了。双方为官期间,赠诗不断,虽晁迥的诗文不存,可从其友人的赠寄酬和诗文中窥其诗作内容及风格之一斑。如晁迥鄂州失职后,被降职任婺州监税,王禹偁作《送晁监丞赴婺州关市之役》以赠之:

关征市赋縻贤俊,谁爱此官为吏隐。将作晁丞于役时,婺女星临海边郡。黄绢辞高位尚卑,白华行洁身犹困。会待时来即并伸,也知道在终无闷。君不见路随含笑坐市中,屈身岂愧丹阳尹。又不见张生狂醉恋扬州,冬瓜堰下甘肥遁。此行况是奉皇华,收丈轻舠载一家。携瓶下岸买竹叶,挂席背风穿蓼花。霜晴震泽初尝橘,泉过惠山应试茶。虎溪晓云灵隐雪,钱塘夜潮照湖月。密排诗景在途中,旋吟新句教儿童。渐近金华见隼旟,五马来迎使者车。应知骥足暂拘绊,八咏楼开频启宴。醉中官妓乞歌诗,剡溪纸贵抄新词。他年谁献子虚赋,召入金门五云路。因思元白在江东,不似晁丞今独步。[84]

其诗情感屡有转折,先是对晁迥的仕途命运颇表不满,关征市赋真是如缰绳一样拴住贤俊啊!如此白华行洁却遭受困顿。继而转向安慰,道在无闷,终有时来之日,暂且吏隐于此。后半部分则情感明朗起来,充满温情的想象之词,举家同舟,沿途可以携酒赏花,尝橘茗茶,写诗教儿充满情趣。到任之时肯定是五马来迎,设宴洗尘,一派热闹。结尾则以司马相如与元、白来赞赏其文才,并以待诏金门来安慰晁迥回京赴职已是不远之事。此诗后半部分所用的携酒赏花、尝橘茗茶、设宴赋诗、官妓乞歌、新词纸贵极具文人情趣,也是白居易闲适诗作的重要题材,想必晁迥沿途“密排诗景”所作的“旋吟新句”应该也是这一类诗作吧。当然,除同情之外,还有饱含对老友劝勉之情的诗文往来,如他在《答晁礼丞书》中说:

某始识足下时,年未冠,身未婚。逮今四十有四,娶妻生子,长子复纳妇矣。足下策名十八载,官未出奉常丞,青衫白发,司关市之税。某擢第后足下二年,为尚书起曹郎,典大邦,被金紫,其间又再为制诰舍人,一为翰林学士。以某之所得,较足下之所屈,用时态观之,某不为不多,然道不行则一也。……今得足下书暨《东阳》《西楚》文赋二编,览之无斁,乃知足下屈于官而大伸于道者也,某屈于道而微得于官者也。江都、彭门,亭里连袤,长淮芳草,与春色俱绿。把袂未期,秉笔无赖,强食自爱,以俟大来。不宣。某再拜。[85]

王禹偁对晁迥策名十八年,官场连蹇,深表叹息。然而自己官场虽有所得,然道不能行,但不亚于足下之所屈。相比之下,晁迥则有《东阳》《西楚》二赋行于世,是屈于官而伸于道啊!自己则是屈于道而微得于官而已,劝勉之意充溢于整封书信之中。

仕途的不顺,寄情于诗歌创作也是极有可能的。设想年近五旬的晁迥还在地方上做监税,而同科进士的李沆、寇准、王旦、向敏中等都官场顺利,寇准于淳化二年(991)入宰辅,为枢密副使,李沆稍后也拜给事中,出知参知政事,就连比他晚三年登进士第的王禹偁也“为尚书起曹郎,典大邦,被金紫,其间又再为制诰舍人,一为翰林学士”。其心境如何呢?应该与太平宰相或名宦闲臣的富贵自足、自得闲适有异吧!从王禹偁的《酬太常晁丞见寄》中也可反观晁迥的心态,其诗为:“当年布素定交情,恨不同为出谷莺。犹作三丞君最屈,偏寻两制我知荣。湮沉莫厌青衫在,彼此俱嗟白发生。重入玉堂非所望,汶阳田好欲归耕。”[86]

由自注“晁诗祝予再入翰苑”,可知此诗作于淳化五年四月之后,上文已详。王禹偁此年四月三入翰苑,晁迥则婺州监税任满,改任徐州监税,继续辗转于下层官僚。由此诗可逆推晁迥寄作的心情。首联述友情,白衣既成定交,只是遗憾自己未曾与他同年及第。晁迥原诗应该也是在回忆两人的友谊。第二联诗人用“最屈”,深表对老友仕途不顺的同情,而自己却入馆两制,那么晁迥原作想必应是在慨叹自己的命运多舛,对王禹偁再度入翰苑致以祝贺与羡慕。颈联王禹偁是在安慰老友莫厌青衫,都在嗟叹世道人生,诗歌情感十分凝重。尾联王禹偁说不敢奢望官场能有多大的奇迹,倒希望老来能与好友归耕田园。晁迥的原作应是祝愿王禹偁能更进一步,实现更大的人生抱负。总之,晁迥的原作充满感慨甚至愤激之情,很难有悠闲自适、自足无闷的心态。

同时,长时期的沉沦下僚,心情自然有愤激之处,加上又有机会了解下层社会的真实状况,其诗歌理应触及社会的下层,与漂浮其上的馆阁文士的闲适之作有异。王禹偁在贬谪商州、出知滁州等地都有不少反映现实的讽谕之作,好友晁迥也肯定受其影响,从好友张咏的赠诗《寄晁同年》中,可略见一点痕迹,其诗为:

昔同白日升穹碧,还同水国司民籍。三年不见频寄书,两月相过忘行役。桃花江上雪霏霏,黄鹤楼中风力微。幽胜逼人魂欲飞,此时不醉无与归。人间美事应有主,别马蹄沾边塞土。南楼一望心凄迷,昨夜疏檐滴寒雨。休夸笔力驱真风,勿忆云山千万里。但偶四风一行雁,杀青相问莫辞慵。[87]

张咏在诗中先写俩人同科进士,又同为官南国,三年之中,鸿书不断。继而,用大量笔墨写自己的心境。诗中“休夸笔力驱真风”一句应是对对方说的,笔力指诗歌用词的追求,“真风”应是诗歌的一种风格,即真淳、淳朴、不注重雕饰之义。晁迥向张咏“夸”自己诗歌笔力直追淳朴之风,“勿忆云山千万里”则是张咏之忆,忆的对象应是晁迥,“云山”应指远离尘世之地,如隐士、佛僧的居所等。江淹有“臣不能遵烟洲而谢岐伯,迎云山而揖许由”[88],元稹也有“劝尔诸僧好护持,不须垂钓引青丝。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89]之句。张咏用“云山”指晁迥的居所,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晁迥对官场的态度,前期诗作应有表现。

晁迥也自述壮年喜作“张皇奋发”之词,他说:“追思壮年筮仕之初,秉笔作气,好为张皇奋发之词,比彼击水抟风之翰飞,刷燕秣楚之疾驰。”[90]可惜这类作品难以睹其风采,但可以想象其“奋发”之作应与现实有关。晁迥还有直接表达对白居易讽谕之作的推崇,也为自己有这方面的诗作而自豪,他说:“愚夙慕白乐天之为人,虽才识不逮乎乐天,而志愿阃域其殆庶几乎”[91]这是何等的自负。

当然,晁迥早年也有闲适之作,只是晁迥的闲适没有多少富贵气息,而是从清新的语言中体验出作者的自适其乐与典雅情趣,即使是志曲未申之时也是如此。如晁迥婺州监税任满,曾应好友王士龙之邀游虎丘,并作组诗八章以写景纪游,现存《游虎丘诗序》存世,其序为:

余罢掌赋东阳,归次苏台。时故人王士龙饮饯乎阊门,且曰:虎丘山寺,吴中胜概。不越数里,可能游乎?余沛然惬心,请与偕往。由枝派乘水舆,长啸清风,目穷幽趣。棹工丛力,叶舟如飞。拂白英以半开,萦红树以傍出。造诣幽境,夐无纤尘。相与披烟萝,凌磴道,杳疑天外,作为佛宫,俯临剑池,呀若断岸,磊砢崷崒,不能形容。肆凝览以更周,惜颓景之西匿。一觞一咏,柅兴而还。遂裁八章,以表嘉会。时淳化四载,自序。[92]

此诗序语言精致玲珑、清丽淡雅,毫无雕琢之感,极具诗情画意,交代了自己游览虎丘缘由与经过和同游者以及所见之景与心中之情。虎丘之游,所作诗章八首,今仅存一首,其诗为:“饯别阊门复少留,故人邀我浣离愁。旋沽美酝乘渔艇,急棹斜阳到虎丘。千古剑池呀怪石,一方金地枕清流。归时眷恋情无限,不得从容秉烛游。”[93]

其诗首联写接受故人之邀,少留阊门。颔联先写前往虎丘的准备,沽数坛美酒,驾一叶轻舟,充满雅兴。继而用一“旋”一“急”尽显作者的急切心情。颈联对仗工整,平易中见警策,突出剑池之险、苏州城之盛。尾联写归时的心情,来去匆匆,不得从容细赏,留恋甚至遗憾之情流露笔尖,虽化用前人语典,但毫无生涩之感。总之,全诗语言平易,音韵和谐流畅,用近似叙事的方法,线索清晰地把整个游览过程娓娓道来,具有白体诗歌的特征。

再如《诗一首》:“宜城征美酝,汉水得佳鲂。登岘思前哲,游池醉夕阳。”[94]宜城,宋时属京西南路襄州,今湖北宜城市。此诗应是青年时期途经此处所作,宜城有美酒鲜鲂可饱口福,有名胜遗迹可以登临玄思,一“醉”字尽显作者对此地的热爱与陶醉。全诗用语不涩,浅显易懂,具有白体诗作的典型特征。这类诗作还有少量存世,如:

貌愚愚谷邃,道醉醉乡春。愚醉无迷谬,伊予意又新。[95]

——《诗一首》

覆篑由心匠,多奇势逼真。盆池幽闲古,拳石翠峰新。云淡炉烟合,松滋树影邻。不须同谢传,对此已清神。[96]

——《假山》

虽然晁迥太宗朝诗文散佚殆尽,但从点滴诗友赠和诗作中,可知其早期诗作具有白体讽谕与闲适的双重成分,而这与王禹偁、张咏等白体诗人的密切交游有很深的关系。同时,晁迥对白居易推崇备至,加上宋初诗坛的时流因素,创作白体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